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大家好,物理学家冯奚乔去因「武汉一高中生坠楼」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天才少年众所周知,北大是我国著名的大学院校,在无数学子的心里,北大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校,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个考上北大的人,一定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聪慧努力,细致认真。十几载寒窗苦读,考得功名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是许多人都羡慕的成就。谈及北大天才,冯奚乔自然排列其中。
(冯奚乔和爸爸妈妈弟弟的合影)
1960年,冯奚乔出生在北京一个条件较为优越的家庭中,他的父亲冯宙鹏是国经委的总工程师,母亲沈文筠是一个胸外科主任,家庭和睦,关系和谐。冯奚乔继承了家族优良的基因,一直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少年,两岁便开始读书,七岁开始拉小提琴,受爷爷的影响,还喜欢中国水墨画。别人在玩泥巴的年龄,冯奚乔就掌握了一些本领。从小冯奚乔就十分聪明,大多数事情都难不倒他,总是能解决别的同龄伙伴解决不了的事情。思维开阔,经常深度思考问题,这为他后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良好的家庭环境也造就了冯奚乔的善良心性。上小学的时候同学们都是年龄小不懂事的年纪,心智还未完全成熟,但正是依赖父母的阶段,已经懂得亲情的难能可贵了。冯奚乔班上有位同学的母亲生重病,他就自愿帮助同学补习功课,教这位同学落下的知识,还主动去探望病人,祝愿同学的母亲健康无忧。回家后,他抱着母亲真诚的讲:“有一个健康的妈妈,我感到非常幸运。”
善良的冯奚乔也有一个小男子汉应该有的担当和勇气。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北京也受地震影响,地表颤动。冯奚乔在睡梦中被摇醒,感知到了地震的波及范围之大,赶忙叫醒熟睡的弟弟,一起往外面跑,把弟弟带到安全地方后又跑上楼将弟弟的衣服取回来。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冯奚乔就会尽到照顾弟弟的责任。
(冯奚乔的温馨亲情)
冯奚乔的成长还离不开父母对他的关爱。家长们总是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优秀的学生。在这个方面,冯奚乔的父母较为开明,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让他按自己的兴趣出发。因为冯奚乔喜欢,所以他母亲沈文筠出了一大笔钱买下了当时很贵很稀少的小提琴。文革时期是一个复杂的阶段,钢琴油画甚至诗歌都被当成资产阶级小情调,很难在街上找到。沈文筠便把打听过来的琴谱手抄下来,让冯奚乔学习。他们尊重冯奚乔的爱好,让他自己选择,这是冯奚乔成功的一大原因。
学业有成时间可以证明一个人。选择了物理的冯奚乔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别人认为枯燥的东西他却有很大的兴趣,别人钻研不来的问题他认真思考不得出答案不罢休。在其意气风发的17岁的年纪,刚好遇到高考恢复,这对许多学生来说无异于压力的增大,可对于他来说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时不我待,冯奚乔趁势参加高考,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轻松的考入了北京大学,成为了北大物理系的一名优秀学生。人才济济的高校不乏聪明之人,众多莘莘学子中,他并没有被埋没,解决问题出众,思考方式独特,使老师也印象深刻。
(北大七七届物理系学生合影)
北大读书期间,他抓住每一个机会,将自己投入到物理学习中,观看大量物理书籍,明明是班里年纪最小的,依靠努力和自身天赋,成为了班里物理天赋最高的。在他大三的时候,我国物理学家李政道主持的首届中美物理研究生考试拉开了序幕,还没有学完本科学科知识的冯奚乔也报了名,通过自学将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的知识吃透。
博士科考题对于才大三的冯奚乔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那一段时间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以至于用脑过度导致失眠,每天睡前各种知识就在脑子里游荡。没有良好的睡眠,冯奚乔的精神状态就像是入了魔,旁人都劝他歇一歇,可是他怕考试过不了,不肯懈怠。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努力换来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机会从来不给无准备的人,出国留学对冯奚乔来说是一个继续学习物理的好机会,于是他产生了考取哈佛大学的想法。
(冯奚乔喜爱的小提琴)
哈佛大学并不是不努力就能进去的学校,对于冯奚乔来说,英语便是自己要跨过去的第一道坎。那个时代,英语并没有普及到各地民众,冯奚乔也并不熟练。为了提高英语水平,他天天抱着一本英语词典背单词。在自己的自行车上,床头上,甚至手背上贴上英语单词的小纸条,以求多背下来几个单词。冯奚乔努力获得的收获是显著的,没过多久,他就掌握了可以通过考试的英语知识。
奇迹再现1980年10月,冯奚乔顺利通过了笔试。而且后来面试的时候,他用后天习得的娴熟的英语和先天敏捷的思维,得到了美国面试官的肯定和称赞。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他的能力已经得到了中美两国的认可,本就吸引人关注的他再次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这使冯奚乔“天才”的称谓被更多人肯定。于是这位“天才少年”前往美国,开始了留学的新旅程。
(在美国仍熠熠发光的冯奚乔)
