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毛体非不可学不易也
以前不曾解读毛泽东的书法,更未临习过,因为圈里人皆戏把不会写字的人归为两类:一类是写“毛体”的,一类是写“老干部体”的———写“毛体”者多江湖气,写“老干部体”者多匠气。虽不知此说有何来由,但因有此说,岂敢涉猎。
某日,有一老者和我攀谈半日久,知其人为毛泽东的铁杆儿“粉丝”,现居乡间,似有隐士之风范。言语间,说到毛泽东其人其事,其激动景仰之情溢于言表。谈至欢处,请我以毛体为其书《沁园春·雪》,以悬于壁间,时时观看,表达对毛泽东的缅怀之情。恰巧,前些时候买了沃兴华先生编著的《临书指南》,有沃先生临习毛泽东作品一页,并附有临帖札记云:“2002年临毛泽东读《旧唐书》批语。他是用铅笔写的,非常好。一段时间,我用毛笔临写,最大的收获是用笔雄肆奇逸,结体昂藏桀骜,章法跌宕错落,张力弥漫于作品的每一个空间。这种张力在历代名家书法中是很少见的。而现代书法要强调视觉效果,就需要这种张力。”我对这段话印象很深,读后一直想找毛泽东的作品拜观,今又有老者命题,于是欣然应允。
在乡下找字帖十分不易,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本南京出版社出版、季世昌先生编著的《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里面附有大量毛泽东的书法作品。草草翻阅,便大吃一惊:毛泽东,当代草书大家也!兴奋之余,我用了一个下午又晚上至深夜的时间来临摹,大致对毛泽东的书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估计多是在非创作状态书写,并没有把写字当做创作,所以有个后来人不易解读的书写习惯———很多作品不落时间款。我把整本书翻了几遍,大概把其书法分为几个阶段。自上世纪20年代起为一阶段:其书法作品个人风貌基本形成,北碑的痕迹较重,多方折和尖笔,劲利峭拔,字势右昂的特征尤为明显。30年代为一阶段:基本上承接巩固20年代的作品风貌,以行书作品为主,作品里已经有了草意,特别方整的东西在减少。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为一阶段:此时其书法已达到自己的颠峰状态,笔走龙蛇,出神入化。个中缘由,应该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心境更适合创作;另外,此时也有了更多的书写和摹帖的时间。此段时间,毛泽东的书法完全摆脱了早期所受的碑的影响,而沉浸于帖学之中(尤对怀素研习最深)。就笔者从《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一书中所见判断,毛泽东最好的作品是在1962年、1963年和1964年创作。1958年10月16日,毛泽东在致秘书田家英的信中说:“请将已有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此外,请向故宫博物院负责人一询,可否借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
如可,应开单据,以便按件清还。”
从此事便可看出,毛泽东晚年在草书、在帖学上花费了多大的精力。毛泽东以他的胸襟、学问、一生独特而丰富的阅历,以及他的勤奋,成就了中国当代书法史上的一座草书丰碑。
笔者所临此件《沁园春·雪》(见左下图),是参照毛泽东写在八行笺上的作品。他的这件作品也是没有落时间款,但从风貌上可以判断一定是发生在前文所述他给秘书田家英写信以后。此虽然不是毛写的最为狂放的作品,但正如沃兴华先生所言,用笔雄肆奇逸,结体昂藏桀骜,章法跌宕错落,乃标准的“毛体”草书风貌。陆维钊先生有论米芾的一段话,我改之论毛字———人谓毛字不可学,学者易入魔障。余则曰:非不可学,学之者不易也。入魔障乃学者之病,非毛泽东之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