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大家好,中国优秀礼仪文化李荣建「李荣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礼仪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历经岁月洗礼,热情待客、遵时守约、礼尚往来等优秀礼仪从古传承至今,并伴随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催生出电话礼仪、微信礼仪等现代礼仪方式,极大地丰富了礼仪的内容和外延,使博大精深的礼仪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近日,由武汉大学教授、湖北省礼仪学会会长李荣建主编的新书《现代礼仪教程》出版发行。围绕该书内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了李荣建教授,听他畅谈礼仪的古今传承和现代礼仪的有关知识。
中华礼学,立人之本
记者:《周礼》有言,“大礼三百,小礼三千”。中华传统之礼仪指的是什么?
李荣建: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道德的基本评价标准,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家,并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以礼相待的成语或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颂,也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待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和谐人际关系的准则。
记者:崇尚礼仪的当代价值在哪里?
李荣建:其实,礼仪的最高境界是让别人舒服,让自己自在。让别人舒服,就是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让自己自在,即美言美行皆出自内心。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认为,人不学礼就无法安身立足,这句话放在当代仍然适用。礼仪的核心是尊重,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自尊和敬人;礼仪的特点是为他人着想,我们应尽可能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待人接物。我们每个人只有遵守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才能立足于社会,与社会、与环境相生相融,这便是崇尚礼仪的价值所在。
记者:现在有人说“礼多人不怪”,也有人抱怨“繁文缛节”带来太多约束,您如何看待二者的观点?
李荣建:礼仪是做人的规范,做事的规矩,其实用性、可操作性很强。比如握手的顺序、部位、力度、时间等均有讲究,把握好这个度,我们就可以比较顺畅地与对方展开交流。如此一来就有了热情地问候、友善的目光、亲切的微笑、文雅的谈吐,无不尽显礼仪风采,这样优美的礼仪当然“礼多人不怪”。
但礼仪是用来完善自我的,而不是用来苛责他人的。人人均应当自觉遵守礼仪,既不能做礼仪的警察,自以为是,对别人指手画脚;也不能做礼仪的奴隶,遇事过分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比如在一般情况下,请长辈、领导、客人、女士走在前面,是显示对他们的尊重,但如果在炎热的夏天,一位身穿裙装的女士有意走在男主人后面,此时男主人非要请女士走在前面,就显得过于迂腐了。
因此在礼仪上,我们应严于律己,更应宽以待人。处处注意自己的举止,时时考虑他人的感受,知礼、懂礼、用礼,知行合一,人们便能友好相处,社会便能井然有序。
礼仪的古今传承:民俗礼仪流传至今,新生活孕育新礼仪
记者:在中华传统礼仪中,有哪些礼仪传承至今,在现代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荣建:我国有许多民俗礼仪流传至今。在人生礼仪中,就有以满月礼、百日礼、周岁礼为代表的诞生礼。孩子出生后,女婿要去岳父家报喜,送去染红的鸡蛋(俗称“喜蛋”);孩子满月,父母要请亲友喝满月酒,满月日还要给孩子剃胎发;周岁礼上,父母同样要宴请宾客,并举行“抓周”礼,在孩子面前放上弓箭、算盘、毛笔等物件,以抓到的物件“预测”幼儿将来的性情和志趣。
此外,还有婚丧嫁娶等礼仪流传至今,比如婚礼中的“三书”“六礼”,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到了近代婚俗有所简化,流传至今的有说媒、相亲、定亲和迎娶等,大多数的青年人征得父母同意后,交往一段时间便举办婚礼,也有一些青年人选择旅行结婚等新颖的结婚方式。
我国古代还有很多庆典礼仪保留至今,沉淀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这样的中华传统节日,都有非常隆重的礼仪、习俗。就拿春节来说,过去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持续到正月十五,内容丰富多彩,主要礼仪有祭灶神、贴春联、除夕守岁、拜年、放鞭炮等。如今的春节习俗有所改变,祭灶神、跪拜磕头礼等旧俗逐渐消失。另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一些地方对春节燃放鞭炮的时间、地点进行了限制,取而代之的是春节联欢会、电话、微信拜年等新年俗。
记者:现代生活发展至今,产生了哪些新的礼仪?
