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古玩知识:王吉臣书法艺术

时间:2021-11-07 07:45:06 来源:

王吉臣书法艺术

我对山东人很有好感,这种好感很大程度上缘于《闯关东》这部电视剧的热播。鲁人实诚、敬事且睿智,这是我十分看重的。我也知道,这样界定一个区域的人,难免偏颇。但事实上,山东书法家王吉臣以自己的言行为我的判断做了最好的注脚。

王吉臣书法

王吉臣是我新结识的朋友。他生于山东临朐,从中学时代即爱好书法。现如今,其书法已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中八次入展,可谓成绩斐然。他要出作品集,嘱我为此写点儿东西。一涉及书法的方方面面,我就不大相信图片和印刷品。于是,让王吉臣准备几件精品给我,我也好有的放矢。不久,他就寄了资料和作品过来。展而览之,我似乎触摸到了一颗滚烫的心,这是情谊迸发出的第一朵火花。

行书:马愉《游沂山百丈崖》

在我的印象里,王吉臣为人处事相当严谨、自律,这与其山东大汉的外在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翻阅他的资料时,我有一种被关照的温暖,感觉到他是一个惯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并时刻用冷峻的眼光审视自我的青年书法家。言及习书历程,他敞开了心扉,诉说自己在学书路途上的坎坷喜乐、困惑迷茫以及憧憬追求。赏读他作品的照片,说真的,远没有他的原作精彩。电影《李小龙传奇》中有这样一幕:李小龙初与黄皮小子交手,输了。为了摸清王家拳的深浅,他去王云生武馆挑衅,被踹了一脚。身负重伤,他没有呻吟或喊叫,而一心琢磨的是王家拳的特点,并将其与咏春拳做了分析、对比。他把这些说给大师兄忠梁时,忠梁感慨道:“小龙呀,我六岁入师门,至今十余载,但我不如你呀!”有敬事之心,肯思考,又能吃苦,这是每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这一点,王吉臣有,故而他不会长久固步于某一个圈子里,独享其乐,夜郎自大。事实上,不论是当初参加中国书协的书法培训,还是组织“三人东南行”书法考察团,都反映出王吉臣对书法的痴迷与执著。

草书: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王吉臣的创作以行草书和楷书为主,旁涉其他。在对张旭、张瑞图深入挖掘的同时,他对“二王”及徐渭等人的书法亦有借鉴,甚至将魏碑、造像一路也融入其中,这是他的精明、睿智之处,也是其书风迥异于当今主流的一个原因。

记得宋人郭若虚《论书》有云:“气韵本乎运心,神采生于用笔,有余势则隽,有余笔则清,有余纸则宽,有余意则远。”我认为,王吉臣的行草书创作在气势、韵味方面是有追求的,《张旭〈山中留客〉》、《张九龄诗二首》、《杜甫〈琴台〉》、《杜甫〈田舍〉》等在这方面就做得相当不错。然而,若虚先生所谓的“有余”是一种蓄和之美,过多的方笔切入与侧锋运行,在笔力上若无过人之处,必将使作品的格调有所损伤。我想王吉臣对此应该有所思考。他的楷书主要取法造像、墓志一脉,结字、行笔从容不迫,与当今碑学流行的燥、狂、粗、野所营造的视觉冲击有很大的不同。若他能在线质的锤炼上再下些功夫,必是另一番境界。

农民在同一块田地里,不会常年耕种同一种作物,今年是小麦,明年有可能就是油菜,他们将此称为“倒茬”,是出于对地力、养分的考虑。书法的研习亦是如此,技法之外,更应该旁涉其他,“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句)。王吉臣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知读书,好交游,甚至研习绘画,事做得扎实、不苟,是一个有思想、有天赋,用心经营梦想的艺术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