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鉴藏赏析:蔡邕:困境中的突围

时间:2021-11-13 07:45:09 来源:

蔡邕:困境中的突围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yǔ )(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遭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又迁侍中、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时年六十岁。

蔡邕书法九势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一、命运多舛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才女 蔡文姬之父,史称“蔡中郎”。蔡邕生于东汉顺帝阳嘉二年(133),顺帝刘保在宦官发动宫廷政变 的情况下称帝,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蔡邕生于这样一个时代,其一生命运多舛、动 荡难安。

蔡邕 熹平石经 局部

公元 178 年,汉灵帝设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其 72 弟子像。令州郡推举诸生,征召贤才, 或出任刺史、太守,或入为尚书、侍中,或封侯赐爵。但当时的文人却都瞧不起他们,耻于与之 交往,因为鸿都门学中虽“书画奇能,莫不云集”,但他们大多人品不高,趋炎附势,以技艺作 为谋取官爵的手段。因而时风妖娆,加之灾异频生,人人惊恐。灵帝问蔡邕:“比灾变互生,未知 厥咎,朝廷焦心,载怀恐惧。每访群公卿士,庶闻忠言,而各存括囊,莫肯尽心。以邕经学深奥, 故密特稽问,宜披露失得,指陈政要,勿有依违,自生疑讳。具对经术,以皂囊封上。”皇帝要 他指陈时弊,上书密奏。蔡邕随即具陈直述,“臣伏思诸异,皆亡国之怪也”。他告诉皇帝,原因 主要是妇人干政、宦官弄权。他又弹劾太尉张颢、光禄勋伟璋、长水校尉赵珐、屯骑校尉盖升等 人贪赃枉法,并举荐了廷尉郭禧、光禄大夫桥玄、前太尉刘宠。蔡邕写得情真意切、忠心耿耿, “臣以愚赣,感激忘身,敢触忌讳”。但他仍然有一丝担忧,怕因泄密而遭报复,“夫君臣不密, 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果不其然,灵帝看后“曹节于后窃视之,悉宣语左右,事遂漏 露”。那些被其弹劾的权臣怀恨在心,企图陷害蔡邕。以“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为由将蔡 邕投入洛阳监狱,判决其以奉行公事之名泄一己私仇,并上奏了朝廷。中常侍吕强知道蔡邕本无 罪,因而上书请求宽恕,蔡邕也上奏辩白、指陈是非。灵帝下诏免死,但命他和家人剃去头发、 颈套铁圈、流放边远,不得遇大赦而解除。流放途中,阳球派人追杀蔡邕,但蔡邕义感天地,刺 客居然没有杀他。阳球又贿赂当地官员毒杀之,但该官员反将实情告知蔡邕,让蔡邕又躲过一劫。

最后,蔡邕被流放到了五原郡安阳县,但很快转机就来了。据史书记载:“(蔡邕)前在东观, 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事流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 目,连置章左。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由此看来,灵帝还是惜才的,蔡邕 以其著述感动了灵帝,最终又被赦免返回原籍。蔡邕自放逐到被赦免,历九个月。五原太守王智 为他饯行。“酒酣,智起舞属邕,邕不为报”,王智感到大失颜,面,就破口大骂:“徒敢轻我!” 蔡邕不卑不亢,拂衣而去。王智于是密告朝廷,诬蔑蔡邕诽谤朝廷。蔡邕考虑到终究难以免祸, 便逃亡他乡,隐居在吴郡、会稽一带,一待就是十二年。

中平六年(189),灵帝崩,董卓为司空。董卓是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的权臣,官至太师,封 郿侯。原本屯兵凉州,于灵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受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 中大权。董卓为人倒行逆施、残暴嗜杀,192 年 5 月 22 日,被其亲信吕布所杀。其死前三年正是 专擅朝政之时,他听说蔡邕之名,召其入朝。蔡邕深知董卓恶名,于是称病推却。董卓大怒,“我 有灭人族的权力,蔡邕再怎么高傲,也不过是转足之间的事”,遂急令征召。蔡邕没有办法,只 好听从,官拜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后又任巴郡太守,被留为侍中。

董卓大肆笼络人才的做法是令蔡邕有些动容的,“人以国土待我,我以国士报之”。而正是这 份所谓的感动,演绎成了愚忠,埋下了灭顶之灾。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认为,“蔡邕之愚,不亡身而不止”,“邕之应董卓召而历三台,此何时也?帝后弑,天子废,大臣诛夷,劫帝而迁,宗庙 烧,陵寝废,人民骈死于原野,邕乃建议夺孝和以后四帝之庙号,举三代兴革之典礼于国危如线 之日,从容而自炫其学术,何其愚也!”

