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河湖文化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展
大家好,从形式的角度分析梵高的艺术风格「梵高的笔触有什么特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有两队人从东西两个方向攀登同一座山峰,那他们终将会在山峰的顶点相遇,绘画艺术也是如此。中国的文化传统重意不重形,讲究书画同源,因而线条一直在中国绘画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在元朝倪瓒、黄公望等人的画作中,画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将内在精神情感融入到线条之中,从而使得线条外在取象和内在表情的双重功能开始得到较为充分地发掘。
《盛开的杏花》
西方绘画的传统则偏向理性写实,对于形似的追求精益求精,学院派虽然长期重视素描,但重素描却不等于重线条,因为这种素描只是为了更精确细腻地表现物象,是写实的附庸,在最终的成品绘画中,线条往往是隐而不见的。
即使是印象主义的兴起最初也是源于对自然真实和视觉真实的追求,但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画家们直接以各种笔触在画布上作画(笔触可以看作是一种粗糙的线条),从而使得线条重新获得了解放。其次,既然视觉真实是一种感觉,而感觉又不可能不受主观情感的影响,这便为艺术从理性真实向个性(情感)真实的发展的打开了方向。可以说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线条与精神情感的融合成为一种必然。
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者便是梵高,因为印象派的笔触式线条只是一种自发的探索,只有在梵高那里,这种自发才成为一种自觉。而且,无论是对线条的价值认识,还是对线条的技法展现,梵高都将其他西方画家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并实现了与东方绘画艺术的相通。
《梅树花开》
在模仿哥川广重的《梅树花开》中有梵高用画笔所写的汉字,虽然梵高可能并不懂中国书法,但我们却能在这些汉字中找到折钗股、屋漏痕等书法效果,以及古拙苍润的金石气,这些自然的书法效果正产生于精神情感与线条的自然融合。
实际上,梵高在众多作品中对线条效果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变化和运用,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不同于书法中的单线条运动,梵高在绘画中实现了多种线条效果的叠加。比如用密集重合的屋漏痕线条来表达海浪的汹涌、草丛的起伏、空气的旋流乃至土地、树木、衣服等纹理,以产生强烈的趋势感、动态感和层次感,这也成为梵高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
二是短线条的频繁运用。梵高喜欢将一个长的线条分解为几个间距大小不一的短线条的连接,从而在长线条的趋势感中融入短线条的有力和枯润变化,这既保证了画面中气的流通,又进一步丰富了整体变化,形成陆离斑驳、奇倔生姿的艺术效果。
三是大线条与小线条之间的多层次融合。梵高的柏树总是画得像一束燃烧的火焰,如果将柏树看作一个大的线条,那它无疑是由众多小的线条和笔触融合而成的,小的线条中比如树梢等细节之处也同样能找到这样的融合。
《盛开的杏花》局部
四是在线条与笔触之间的灵活切换和结合。在《盛开的杏花》中,梵高先以线条勾勒出杏树枝干的轮廓线,然后运用螺旋笔触表现树干的纹理,从而使得树枝既有坚实感,又有动态感。线条与笔触虽然有各自的表现效果,但本质上又是相同的,梵高在具体的运用中不拘一定之法,灵活变化,“与之圆方”,而能各尽其美。
综而言之,梵高对于线条的运用不仅在西方可称独步无俦,其对于中国画创新的借鉴和启发意义也是巨大的。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二十四品新解|从徐渭与梵高来理解精神是从具体性向普遍性的拓衍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艺术中线条与委曲的相互成就:线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