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青春 创造 担当
青年人身上所具有的标签——“青春”、“活力”、“创新”。他们张扬个性、讲求自我,敢于去尝试一切未知的事物,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创造力,饱含着极大的热情和积极的动力去创造,凭借自我的敏感神经,活跃在当下的艺术圈里,也使得画坛愈加丰富多姿。几乎每个时代的艺术发生跨越式的转变,都与青年的艺术实践紧密相关。
廖有才(广西) 物语 150×140cm 油画(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作品)
中国的当代艺术史可以说是由一代一代的青年艺术家铸造而成的。历史就在后人接续前人的脚印中不断发展和进步。古语中“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即是历史给予青年人的勉励,也是激扬他们奋发的最好佐证。
当前的美术界,青年艺术家成长的关注无疑是热门,评论家、策展人等使出浑身解数去挖掘他们的潜力,国际间频繁的展览活动交流,拍卖场上的人声鼎沸,艺术市场的热闹火爆,诸多藏家都将目光投射在青年人的身上。
针对青年艺术家的项目也是层见叠出,如全国青年美展、中国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青年艺术100”、“以画说话——美术新青年”、关注未来英才计划、青策计划、千里之行、江汉繁星计划等等。青年艺术家拥有更多展现自我的空间,从以前寻找平台,而今演变为诸多平台供潜力艺术家去选择和参与,这是时代的改变,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在画家的创作生涯中,出代表作的时期,除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和见识的广博,创作风格日渐趋向成熟的中老年阶段,更为重要的是青年阶段。米开朗基罗在雕刻作品《圣母和耶稣》时才23岁,雕刻《大卫》时也仅26岁。王勃作《滕王阁序》、拉斐尔画《圣母》、梵高画《向日葵》等,都是在他们天才的、青春的年华完成了大师使命。20世纪上半叶,以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为代表的一批青年艺术家,负笈西洋,开拓了中西合璧的现代美术之路。
当代如司徒乔38岁创作的《放下你的鞭子》,方增先24岁创作的《粒粒皆辛苦》,刘文西29岁创作的《祖孙四代》,周昌谷25岁创作的《两个羊羔》(获得1955年“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金奖),周思聪20岁创作的《颐和园一角》(获得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青年美术作品展银奖)……这些青年时期的画作,都在美术的长河中,引领着时代的审美,汇入人类文化的大海,生生不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习总书记对当代青年寄予厚望,展望未来。今天,在追梦、逐梦的时代进程中,青年美术家们更应在中国精神的感召下,在情感温度、精神高度和创新力度的多重交汇中寻找灵感。用青春和艺术,用勤奋和智慧建构美的图式,以当代话语在国际社会讲述中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