李荣建:随着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大家使用微信,甚至是上网课也要讲究礼仪。这里介绍一些微信礼仪,比如主动添加微信好友时,应该简单备注自我介绍以及添加理由,谁先加的微信,谁就应该自报家门;不论是你主动加别人为好友,还是别人添加你为好友,通过后要第一时间修改备注,不然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可能就不知道对方是谁了;微信上最好发文字信息,发送大段语音或发起语音通话时,最好先征得对方的意愿;此外,还应当及时回复收到的微信消息,比如“已收到,现在手头有其他工作,晚点再回复你”,让对方知道你已经收到消息,避免出现“已读不回”的尴尬局面。
在上网课时也应该遵守网课礼仪。比如,老师在上课前应该提前测试设备,按时上下课,仪容仪表端庄,语速语调适中;学生也应该按时上课,并按要求打开摄像头,关闭麦克风,在老师讲课时不随意提问,可以将问题列出,课后统一寻求解答。
礼仪的内外修炼:形体始于外在,优雅源于内心
记者:您在书中提到,形象礼仪也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现代社会交往中,外在的仪容仪表究竟有多重要?
李荣建:一个人是稳重是活泼,是随性还是严谨,都能够通过打扮穿衣、举手投足,甚至是一个细微的表情判断出来。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无论我们认为用外表衡量人是多么肤浅的观念,“以貌取人”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最近正是面试季,掌握一定礼仪规范,拥有好的仪容仪态,会帮助年轻朋友们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举个简单例子,面试时,简历是面试官认识你的第一窗口,因此最首要的工作就是把简历准备好;其次,面试时也要注意仪容,男生要注意发型、胡须干净整洁,女生可以化淡妆,但不要浓妆艳抹,给人阳光青春、干练专业的感觉即可。
外在的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性格、情操等特征。良好的仪容不仅能给人以端庄、大方的印象,还能体现个人的自尊和对他人的尊重。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即将赴瑞典领奖,根据颁奖章程的规定,男士可以穿燕尾服或者民族礼服,因此莫言会在颁奖仪式上穿什么服装,一时成为许多人讨论的话题。最后,莫言入乡随俗,根据场合特点选择了燕尾服,既因为燕尾服是国际上男士晚间社交的第一礼服,符合国际社交礼仪规范,也体现了莫言对他国文化的尊重。
记者:培养优雅的风度,可以从哪几方面着手?
李荣建:风度取决于人的仪态、言谈、修养,是人最直观的素质之一。优雅得体的仪态强调坐立、行走须端正,意思是站如松、身挺拔,坐如钟、身稳定,行走时有气宇轩昂或闲雅飘逸的风度,举手投足间散发自信从容的修养。
言辞中“敬人谦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敬谦语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十分普遍,是社交时的润滑剂。比如称呼对方的观点见解为“高见”,称呼自己的意见为“愚见”,专门用于敬称的还有“令”“尊”“贵”等等,用于谦称的还有“鄙”“拙”“小”等等。同时,谈吐是否得体则体现一个人的品格。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只有态度谦和、语言真诚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和认同,所以我们在说话时,心理上、用词上、语调上,都要体现对对方的尊重。
文明无处不在,礼仪细小入微。在家里要讲究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如宾、互相关照、求同存异,睦邻彼此尊重、互相帮助;在单位要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关心部下。同时,礼仪讲究内外兼修,比如重视信誉、效率和细节,提倡交流、合作与分享等。于己而言更应加强个人修为,待人心存善念,最高境界当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社会。
最后,我们心中有尊重、有善意远远不够,还应该将它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用对方感受得到的友好的方式进行表达。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友善的微笑、一次真诚的道歉、一个赞美的掌声……也许都会给你带来受益终身的好运。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