国外的教学模式和国内的不同,不是参照课本为主,而是对思想进行自由开发,解决问题要用发散式思维。国人对好学生的印象停留在“书呆子”的层面,认为考取名校的学生都是每天刻苦读书,珍惜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做大量的题,思考问题比较极端。而冯奚乔和一般的学生不同,从小思维活跃不死板,在美国也完全可以适应,读书期间表现良好,广受师生欢迎。
冯奚乔的人际关系处理的很好,同学们都喜欢和他做朋友。小时候学习的一些能力也成为冯奚乔的闪光之处,小提琴的技艺并没有被丢弃,他将喜好发展成为能力,还会跳交谊舞,而且因为之前接触过学习过,他不仅会游泳参加各种比赛,而且常常在班里组织各种各样的音乐会,艺术展览活动。
开挂人生当时有一个哈佛优秀研究生奖,属于哈佛顶尖的奖项,金额巨大,而这个奖项的得主便是冯奚乔。许多人出了国生活就会被打乱,迷茫无目的不知道前方的路怎么走,甚至处理不好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的时候,冯奚乔已经在哈佛大学实现了生活的自给自足,生活的风生水起,并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星星。
32岁那一年,冯奚乔通过几年的努力,顺利拿到博士学位,他的努力换来了加州大学的橄榄枝,受聘成为了加州大学的终身教授。而他也以每年十余篇的论文,在物理学上不断攀登高峰,而且他的论文浏览量巨大,也被多项物理科学研究摘用,可以说,冯奚乔的出现,为物理学界带来了崭新的希望。
(冯奚乔博士毕业照(1986年5月))
生命的活力在这个大男孩身上呈现,所有冯奚乔的朋友都能感受到他身上的热情和活力,这是一种人格魅力,能温暖到别人,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吸引别人的力量。
一路取得的成就像是彩排好的,开挂式的人生令许多人羡慕不已。前途不可限量的他,也许很快就会回国深造,并将自己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成为一名在全世界极具影响力的物理学家。冯奚乔的面前似乎只有坦途大道,没有人能够想到,他的生命已经走进了倒计时。
1995年,仅34岁的天才少年冯奚乔在法国巴黎自杀,没有人能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一个优秀的理智的物理学家身上。这件事情引起了国内的轩然大波,一个在学校中立下赫赫功名的三好学生,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去再不回。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个顺境中的少年选择了这样的结果呢?
一念之间的选择经调查,原因是世世代代困扰的感情问题,而困扰冯奚乔的是一个大自己十岁的法国女友,这个天才的陨落源于对这个法国女友求婚的失败。这场跨国之恋,占据了冯奚乔的心,恋爱使他快乐,也成为了他生命结束前最后盛开的花朵。
(散发人格魅力的冯奚乔)
因为爱情,不得而终,这在冯奚乔身上也有踪迹可循。北大上学期间,冯奚乔谈过一场恋爱,可是因为两人留学的时候考取的学校不一样,忙于学业的他们感情渐渐变淡,女孩提出分手,这对于一个几十年处在顺境的冯奚乔来言,就像是一场感情的失败,他为此难过了一段时间,可这并不能压倒他。
冯奚乔正处在辉煌的阶段,学业上不断有新的进步,比如当时正在研究的红外光成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不像X光那样辐射强烈,这项进步使他再次积极向上,焕发活力,从这段感情中走了出来。知名度那样高的学校不乏优秀学生,冯奚乔有很多追求者,他也对外国女孩产生了恋爱的兴趣,谈过几段不轻不重的异国恋,慢慢感知到了自己的情感所向。
33岁时,冯奚乔遇见了那个走进他心里被他格外珍惜的法国姑娘。两人情投意合,一起游览欧洲,并同居过一段幸福的日子,在情感磨合的差不多的时候,冯奚乔准备向这个法国高材生求婚。他准备了很久,做了精心的编排,可是法国姑娘却以年龄悬殊为由,离开了他并回到了法国。
(哈佛新生冯奚乔在物理系楼前(1981年))
冯奚乔的努力化为乌有,始终无法打动对方的心,这让一向骄傲的他深受打击。他站在高楼上,向这个社会告别,这个令他骄傲的世界,这个给他无数喝彩的世界,这个未来坦途大道一路向前的世界却没有留住他。冯奚乔抛下自己身后的英名和成就,没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维和判断,在高楼纵身一跃,从此离开了。
爱情要了他的命,他将爱情看得无比重要,这样一个物理科教授最终倒在了爱情的道路上。无论出于爱,还是出于骄傲的自尊,这种结局总是出乎意料,令人惋惜。这种事情他人无法作出评判,也许冯奚乔的选择真的不值,也许他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终身辉煌的自尊,也许对这个法国姑娘的情感真的无法割舍,以至于无法快乐的继续活下去,结局已定,无法更改。
(对冯奚乔的讣告全篇)
星星的坠落消息传出后,美国加州大学为此感到惋惜,认为一个优秀任教教授的离去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因此还降半旗哀悼他,美国物理联合会也特意在《今日物理》上为他刊登了讣告。国人对此更是悲痛万分,物理学家李政道在第一时间为他发布悼词,并惋惜地说道:“冯奚乔是年轻一代的领军物理学家之一,他的离去让物理界失去了一颗璀璨新星。”
17岁进入了北大的校门,20岁踏上了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之路,32岁担任加州大学终身教授,34岁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天才少年冯奚乔烟花般绚烂而又短暂的一生。
(冯奚乔旧照)
我们敬仰他的理学成就,也为他爱而不得的感情悲剧感到惋惜。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中写道:“理智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承认有无限的事物是超乎理智之外的。”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理智的界限,它模糊不定,却又真实存在。如果有来生,愿冯奚乔在水墨画纸上继续临摹勾勒自己的精彩,绽放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