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鉴藏赏析:黄鼎《黄陵庙图》轴赏析

时间:2021-10-30 07:45:15 来源:

黄鼎《黄陵庙图》轴赏析

在武汉博物馆明清书画展厅里有一幅清代画家黄鼎的《黄陵庙图》轴。此画设色艳丽,意境深远,笔墨苍劲秀逸,静穆古朴,清朗中透出浑然大气,令观者浮想联翩。

黄鼎(1660—1730),字尊古,号旷亭、闲浦,别号独行客,晚号净垢老人、邱园弟子。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的山水画家。黄鼎为清初“四王”之一王原祁的入室弟子,画法尤宗元代画家王蒙,为“娄东派”重要画家。黄鼎师出王原祁,后学王翚,研习黄公望尤深,融宋元名家的画风,尤精于山水画,广临古画名迹,从元代四家到宋人的青绿山水都有涉猎。其作品不滞于旧法,注重拟古与写生,落笔富有生气,仿古山水画作较多,一丝不苟,十分逼真,讲究笔墨趣味。

《黄陵庙图》轴纵230厘米,横117厘米,绢本设色

黄鼎布衣一生,喜欢游历名山大川,体悟山水风貌。凡遇奇峰险水之景,无不了然于胸,然后将山山水水寄情于画,风韵自成。他广采博览,熔南北画派为一炉,所绘山水富有生机灵韵之美。清代沈德潜所撰《归愚文抄》中将他与常熟同乡“清初画圣”王翚相提并论:“石谷(王翚)看尽古今名画,下笔俱有成处;尊古(黄鼎)看尽九州山水,下笔俱有生气,并称大家”,可谓点评得确切到位。

《黄陵庙图》轴纵230厘米,横11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仿元代画家王蒙的风格,绘长江三峡的著名景观———黄陵庙的一段峰峦景物,远山近水尽收眼底。上部左侧一瀑布倒悬于石峰峭壁;中间有一村落,章法分明,错落有致;下部绘江水东流,笔墨苍劲秀逸,有写实之感。作品多用干笔皴擦,淡墨褐染,有苍郁之趣,很好地发展了王原祁的干笔画法。画轴有十二竖行自识题跋:“余于壬辰岁游蜀,寻江源,登峨眉,上下瞿塘滟澦间。两岸峰峦晴翠插天,工部所谓万点蜀山尖者,俱在我心目中也。今庚子二月梦村老先生招游赤壁,下榻雪堂,出示所藏名人墨迹,综观之余,嘱余作画,即图巫峡中黄陵庙一段峰峦。用以元人意兼宋人法,请正高明,未识以为然否。虞山黄鼎”。钤白文“黄鼎之印”,朱文“字尊古号旷亭”、“爱山山”二印。

滟澦堆为耸立于长江三峡之瞿塘峡入口处的一块巨大礁石,长约30米,高约40米,横卧江心,紧锁夔门,1958年整治航道时已炸平。画中的主题黄陵庙坐落在三峡之西陵峡中段长江南岸黄牛岩下的三斗坪,矗立在长江之畔,古称黄牛庙、黄牛祠,为纪念大禹开江治水而建,是三峡地区著名的景观,也是长江三峡中最大且最久远的古建筑群。

壬辰为清康熙五十一年,即公元1712年,黄鼎时年52岁。庚子为清康熙五十九年,即公元1720年,黄鼎时年60岁。观作者自识文字,可见此画为黄鼎晚年作品。52岁时,黄鼎游历蜀中,从瞿塘峡滟澦堆往返经过,沿岸的美丽风光,早已在画家胸中埋下伏笔。时隔8年之后,黄鼎以巫峡中的黄陵庙一带风景为素材,“用元人意兼宋人法”,用笔轻柔秀润,恣意挥洒,将峰峦叠嶂、河流村落都融入画中。但见山峰耸立,远岫隐约,山石嶙峋嵯峨,古木挺拔,流水潺湲。画面构图饱满,景物繁而不杂,墨色酣畅浓重,明暗对比强烈,使画面焕发出勃勃生机。黄鼎曾言:“画品超逸,不可过沉着,然不沉着,亦不超逸也。”他的一生与山水相伴,胸襟开阔,能在花甲之年创作出此气势浩瀚的巨幛大幅,显示出作者超凡脱尘的高雅之趣和超逸的画品,真是难得.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