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瓷器金缮工艺「锔瓷金缮培训」

时间:2022-11-21 11:49:22 来源:东家APP

大家好,瓷器金缮工艺「锔瓷金缮培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陈晓凌 ,『物合山房』创始人,福建漆艺专家

曹永强(东家ID:愤怒的葡萄),『物合山房』创始人,金缮、锔瓷手艺人

葡萄的第一颗锔钉,打了一个月。

陈晓凌是教授他漆艺的老师,也是物合山房的另一位创始人。

物合山房有两层意思。

其一是字面之意:让一些破碎的东西重新合起来,葡萄与陈老师所分属的两个不同门类,也在这里合并起来;

其二则是深层的内涵,出自《庄子·齐物论》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人与自然,道法归一,漆髹和修复的状态是统一的。取此两意,即为物合。

目前,物合山房主要有三门修缮工艺:锔瓷、金缮、素髹。

葡萄主管锔瓷,陈老师主管金缮与素髹,有时候面对一些特殊的器物,会同时将三种工艺都运用到,各具功能与美感的手艺让一个破碎的器物焕发新生,和谐而美,每于此时,莫不是对“物合”精神的最好诠释。

锔 瓷

锔瓷,顾名思义,即用锔子修补破损的陶瓷器。锔子也称锔钉,因锔好之处形似蚂蟥,诨名蚂蟥绊,往往以铜或铁制成,有时也会以金来制作锔子。作为我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工艺,目前可追溯至宋朝,距今至少有一千多年的传承,清明上河图中便绘有一位正在聚精会神做活的锔瓷匠人。

明朝时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在其所著的《中国见闻扎记》中,对以锔瓷修复后的瓷器大为惊异。俗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即出自于这门古老精细的手艺。

葡萄会收藏一些老瓷器和老锔,他认为这其中有许多珍贵的信息,从前的老锔不会像现代人这样做得拘谨光亮,而是将锔子的技能特性与器物的肌理相融合,看似随意,遍是玄机。打了一万颗的锔活师傅和刚入门的是有差别的。这让他得以站在一个很宏观的角度去学习,去获得自己的体悟。

“我吸取所有人的长处,制钉的方式,但是时代在变化,我们有自己的审美和认知。”

“古人说格物,就是要让一件物品具有自己本身的人格在里面,反过来物品本身也要来格人,物品本身的属性是人应该要借鉴和学习的属性。古人在做一张桌子和椅子的时候其实是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加入进去,譬如它要正,就是刚正不阿的意思。除了使用功能,它还有许多人格上的意义。所以古人做一件东西,到了最后就是格物,相互之间有个映照。我用的东西有我的一个气质和特点在里面。那同样的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就能反映这个主人的性格和特点。”

在身边朋友眼中,这个88年的年轻人过着“老头子”的生活,对此他不以为然,环境是会影响人的,日复一日和这些穿越了一两千年岁月的陶瓷一起,确实不可能看起来年轻,但他乐在其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精进自己的技艺,与那些堪称为美的器物对话、学习,为人们修复珍贵美好的时光,这就是他想做的事情,求仁得仁。

“终于找到一件事情可以安静的做下去,将古人身上无法解读的意义,带到修复中,丰富器物的肌理,它就不单纯只是一件修复品。”

金缮与素髹

金缮与素髹,究其工艺本质都归属于漆艺门类。明朝漆工名匠黄成所著的《髹饰录》,记载了漆工艺近400种。

陈晓凌生于福州漆艺世家,福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脱胎漆器闻名世界,常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在漆器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阴干环节占了先机。陈晓凌的世界里,漆是有生命的。这种被认为是会“呼吸”的材质,时间、气候都会让其发生改变,对温度和湿度有着极高要求,漆艺繁复,人的技艺、经验甚至态度十分关键,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是一门需要按捺住自己不去耍人类狡黠小聪明的手艺。

制作漆艺的原料—大漆,是多年生落叶乔木“漆树”上流出的汁液,初出白如雪,转而红如血,最终会变成深沉神秘的玄色。绿色天然,松香味,可入药。用大漆制成器皿,不仅耐潮、耐高温、耐腐蚀,还可防腐、防酸、防碱。

中国是大漆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漆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至夏商时,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作为礼器用于祭祀等。秦汉两朝,漆器因其胎体轻便,光泽美丽,一度取代了青铜器成为当时贵重物品的代表,这一时期是漆器走向繁荣兴盛的重要阶段。到了唐宋元时期,漆器工艺已然登上了其历史发展之巅峰,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漆器与漆艺开始传入日本。

