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鉴藏赏析:边文进的《春禽花木图》

时间:2021-10-17 11:45:06 来源:

边文进的《春禽花木图》

blob.png

边文进《春禽花木图》为绢本,设色,纵155厘米,横99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边文进,名景昭,字文进,沙县(今福建沙县)人。生卒年不详。永乐间(1403—1424)任武英殿待诏,至宣德时仍供奉内廷。为人旷达洒落,且博学能诗。精画禽鸟、花果,他继承南宋“院体”工笔重彩的传统,画法工细,赋色浓艳,富丽堂皇,为明代早期花鸟画高手。《春禽花木图》色彩妍丽,春意洋溢,呈现出宜人景色。

明朝初年恢复的皇家画院,经过明太祖、明成祖的建设,到明宣宗、明宪宗、明孝宗时出现了繁荣景象,堪与北宋的宣和画院比肩。在明初的宫廷绘画中,工笔花鸟画的地位和成就十分突出。这是因为:其一,两宋院体花鸟画家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巨大,为明初宫廷花鸟画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蓝本”和相当成熟的技法表现程式;其二,由于明朝前期的帝王十分推崇富丽工整的院体画,所以两宋时的院体花鸟画风在明朝初年得以“复兴”。边文进是明朝宫廷画院中具有影响力的工笔花鸟画家之一。他的画风在明朝花鸟画中独领风骚近百年。我们现欣赏的《春禽花木图》(见左上图),便是他的代表作品。

《春禽花木图》为绢本,设色,纵155厘米,横99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此图描绘了春天野外的山林一景:坡石上,桃树、杏树间杂相伴,花朵怒放,相互争艳;坡石间,翠竹丛生,嫩笋破土而出。作为画面主体的红嘴蓝雀,有两只立于枝头,低头俯视,与岩石上那引颈啼啭的同伴相呼应。还有一只正怡然自得地理羽。山鸟、喜鹊在树枝、坡石上分散地站着,生机勃勃,意趣盎然。

画面左上方署款:“武英殿待诏陇西边景昭写。”作品下钤“怡情动植”白文方印、“边氏景昭”朱文方印、“多识于草木鸟兽”朱文方印。这里涉及到边文进的籍贯问题。对此,画界学者众说不一。有的学者认为边文进是陇西(今甘肃省)人。其依据是他画上的署款,如这幅《春禽花木图》上的署款、《三友百禽图》上的署款“永乐癸巳秋七月,陇西边文进写《三友百禽图》于长安官舍”、《百喜图》上的署款“宣德丁未孟秋,陇西边景昭写”及《岁朝图》上的署款“宣德二年春正,陇西边文进制”等。有的学者认为边文进是福建省沙县人,依据是福建地方志《沙县志》中的记载。关于边文进的籍贯问题,笔者认为,徐勃在《闽画记》中的说法似乎比较客观:“诸画谱皆谓景昭为陇西人,盖边姓旧出陇西,题款或署其故郡,遂至传讹。”我们由此可以确定边文进的籍贯为福建省沙县。因为他祖居陇西,所以常在画作上自题“陇西人”。

从《春禽花木图》的画风来看,边文进的工笔花鸟画既有两宋花鸟画刻画精细、色彩典雅的特点,又摒弃了委靡柔媚的倾向。此作构图饱满,富丽、精致的花鸟和粗简、豪放的山石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有一种博大深邃的艺术效果。禽鸟、花木勾勒精谨、造型准确、设色艳丽,显然继承了北宋院体画的风格,具有黄筌画的遗韵。坡石的勾染,吸收了马远的笔法,粗放厚重、刚健有力。花的娇艳、叶的柔嫩、鸟的神态都被边文进很好地表现出来。富丽与浑朴相统一、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是边文进花鸟画的创新之处。像《春禽花木图》这样生动的作品,绝不是单靠画家机械地对谱临摹就能绘成的。如果没有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勤奋写生,是不可能绘出这样精彩的作品的,可见画家写生功底的深厚和表现手法的精湛。

我们可以把边文进视为明代花鸟画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在明成祖永乐年间,他被召入京师,成为一名宫廷画师,任武英殿待诏,至宣宗宣德年间仍供事内廷。

他的画作颇受帝王的赏识。如明宣宗朱瞻基很喜欢边文进的花鸟画,也注重学习边文进的花鸟画风。史载:“御笔亦多仿其意,于令节赐大臣。”明代的王公贵胄们也都以拥有边文进的作品而自豪。边文进的画作成为明代宫廷院体画的典范,对明代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边文进,沙县(今福建省沙县)人,祖居陇西。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15世纪至16世纪。性格豪放,能诗擅画,尤精禽鸟、花卉。画风延续宋代院体画传统,又受墨彩花鸟画的影响,笔法细腻,色彩艳丽,花鸟姿态各异、形神兼备。其花鸟画和蒋子成的道释人物、赵廉的虎并称“禁中三绝”。传世作品有《三友百禽图》、《双鹤图》、《百喜图》、《岁朝图》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