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陶瓷”环保“重拳”:沈阳明令法库陶企削减12万吨煤炭消费量

时间:2022-10-23 13:21:28 来源: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笑笑给大家分享带来的《“陶瓷”环保“重拳”:沈阳明令法库陶企削减12万吨煤炭消费量》。

近日,辽宁省沈阳市政府发布《沈阳市2016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其中明确各重点行业全年削减煤炭消费量100万吨以上,并首次针对该市法库县陶瓷工业园区提出“以煤制气替代煤炭从而削减12万吨煤炭消费量”的目标。

沈阳此举是继广东佛山、山东淄博、湖北当阳等之后,多地深入推动雾霾治理的又一记“重拳”。只不过,这次掀起环保风暴的源头是陶瓷行业。业内人士对此指出,陶瓷行业无论年耗煤量还是污染强度,均不亚于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而推进煤改“气”或是陶瓷行业治霾的最佳出路。

迟来的环保“重拳”

据环保部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去年74个按新标准监测的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沈阳名列倒数第十。这可能也是其出台上述《方案》的一大背景。但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将控煤重点放在时下备受关注的工业燃煤锅炉及民用散煤之外,沈阳的《方案》特地提出法库陶瓷工业园区的削减目标,这不禁引发业内诸多疑问。

事实上,法库陶瓷工业园区控煤治污此前曾多次被提上当地甚至沈阳市政府的议事日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推行开来。因此,此番其被明文列入政府文件,可以说是一记迟来的环保“重拳”。

近两年每到供暖季,沈阳市PM2.5指数就“爆表”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甚至一度引起环保部的“关切”。2014年11月,环保部东北督查中心督查沈阳市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时,发现距离沈阳市不足百公里的法库县成为污染重镇,而雾霾的“元凶”便是当地占地逾万亩的陶瓷工业城。其对当地大气的污染程度,用环保部东北督查中心人士的话来说便是“来之前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比想象中的严重得多”。

据了解,法库陶瓷工业城是国内最大的陶瓷产业基地之一,截至目前园区共入驻企业240余家,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亿元,成为法库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但“支柱”的背后,牺牲的是当地大气及水环境质量。环保部东北督查中心在最终的督查结论中指出:“法库县陶瓷企业年耗煤量达200多万吨,且这些煤没有经过脱硫除尘等设施直接进入到环境,凸显当地减排工作的失灵。”

此后,环保部将当地42家陶瓷生产企业挂牌督办,并约谈沈阳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要求其对辖区内被挂牌督办的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和综合整治,逾期未完成整改,环保部将实施区域限批。

然而两年多时间过去,尽管沈阳市政府多次敦促整改,但由于法库县及园区企业出于经济上的顾虑,始终未取得实质成效。

这一次,沈阳市及法库县政府显然是在“动真格”。根据6月3日沈阳市出台的《方案》,提出了法库陶瓷工业园区整改的对象及目标,并明确了具体的整改时限。

法库县当地一家环保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法库县与当地42家陶瓷企业已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就环保整改的具体步骤及政府补贴方式基本达成了共识。对当地陶瓷企业来说,一场环保风暴已山雨欲来。

污染不亚于火电钢铁

对陶瓷行业念起环保“紧箍咒”,沈阳并不是个案,同为国内陶瓷主产区的广东佛山和山东淄博也纷纷开始行动。2015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宣布,“十三五”期间,将陶瓷、铝型材等行业纳入超洁净排放要求范围,佛山市在过去5年已淘汰了63家陶瓷企业。2016年3月,淄博市公告要求其辖区88家陶瓷企业,启动污染淘汰及搬迁改造工作。

相比于火电、钢铁、水泥等人们传统意识中的污染大户,陶瓷行业并非广受关注。为何不到半年时间里,这一行业却成为多地治霾攻坚的重要“战场”?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一位专家表示,尽管陶瓷行业年耗煤量只有5000多万吨,但其产生的大气和水等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强度不亚于火电、钢铁等行业。陶瓷行业的污染载体是用于煅烧陶土的工业窑炉,其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煤炭等燃料利用过程中产生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污强度是电力的2至7倍,且排放的烟尘以细颗粒物为主,对环境影响巨大。

更为重要的是,火电、工业锅炉、焦化等行业领域只有一次化石能源燃烧过程,而工业窑炉领域因为自身燃料结构的特殊性,存在“煤气化不充分燃烧”,以及气体燃料高温下充分燃烧的两次燃烧过程。特别是煤气化不充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剧毒含酚废水及挥发性酚氰类物质的污染程度要远甚于火电钢铁。

“陶瓷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低等问题比较突出,这就导致尽管污染严重但环保监管难以执行到位等现象,客观上也造成该行业污染社会认知度低的局面”,上述专家认为。

煤改气或为最佳出路

相比于钢铁、水泥、有色等诸多同为“两高”的行业连年陷入全行业亏损,2015年陶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16%,而全国2136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148家,亏损面仅为6.93%。显然,行业发展依然坚挺的背后,是以环境的污染作为代价。

事实上,针对陶瓷行业的环保治理,国家曾类比火电出台“史上最严”污染物排放标准,但之后在50多家陶瓷企业的集体“上书”下,最终修订出台的《陶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各种污染物排放指标限值均有所放宽。

对此,一直力推环保升级的一位陶企负责人表示,当初50多家陶瓷企业集体“上书”的理由在于目前国内外陶瓷行业污染减排技术不足以达到标准要求,但事实上,目前陶瓷行业的烟气减排技术可同样达到超低排放水平。据他介绍,江苏一家烟气治理公司为该陶企所做的超低排放示范工程,目前已取得减排成效。

该负责人进一步对记者表示,与众多“两高”行业不同,陶瓷行业生产工程中的燃料并非直接燃煤,而是通过位于前端的煤气发生炉提供气体燃料。基于此,治理陶瓷行业的污染除了末端烟气排放外,更为重要的是治理前端煤气发生炉的污染。

治理陶瓷行业前端煤气发生炉污染的出路之一是“煤改天然气”。这条路过去几年曾在广东肇庆陶瓷产业园区尝试推进过,一些天然气供应企业甚至将管道铺设到了陶瓷厂的门口,但无奈的是天然气供应的紧张以及高企的价格,陶瓷企业不堪承受成本的陡增,最终只能作罢。

对此,上述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专家指出,过去几年,国内众多省市在众多工业领域均推进煤改天然气进程,但连年“气荒”的尴尬现实已证实这条路并不易走。他分析,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供应格局中长期内不会改变,这就要求在能源战略中,更应该在煤炭上做文章。“今年以来,国家大力提倡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并将其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结合,这对于陶瓷行业来说,需要结合自身燃料结构在烧煤和烧天然气之间找到一种最佳结合”。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环保企业研发推出煤改“天然气”的有效替代,即煤改清洁煤气。据了解,这种清洁煤气是通过将煤经气化反应过程制成煤气,相关技术指标和清洁度均可达到天然气标准,但价格仅相当于天然气的60%。当下国内不少上市公司均已布局煤改清洁煤气业务,或许代表着陶瓷行业污染治理的未来趋势。<来源:证券时报>

好了,关于“陶瓷”环保“重拳”:沈阳明令法库陶企削减12万吨煤炭消费量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