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文化艺术:来自生活的馈赠

时间:2021-11-04 17:45:06 来源:

来自生活的馈赠

孔昭平是吉林省一位很有影响力的画家。我与他相识近四十年。由于艺术情缘,他成为我的恩师。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为人正直和对艺术执著且勤奋。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对“关东风情”题材的研究与创作,辛勤耕耘,为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他笔下的物象,生动而有韵味,给人一种很强的感染力。

《下地之前》

孔昭平当过知青,有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担任过吉林省靖宇县文化馆的美术辅导干部,做过多年的群众美术辅导工作,熟悉群众的审美趣味。因此,他的艺术创作符合群众的审美标准,通俗易懂而又不失艺术水准。

孔昭平对艺术涉猎广泛,国画、年画、连环画、插画兼擅。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他的国画、年画、连环画在全国十几家出版社出版。其国画作品在全国美展中时有获奖,有的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些成果更加激励了他的艺术创作。

《放鹅的少年》

孔昭平是一位谙熟中国传统绘画的画家。在创作中,他遵循“笔非生活不神”的理念,努力在生活中寻根、在自然中体悟,力求作品有生活味、有特色。于是,他走遍了关东大地,了解了关东各地的民俗风情。多年来,他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写实造型能力,力求构思新颖。经过长期的笔墨锤炼,他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水平。其作品中的线条刚劲有力,用笔灵动活泼,形象准确生动。无论是笔墨形式、构图方式,还是塑造对象、营造意境,他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的艺术实践,基本是按照这个思路向前推进的:在保持中国传统笔墨语言高雅格调与情趣的基础上,关注中国绘画语言的时代感,并努力开拓中国画的表现题材,丰富它的表现手法。但他更注重的是怎样整合多种技巧,使自己的作品更有民族精神、时代气息和个性特色。他一方面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另一方面又吸取西方多种绘画元素,并融入自己对关东风物的热爱之情,力求作品既有传统笔墨,又有时代气息。

在“关东风情”系列作品的创作中,孔昭平将木版年画的粗线,沉重、枯涩的笔法,疏密有致的黑、白、灰和少量淡彩结合起来,使其作品看上去厚实、淳朴、凝重,有一种浓郁的北方农家意韵。在他的《下地之前》(见上图)和《放鹅的少年》(见下图)中,物象造型生动、线条活泼、色彩浓丽,木结构的栅门和牛棚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两幅作品虽多用线条绘出,但线条粗细有致、长短相宜,用笔灵动,丝毫不让人觉得单调。

孔昭平既有极强的民族艺术主体观念,又注重吸收外来的一些艺术手法,使其作品既有传统笔墨的意韵,又不囿于传统。他注重对墨韵和色彩层次的强化,注重对作品意境的营造。读他的画,幅幅都觉得气满意足,具有很强的内在力量。而这正来源于画家对关东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热爱。

孔昭平在关东生活了几十年。火热的现实生活是他创作的源泉。多年来,他一直从生活中吸取创作的养料,注重用画笔表现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以探索出艺术和人生的真谛。他的“关东风情”系列作品,可以说就是来自生活的馈赠。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