用天然大漆将瓷器的破损面粘合起来,以描金工艺在外部用金粉涂刷或贴上金箔,原先残缺的部位转而闪耀着温暖的、亘古长存的金色光芒,这就是金缮。

金缮这一名称来自日本,Kintsukuroi。见载于日本江户时代伊藤东涯所著《蚂蟥绊茶瓯记》。室町时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政辗转得到了一只中国南宋的龙泉窑茶碗,爱不释手,视若珍宝。然而茶碗还是裂了。足利义政痛惜不已,于是派遣使者经由当时政府主导的“堪和贸易”商队来到中国,希望找到一只同样的茶碗。由于当时距离宋代实在久远,使者们并没有找到这样的一只碗。后来听从了中国方面的建议采取锔瓷工艺修复了碎裂的茶碗(现作为日本国宝级文物收藏于东京博物馆)。

在日本特殊的美学背景下,不难理解锔瓷这样某种程度上要对器物进行二次“伤害”和相对扎眼的工艺并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见到锔好的茶碗后,足利义政并不满意,于是日本的工匠们开始琢磨一种兼顾实用功能与日本美学趣味的修复工艺,最终,兼具中国漆艺与描金工艺的金缮就这样在日本的美学土壤中,扎下根来。

金缮工艺步骤

1

打磨器物的破损面,使器物能够按照原本的状态组合在一起

2

漆基础。将天然大漆、瓦灰、糯米粉(糯米糊更佳)按一定比例调和做成“底漆”,沾合器物裂缝.(如果器物缺口过大,需要用木片或者布片夹纻的方法做胎片)

3

打金胶。大漆调和桐油制成的金胶,能将金粉金箔牢牢固定在漆基础的表面,力度要流畅、到位

4

待漆颜色呈褐色,将干未干时,开始上金粉或贴金箔

5

生漆提炼的透明漆涂刷,保护金粉金箔不脱落

6

进行适当修饰


金缮后的器物,以其牢固耐用、敷金光泽饱满均匀、漆底自然流平,浑然一体而又巧夺天工为上品。其中,漆的品质即是成品的生命线。对漆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不同天气湿度、温度的经验与把控力,技艺的精熟,最终的作品将是金缮手艺人技艺、文化与美学修为完美呈现。

金缮主要用于修复陶瓷,因其适用范围广,也用于修复玉器、竹器、牙雕、紫砂、小件木器,乃至蜜蜡、琥珀等。

着手修复前,陈晓凌会耐心与物主做前期沟通,询问好物主对器物的意图,是做日用或是观赏,掌握确切信息后,这才决定手中器物的修复方向:最为传统,以恢复功能为主的『金漆修补』;以复原器物审美价值为主,尽可能还原其韵味的『随色修复』;以及最为接近艺术创作但十分考验作者造型与艺术审美的『自由改造』。

对于修缮,她有自己的审美:芥末釉、白瓷和金缮搭配,至于青瓷,与银缮搭配则不落俗套。而如果遇到一件白色瓷盘,用大漆的原色——黑色与它相互映衬,反而另有韵味。这样的工艺即源于宋代的素髹。

素髹,又名无文漆器,朴质无纹,仅以色漆加饰,制作极为考究。虽无纹饰之美,更显材质造型之妙。《髹饰录》中所谓“质色”,就是指这种漆器本身质地的颜色。

宋朝“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于审美上尚极简、师自然、趋素雅,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顶峰,开创了一个“诗意生活”的时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格曾作如是论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素髹大气沉稳,含蓄内敛,虽无宋瓷之大名,自有宋韵之大美。

爱漆者视漆为“最接近诗的意境和诗教传统”,将素髹的含蓄润泽、温厚典雅运用于宋瓷的修缮中,在时空对接与审美趣味上往往能达到完美契合。

以陈晓凌修复——《无极》系列之南宋龙泉窑青釉水洗为例:

“无极”,出自《道德经》,意指空性圆满,这也是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成道的终极性概念。以其无形无相,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这件因年代久远而破损的南宋龙泉窑青釉笔洗被陈晓凌采用素髹与银缮工艺修复,在还原器物形制同时,以器物主青色与大漆原色相互交映融合,既呈现器物本质与器候,又暗合“阴阳互生”的道家无极之意。陈晓凌就这样通过古老的东方媒材与传统的修缮手艺,完成了一场立足当代,“无边际、无穷尽、无限可能”的古今对话。

最后,一起来欣赏一些他们修缮的器物吧。

更多匠人大师,欢迎点击“了解更多”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