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以全球视野丰富本土教研实践活动为主「教研引领」

时间:2022-11-22 09:33:2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大家好,以全球视野丰富本土教研实践活动为主「教研引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信息蜂拥而至,我们就有机会听到别样的声音,以丰富我们的课程建设实践。但在探索“做什么、怎么做”之前,厘清“为什么做”“秉承怎样的价值理念做”更重要,这是前提、是基础。因此,甄别、筛选国际经验,结合本国、本地区、本园文化背景,进行本土化实践运用,是我们课改道路上始终关注的问题。

转换评价视角——呵护幼儿的天性

评价是教育领域最有力的工具,其中,自我评价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关键作用。

一天,周老师看到越越妈妈发在朋友圈的视频,镜头里的越越合着欢快的节奏扭动身体,无拘无束、自由表现的状态和老师平时所见截然不同,这触动了舞蹈专业的周老师。她以前一直认为,幼儿至少要熟练掌握舞蹈基本动作,才能表现出舞蹈的精髓。

带着“呵护天性,让艺术真正成为幼儿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的理念,周老师重新审视自己曾引以为傲的音乐活动。“为什么在幼儿园里,老师没有看到越越这样释放天性呢?”“没有教师的步步指导,孩子们会有自己的艺术创意吗?”“那些不爱表现的孩子,在教师放手后,又会怎样表现呢?”周老师开始了新的尝试,她依然用优美的舞姿感染幼儿,但不再纠结于他们做得“像不像”。

一次艺术活动后,周老师激动地感叹道:“我鼓励孩子们自己倾听、感受、表现,活动中没有‘兰花指’的采茶少年依然无比投入!”周老师用半年时间,拍摄了262张照片、117段视频,记录了放手后幼儿的真实表现。她欣赏的目光也从班里的几个“台柱子”转向了全体幼儿。

这是周老师在参与市教研室“美国高瞻课程创造性艺术活动本土化实践研究”项目中的改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教师关于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但落实到实践,在“教”与“不教”等问题上,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在此背景下,市教研室启动该项目,提出将“呵护天性”作为艺术教育的理念,将“释放天性”作为艺术教育的目标,依据《指南》中的艺术领域目标,同时借鉴美国高瞻课程幼儿艺术行为评估指标,形成了《幼儿创造性艺术发展观察指标(试验版)》。在此引导下,各园开展了一系列幼儿及教师发起的艺术活动,专门的艺术活动和延展到一日生活的艺术教育。借助《幼儿创造性艺术发展观察指标(试验版)》,通过反思实践,教师对于“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幼儿的自我表达得到了充分尊重,艺术活动成为幼儿表达情绪情感、表现对周围世界认知的重要手段。

优化师幼关系——为了理解而观察

研究发现,照料的质量最终可以归结为照料者与儿童之间关系的质量。幼儿是在值得信赖的密切关系所组成的环境中发展和成长的。作为教师,需要通过观察深入了解幼儿,发现他们的兴趣偏好、性格特点、现实水平、学习方式、发展需要等,只有这样,才能和幼儿进行高质量互动。

小伊在绘画日记上画了一团线条,王老师无意间看到了,又联想起早上来园时小伊的情绪似乎和平时不太一样。王老师意识到,这一团乱线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故事”。

自由活动时,王老师和小伊聊了起来:“小伊,你愿意和我说说这是什么吗?”小伊说:“我心里有点,有点说不清……”王老师微笑着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和我说说,也可以画下来让我猜猜发生了什么事。”小伊把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想法画了四幅画。图一,小伊把妈妈种的花弄伤了,妈妈的头顶冒出了黑色的团团(妈妈生气了);图二,小伊低着头,边上是一颗破碎的心(小伊很伤心);图三,妈妈变成了一团火(她生气得不得了);图四,一团乱乱的黑线(小伊的心情更乱了)。

在王老师的抚慰下,小伊的情绪很快平复了。事后,王老师把小伊的感受告诉了小伊妈妈,小伊妈妈意识到不当的互动方式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她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控制情绪,和孩子心平气和地互动。

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亲子互动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优质的互动是基于对幼儿的爱和理解。爱孩子相对简单,理解孩子并不容易,观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以观察和解读幼儿为重点,进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已被写入《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我们强调“形成主动观察的习惯,为理解幼儿进行观察”。

借助视频录像,教师可以反复重温观察记录,每重看一次,都能发现一些重要细节。我们和教师一起回顾、讨论,努力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所思所想,站在理解、尊重、接纳的视角分析幼儿的表现,给出具体的支持回应。为理解而观察,有助于建立安全温暖的师幼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园关系。

变革学习方式——在真实情境中学习

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发生在具体情境中的,个体间的差异是学习过程中丰富的资源。这种新的学习观指引我们在实践中尝试改变。

户外游戏时,思琪搬来7块长方形积木,乐乐准备把它们一一放到圆形的蒸笼里。5块已经放进去了,边上还有空隙,但再也放不下更多了,乐乐有些不甘心。于是,思琪和乐乐一起摆弄起来。终于,他们找到了窍门,把平躺着的积木竖着放,就能多放几块。两人看见经过的张老师,兴奋地汇报:“张老师,看,我们放得多吗?”张老师微笑着故作神秘地说:“我能放更多积木。”乐乐连忙示意张老师:“别告诉我们答案!”

两个孩子又忙开了,经过一番摆弄,他们忽然发现,把表面积最小的那部分竖起来就能放更多积木。他们把一块块积木竖起来紧挨着,用手指了指说:“张老师,这下我们放得多吗?”张老师又微笑着说:“积木真多,是多少呢?”这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从两人各管各地数,到请朋友帮忙一起数;从点数蒸笼里的积木,到把积木全部倒出,数一块放一块,终于数完33块积木。

当孩子们向张老师报告时,张老师又问:“你们验证过吗?”只见乐乐把积木一倒,再把10块积木放一排,很快排成三排,把余下的3块积木放一边,自信地说:“张老师,没错,是33块。”

幼儿围绕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蒸笼里怎么放更多积木”“怎样数得又对又快”等问题,在尝试解决过程中,通过平放、横放、竖放,感知面积的大小,摆放数量由少到多。为了准确地数,幼儿又主动尝试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封闭式环形数、分区域数等多种数数方式,最后发现排列数数能数得又对又快。

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幼儿有机会充分地操作和探索,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能以多种方式与材料互动,教师的点拨既为幼儿搭建了思维的阶梯,又保留了幼儿的游戏兴趣。乐乐的数数新方法,又为其他幼儿提供了经验。同时,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得幼儿的学习品质和社会性情感也得到巩固发展。

未来,儿童面对的将是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学会学习才能更自如地应对未来社会。教师对学习的理解,也开始转向引导幼儿学会如何学习,即学习能力。具体包括如何收集信息,如何组织已有知识经验,如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分析判断合理运用知识经验,如何采用独立或合作的方式创造性地表达对周围世界的理解等。

全球化加速了学前教育领域许多新趋势的交流和革新。结合我们的现实情况,在保持中国特点、上海特色的前提下,批判性吸纳来自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下的课程变革,可以让我们的儿童在更优质的教养环境中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08日第2版

作者:王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