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文化艺术:彭袭明山水画刍议

时间:2021-10-17 17:45:09 来源:

彭袭明山水画刍议

blob.png

湍江急峡彭袭明 绘画

彭袭明(1908—2002),江苏溧阳人,字昭旷,1950年南迁香港。

彭袭明自少年时便喜文好武,常年南北壮游,有匡世强国之志。1938年他毕业于上海艺专,抗日战争时期避居四川,遂有和张大千青城邂逅之缘。日本投降之日,他与陆俨少乘筏沿江急返故乡,迎接他的却是无家可归的结局,这使这位青年画家受到一次梦破心死的洗礼。文同诗句“有谁怜寂寞,尽日独徘徊”可做为彭袭明当时的写照。他的《垂钓》诗道:“钓得鲈鱼出水鲜,开樽斫脍对长川,可怜此日良朋会,不是归舟是钓船。”诉说了他无家可归的心境。

blob.png

西岭登高图 彭袭明 绘画

就彭袭明的绘画而论,一方面表现了他石穿水断的求知欲,一方面表现了他的“心如死灰”的心境。于是,自然的形象逐渐被他分解为若即若离的形象符号,在他的创作中一切回归自我。晚年作品《山水手卷》,代表了彭袭明山水画的典型风格,也是他由写生具象转入高度洗练、近于抽象的分水岭。

我曾见到过彭袭明弟子所藏的他的小幅作品,大异于素常所见。可能是他转型前的作品,或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回溯之笔,但也无从考证了。

彭袭明有一册《悟证录》传世,其中收入了他的书画笔记和诗草。其中《临池心解》、《墨道心解》、《山水渐顿录》几篇,可谓别开生面又具真知灼见。他开宗明义地谈道:“作画当以笔发意,一有依傍,即失自然,落第二意。”他认为除了米芾、倪瓒、王蒙,“余皆微俗,故格高极难”,可谓独发机杼。

他指出,“八大有佳笔墨而乏好意境”、“石涛喜卖弄,因巧成拙”、“石涛之长在能肆”。他还谈道:“肆近于辣,辣过则野矣。”他觉得渐江“笔多结刻,大帧不宜,小帧清趣”。

1963年,张大千到访彭宅,二人自然谈起当年山上邂逅的逸事。张大千赞他“不信三百年间有此人也,与元末明初的倪云林十分相似”。倪瓒生于信奉全真教家庭,家园毁于战火后,漂泊太湖数十载,以书画避世……。不过,彭袭明梅林观瀑,愉园赏松;登白鹤山,过啬色园,上水月宫,下赤松洞;更能与万一鹏访松谈话,听饶宗颐鼓琴,与王季迁合作山水,同刘作筹品茗论艺,不甘寂寞,可谓“陋室”往来无白丁。

晚年的彭袭明患疾几乎不能行,因目朦而谢客。但依然读《名山志》,临《西狭颂》、《乐毅论》,集钟、张、羲、献四家书帖,摹《晋祠铭》百通。所以,看他晚年的遗墨,形同黄宾虹后期手迹,腾幻之状,并非本意;渗化失控,亦非逸笔。

由上世纪50年代初至世纪之交的50年,彭袭明隐身香江,被人颂为“大隐之士”。实际上他是独享喜山乐水的情趣,偶露峥嵘却又一闪即逝,令人们至今也勾画不出这位“身无长物擅六法,胸罗五岳不耕耘”画家的身影和业绩。

关于他的“宋元传灯,系于一线”和“直迈四王,华亭争道”的赞誉,还要以更多的作品为佐证并进行分析,方为不失公允的定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