蔡邕书法《熹平石经》

董卓被诛后,蔡邕在司徒王允手下任职。一日,蔡邕在座上谈及董卓,“感其知遇,形于颜 色”。谁知,王允也是正直、愚忠之士,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 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遂死狱中。死前,蔡邕曾上书谢罪,请求刺面砍脚,继续修完汉史。王允不同意,他说: “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 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王允是在担心蔡邕借修史之名行篡史之实,担心他妖 言惑众,为董卓正名。其时,许多大臣上书为蔡邕求情,马日磾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 人望乎?”都以蔡邕为人才,但终究未能挽回他的性命。

二、大儒本色

蔡邕博通经史、天文、术数之学,善辞赋、精音律、工篆隶,才高识卓。自古文人的最高理 想就是“学而优则仕”。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文人走上仕途成为士大夫后,往往沦为统治阶级的 工具,身不由己、荣辱由天了。而孔孟之道在他们头脑中埋下了难以自拔的种子,一生的理想就 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道德标准成了治国理政的法则,任谁 也挣脱不了。蔡邕同样也不能,一生身不由己,被政治力量推搡拉扯,他试图挣扎、远离,但未 能独善其身,蒙冤而死。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代又一代封建士大夫的悲剧,在封建体 制之下,他们难以破局。 但是,蔡邕还有他的音律、书法以及自由驰骋的思想。在颠沛流离中,他在隐秘而艰难地突 围。

蔡邕通音律。“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 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这说明蔡邕的确是个鼓 琴高手。董卓擅权专政时,也常常于宴会之上让蔡邕弹琴助兴。

据《后汉书·蔡邕列传》记载:“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 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蔡邕从烧柴的噼啪之声中分辨木材的 优劣,并做成了焦尾琴,可见其对音律的精熟功力。蔡邕死后,焦尾琴一直保存在皇家内库中。 据传,齐明帝曾取出焦尾琴请古琴高手王仲雄弹奏。王一连弹了五天,并创作了《懊恼曲》献给 明帝。后经传至南唐、宋室,直到明朝,被昆山王逢年收藏,之后便不知所踪。

蔡邕还是闻名遐迩的书法家。熹平四年(175),灵帝诏诸儒以正五经文字,即儒学经典《周易》 《尚书》《鲁诗》《仪礼》《公羊传》《论语》《春秋》。蔡邕用古文、篆、隶三体,书丹于石,工匠 镌刻于太学门外,这就是著名的《熹乎石经》,字体方正平直,中规中矩,约二十万零九百一十 一字,“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这对纠正穿凿附会、维护文字 统一起到积极作用。后来石碑遭毁,北宋以来屡有残石出土。1933 年,于右任为抢救文物,以四 千银元从洛阳一古董商人处买来一小块原石,即为《熹平石经》的一部分。

蔡邕擅书能文,他以弘扬经义学问为大事,而书画小技为小事,甚至不以为然,“君子故当 志其大者”。蔡邕所处的时代宦官当道,尤其是鸿都门学之人,都以书画获取官名。所以,蔡邕 贬损书画为小技的做法也就不难理解了。但骨子里他却醉心于书道,著有书论传世,如《篆势》 《笔论》《九势》。尽管后两者有人怀疑出自蔡邕之手,但观其义,与蔡论思想若合一契。

《九势》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 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强调了 文字的象形特征,文字以取法自然物象为本原,而阴阳之道乃万物之根本,阴阳的运动转换,在 书法中表现为形势。接着,他揭示了笔势的生发规律,提出了笔画的起收疾涩以及点画与点画之 间的运动张力。

《书论》日:“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 能佳也。”“散”,就是散其怀抱,即作书时必须任情恣性,不能迫于事而书。其实,一个“散”字, 已经超越具体的技法层面而上升为创作的精神要求了。庄子早在《人间世》中就有“散木”“散 人”的说法,即要求人们超越尘世、无为无用。蔡邕的思想与之可谓一脉相承,书法创作必须超 越世俗功利才能称佳作,“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 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可惜的是,除了从《熹平石经》寻到的只言片语外,再难以见到蔡邕的其他书法作品,尤其 他独创的飞白书,已无从考证。公元 192 年,邕卒,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 事,谁与正之!”也许历史不需要刻意正之,史述自有公论。也许,含”冤而死的蔡邕还在九泉之 下辗转反侧,“臣实愚赣,唯识忠尽”,“身死之日,更生之年”。也许,他早已超然物外,散其怀 抱、任情恣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