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收藏要点:金城艺术品的增值

时间:2021-10-31 13:45:07 来源:

金城艺术品的增值

金城《秋山雨后》

金城,中国近现代画家。字巩北,一字拱北,又名绍城,号北楼,又号藕湖,祖籍浙江省吴兴县,1878年出生于生丝富商之家。中华民国成立后,任众议院议员、国务秘书,参与筹备古物陈列所,倡议将故宫内库及承德行宫所藏金石、书画于武英殿陈列展览,供广大群众和画家们研究学习。1926年9月6日卒于上海。

近几年,金城的绘画受到了艺术市场的青睐,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2000年至2008年金城绘画价位一路攀升,由2000年的1561.5元/平方尺,到2007年的19982.9元/平方尺,8年来增长了10余倍。2005年总成交件数、价位和成交总额均创最高纪录。

2006年有所回落,2007年再次反弹,且成绩不俗。至2008年5月总成交额达1994.28万元。从成交绘画的题材来看,山水画成交96件,位居第一,花鸟画成交85件,位居第二,人物画成交45件,位居第三;山水花鸟成交量悬殊不大,基本持平,由此可见金城绘画的艺术魅力。

艺术品的拍卖,除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外,艺术品的自身价值和作者的权力地位也起一定作用;亦是各藏家竞标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根据金城绘画作品在书画市场中的表现和成交状况分析,有继续攀升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相对当代艺术家而言,金城的艺术品价格没有大起大落,冷静而平稳,市场泡沫微乎其微。9年来呈递增趋势,前三年升幅较小,后几年有较大跳跃,且保持相对稳定。原因在于他的绘画作品经过了80多年的检验和10余年的书画市场考验,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日益确立并被藏家逐渐认可,其作品的独特艺术价值开始凸现。

2.金城的绘画,根植于传统,有着深厚的功力和文化含量。他的画汲取了大量优秀民族艺术精髓,融古创新,且自成机杼,有着典型的文人画特质,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金城在民国初年的北京画坛享有盛誉。其时中国传统画风盛行,金城也是力倡传统的主帅。他在绘画、篆刻及古文辞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他摹古功力深厚,几近乱真,上追唐宋,兼容元明清,包括文人画、院体画,甚至郎世宁的画法。他善画山水,取法马、夏,笔墨谨严,以工带写,秀丽可观。其人物画法唐寅、仇英,花鸟几近恽寿平。著有《藕庐诗草》、《北楼论画》、《画学讲义》。总之他的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艺术品的独特性恰恰是其升值和收藏家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3.金城既是一位艺术家,又是一位推动艺术事业发展的艺术活动家,还是一位政府官员,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作者权力和地位等外在因素的附加必然会使其艺术品相应增值。当然这也是艺术品收藏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

1912年,金城任北京政府内务部警政司第一科佥事,曾提议并协助内务部总长朱启钤(1872—1964),在内务部设立“古物陈列所”;1916年应英商麦加利银行之聘,任该行驻北京分行经理。民国初年,康有为认为中国画“衰败极矣”、“不科学”,主张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主张“融合中西”,对“文人画”予以否定;陈独秀提出“要革王画的命”。面临种种“美术革命”思潮,国画家起而应变。1920年5月29日,由金城发起,与周肇祥、陈师曾等在北京西城石达子庙欧美同学会宣布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由金城、周肇祥任会长。研究会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以培养中国画学后备人才为其长远目标,初步确定了招收研究员、集体辅导、定期观摩的活动方式,还相应地进行画理、画史、画论的指导与学习。金城还为推动中日美术交流,参与筹建“东方绘画协会”,1926年起在日本每隔一年举办一次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共举办4次)。金城受日本画家邀请,赴日参加展览,受到日本画家的欢迎。他去世后,画学研究会的部分会员为纪念他,于1927年由他的儿子金潜庵发起组织“湖社”画会,并编辑出版半月刊《湖社》,后改为月刊,刊登社员及名人作品,介绍古代名画,宣传维护传统画法。“湖社”影响很大,成员几乎遍及全国,盛极一时。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金城在艺术界的影响和声望的延续。

4.金城由于其寿短(49岁),作品存世量相对较少,加之部分收藏在博物馆,在世流通量极少,造成了“物以稀为贵”,这就为其价位的飙升提供了重要筹码和潜在空间。

另外,从统计数据看,金城的书法、篆刻几乎没有成交纪录,尤其其篆刻作品稀少,今后将成为买家投资的重要看点。

从以上粗略的分析来看,金城艺术品的增值势在必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