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赏析:中国李可染书画艺术院理事杨旭尧——“李家山水”经典传承
大家好,唐传奇读书笔记「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唐传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节 唐传奇
唐传奇 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晚唐裴铏有小说集名《传奇》,后即以此名之。唐传奇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述奇闻异事。它从六朝志怪发展而来,在艺术上更加成熟,且作者具有明显的创作意识,因此,唐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成熟的标志,对后代的文学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唐传奇的发展历程:
一 发轫期(初盛唐):此期是六朝志怪小说向唐传奇的过渡阶段,作品数量少,艺术表现也不够成熟,内容上带有志怪痕迹。
1王度的《古镜记》以古镜为线,将12个小故事连缀在一起,记此镜伏妖等灵异事迹。
2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在人物刻画和结构安排上有了较大提高,描写也更为生动。
3《游仙窟》是唐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也是此期作品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文中诗文交错,韵散相间,于华丽的文风中杂有俚俗气息,颇具后来成熟期传奇作品的体貌。
二 兴盛期(中唐):名家名作蔚起,大部份作品产生于斯,重叙事、重情节,具有诗意化特点,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面广阔,尤以爱情题材成就最高。
1陈玄佑的《离魂记》是传奇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小说运用浪漫手法,幻设奇妙情节,赞扬婚姻自主,谴责背信负约,对自由爱情的主题作了突出的渲染描绘。
2沈既济的《任氏传》是又一爱情佳作,情节曲折丰富,对任氏形象的刻画出色,在使异类人性化、人情化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
3李朝威的《柳毅传》写人神相恋故事,通过形神兼具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波澜起伏的情节描写,将灵怪、侠义、爱情三者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奇异浪漫的色彩和清新峻逸的风神,风华悲壮,别具特色。
4还有一些借寓言、梦幻以讽刺社会的佳作: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最具代表性。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传奇作品:陈鸿的《长恨歌传》较为突出。
三大传奇:
1白行简的《李娃传》写荥阳生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恋,几经波折后圆满结局。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李娃的形象。
2元稹的《莺莺传》凄婉动人地描写了莺莺与张生相见、相悦、相欢,而以张生的“始乱终弃”作结的爱情悲剧的全过程,细致地展现了莺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深刻社会内涵的典型性格,塑造了一个冲破封建礼教樊篱、争取爱情自由的叛逆女性。
3蒋防的《霍小玉传》善于选择能反映人物性格和心态的典型场景,用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加以精细的描写和刻画,从李益与霍小玉的初会、两次立誓到李的背约、二人的最后相见,无不婉曲深细,妙笔传神。此外,在语言运用、气氛渲染、枝节穿插等方面都颇有独到之处。
三 衰退期(晚唐):此期虽然作品数量仍然不少,并出现了不少传奇专集,但作品大多篇幅短小,内容单薄。
一批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传奇作品,内容涉及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安邦定国等方面,突出豪侠人格的贤韧刚毅和卓荦不群,武功的出神入化,功业的惊世骇俗,展现出高蹈不羁奔腾流走的生命情调。诸如《甘泽谣》之《红线》,《传奇》之《聂隐娘》《昆仑奴》,《集异记》之《贾人妻》等,传为杜光庭所作的《虬髯客传》成就最著。
唐传奇的表现艺术:
1以愉悦性情为旨归,更加关注个体生命和个体情感,全方位地展示纷纭复杂的人世生活,让诸色人等在作品中跃动,借以寄寓个人的志趣爱好和理想追求。
2大胆的艺术虚构采用史传的表现方法,明确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在故事展开过程中,大量使用虚构想象以求奇,致力于细节描写以求真,在真假实幻之间,创造出情韵盎然、文采斐然的艺术品。
3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富于变化,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4以精湛的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用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尤工白描式的肖像摹写,往往三言两语,使人物栩栩如生。
5叙述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一些佳作更善于用诗化语言营造含蓄优美的情境,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二节俗讲与变文
敦煌遗书 据其记年,上起前秦甘露元年(359),下迄北宋景德三年(1001)。以汉文写本(极少量为刻本)为主,此外还有古藏文、粟特文、于阗文、梵文、焉耆—龟兹文等民族文字写本。内容90﹪以上为佛教经籍及道教、景教、摩尼教典籍,次为儒家经、史、子、集四部书,社会历史方面则有法制文书、官府文书、田制文书、户籍、手实、差科簿等等。
敦煌学 首见于陈寅恪之《陈垣〈敦煌劫余录〉序》,指以敦煌石窟艺术、遗书、敦煌史地及其他遗存文物和史料为对象的一门国际性的综合学术研究。
敦煌文学 指保存于敦煌莫高窟、以唐五代宋初写卷为主的文学作品及与此相关的文学现象。大体有:1说唱类:变文、讲经文、因缘、押座文、话本、词文、故事赋等;2曲词类:如曲子词、佛曲、俚曲小调等;3诗赋类:除一般诗赋外,还包括王梵志诗、韦庄《秦妇吟》等;4小说类:《灵验记》《感应记》《入冥记》等;5文类:论、说、文、录、书、启、碑、铭、表、疏等;6杂著类书仪、童蒙读物、斋文等。
俗讲 佛家讲经,因听讲者不同,有僧讲和俗讲之别。俗讲是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佛教义、“悦俗邀布施”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它与我国固有的说唱传统有关,但主要源于六朝以来佛家的一种讲道俗手段:“转读”与“传唱”,以及偈颂歌赞的梵呗,融讲说、咏唱为一体,有说有唱,遂形成唐代的俗讲。
讲经文 是俗讲的底本,都是散韵结合,说唱兼行。说为浅近文言或口语,唱为七言,间用三三句式或六言或五言。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不外乎佛教教义。其中一些作品把深奥的教义转化为生活展示,往往突破宗教藩篱,映照出现实世界,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新奇别致的内容,张驰起伏的情节,通俗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
转变 就是说唱变文,在唐五代时极为盛行,上自宫廷,下至闹市,都有演出,且出现了演出的专门场所“变场”。
变文 简称“变”,乃转变的底本。现存敦煌变文,以题材分,大体有四类:1宗教性变文,通过佛经故事的说唱,宣传佛家基本教义,常选佛经故事中最有趣味的部分,铺陈敷衍,渲染发挥,较少受佛经的拘束。2讲史性变文,多以某个历史人物为主,撷取轶事趣闻,吸收民间传说,加以渲染。3民间传说题材的变文,虽假借历史人物,但所讲故事了无历史根据。4取材于当地当时重大事件与人物,即《张议潮变文》与《张淮深变文》。
1说唱相间,散韵组合演述故事。说为表白宣讲,多用俗语或浅近骈体;唱为行腔咏歌,多为押偶句韵的七言诗。
2说白与吟唱转换时,每有习用的过阶语作提示,如“……处若为陈说”,“……时有何言语”之类。
3变文演出,或辅以图画。这种文图相配形式,是后世小说“全相”、“绘图”本的滥觞。
变文的艺术特色:
1说表与唱诵结合,叙事与代言并用,融文学、音乐、表演为一体,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演述故事。
2想象极为丰富,往往使一些比较简略粗疏的故事,通过扩充细节,夸张渲染,驰骋想象,大大充实丰富起来。
3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又杂用俚语方言、谚语成语,新鲜活泼,流畅明快,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4常用比兴、夸张、排比、对偶、反复、问对、谐音、隐语等手法,加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变文散韵结合演唱故事的体制,影响到唐人传奇。宋元以后,各类说唱文学和戏曲文学,若追根溯源,也都与变文有些血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