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大家好,日本人喝茶时常用哪些茶道具 「日本泡茶需要什么工具」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茶道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除了饮茶时的礼仪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了茶室内外的布置。
其中,各种考究的茶道具,不仅为茶道爱好者关注,在收藏界也人气颇高。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01 挂轴
△ 挂轴「嘉木寿且康」,取自陆羽的《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席中最重要的道具,不是茶碗,而是挂轴,这可能让初涉此道的爱好者们备感疑惑。
挂轴是客人迈入茶室之后驻足欣赏的第一件茶道具,其中的文字画作,往往暗合了本次茶会的主题。随着茶会的进行,更多线索被逐渐披露出来,亭主也会适时点破,将茶会的立意完整地呈现在客人面前。
早期挂轴的画心多为中国舶来的绘画或禅僧书法,随着茶道本土化的深入,和歌等日本原创的素材也被纳入其中,而不论题材如何变化,挂轴书画创作与禅的强有力的联系一直维系至今。
当代茶道中,最广为人知的挂轴体裁是出自茶道圣地大德寺高僧之手的「一行书」,评价一件挂轴时,书法技巧仅是标准之一,执笔者的参禅修为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02 茶碗
△ 濑户天目茶碗(18世纪)
在日本,作品在茶道世界的认可度是衡量一名陶艺家艺术造诣的重要指标,这也从侧面解释了茶碗的昂贵。
茶会上,茶碗会被捧在掌心,在极近距离沐浴茶人的严苛目光。旋转茶碗时不同角度的「景色」,底足露胎部分切削的艺术性乃至不同光线下颜色的微妙变化都是评判的要点。
视觉之余,口唇及指尖的触感,与手掌的贴合度和重量感也不得有丝毫遗憾。为了茶会上的高光一刻,陶艺家在一只茶碗中倾注的心力可想而知。
相比于质地更坚实的瓷器茶碗,陶器茶碗更受茶人青睐。一方面,陶器有着更加稀松的质地,使茶汤的温热以舒适的方式传达到手心。另一方面,陶器在经年累月的使用中产生的种种变化亦赋予了它几分灵气,令人心生爱怜。
03 花入
△ 青瓷凤凰耳花瓶(13世纪)
正式茶会中,前半段「初座」会在壁龛饰以挂轴,后半段「后座」更换为茶花。花入(盛花的容器)便是插放茶席花的茶道具。
茶席花有别于花道「立花」或「盛花」,过于华美的插花作品往往和茶席格格不入,而茶道具花入的形制更加清雅、庄重、朴素。
正如茶道的其他领域,花入及茶席花的风格也分为「真」「行」「草」三类。「真」花入以青瓷、古铜材质的舶来品古董为主,端正而庄严,「草」花入偏重自然野趣,笼括了曾经是民间日用器的竹编花笼和质朴无华的柴烧陶器,其他施釉陶器和千利休一手创作、提携的竹制花入则归入「行」格。
04 水指
△ 古伊贺水指 铭「破袋」(17世纪)
水指是茶席上贮存净水的道具。早期的水指形制和材质都非常单一,其后,经历了舶来品审美占据主流的时代和本土创意陶器的全盛期,水指逐渐成了彰显茶人品位的绝佳载体。
水指的体量给了陶艺家们比茶碗更大的画幅,许多挥毫泼墨式的装饰方式只有在水指上才得以施展,一件佳作的恢宏感和律动感往往带给观者与茶碗完全不同的震撼。
05 薄茶器
△ 白漆莳绘网纹中枣
薄茶器是茶会上收纳抹茶粉的道具,多为木胎漆器,而它还有另一个更为通俗的名字「枣」,其精致与华美常与身旁茶碗的朴拙形成鲜明对比。
不同于国内的贮茶罐,薄茶器不密封,因而不可用于茶粉的长久保存。茶会前不久,筛好的抹茶才会被转移到薄茶器里,垒成一座小小的山峰备用。
莳绘与雕刻,镶嵌与堆叠。东瀛丰富的漆艺技法赋予了制作者们极广阔的空间。季节题材是薄器创作中不变的主角:春华秋实、夏雨冬雪、日月星辉与鸟兽鸣虫,一季的标志物被浓缩进一副微型景观,将观者带入另一个维度。
正如其名,在茶道中薄茶器多用于薄茶的点饮,而浓茶的重担,则落在更为庄严显赫的茶入肩上。
06 茶入
△ 唐物文琳茶入 铭「本能寺」(13世纪)
如果要在茶道具中选出话题性最强的成员,茶入一定稳居第一。
安土桃山时代,名物茶道具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和政治价值,其中又以茶入为尊。「初花」、「梄柴」和「新田」三只汉作肩冲茶入名品合称为「天下三肩冲」,枭雄们都梦想将它们尽数收入囊中,只因这象征着对各方势力的全面征服。而「付藻茄子」(九十九发茄子)更是极尽传奇,粉身碎骨之后又被能工巧匠髹缮复原,再现生前的无限风光。
正因为名贵茶入的显赫出身,其配件也极尽奢侈。除去牙盖和锦缎制成的仕覆外,传承有序的杰作还会有历任主人订制的重重木盒、木箱,甚至是木柜加身,令圈外人惊叹不已。
07 茶勺
△ 小堀远州所做茶勺(共筒) 铭「清见关」(17世纪)
茶勺是从茶入或薄器中取用抹茶的茶道具,多用竹木或象牙制作。与茶碗、茶入等自带光环的茶道具不同,茶勺的名品大多其貌不扬,既无精巧的雕工,又无迷人的异彩。而朴拙之中,方寸之间,竟藏着莫大的玄机。
茶勺的创作主体不是艺匠,而是茶人。茶勺和收纳它的竹筒从选材、设计到削制均是茶人亲力亲为。造物抒怀,茶勺凝聚了茶人的思想和审美趣味,是公认最具鉴赏价值的茶道具之一。
一个令茶人颔首的杰作,会被送到茶缘深厚的禅寺由得道高僧题写铭文,将造物者的理念流传后世。也正因如此,鉴赏历代名茶人的手削茶勺时,颇有些与古人对话的感动。
08 香盒
△ 青贝布袋和尚香盒(17世纪)
茶道在炭点前(茶道仪轨)时会在炉火中投入练香或香木,香盒是收纳它们的小巧器皿。
炉季使用香木,香盒多用木器或漆器。中国舶来的堆朱、剔犀、螺钿镶嵌等技法和日本本土的莳绘、一闲张等工艺悉数登场,只为实现理想的装饰效果。
地炉季节使用的陶瓷器香盒同样展现了茶道强大的包容性,舶来品青花和五彩、交趾香盒形成了庞大的舶来品香盒系统,而本土的作家们亦不甘示弱,京烧名工野野村仁清、尾形乾山、仁阿弥道八等人在香盒领域都有建树。
而江户时代后期茶人对香盒热情的持续高涨,也推动了日本本土各大窑口的香盒烧造,形成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
香盒既是茶器,也是一件精工巧作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09 茶釜
茶釜被称为「一席之主」,不仅仅因为其地位的显赫和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更是因为茶釜身处茶室中唯一一个岿然不动的静止位置:任主客去来、花轴更替,釜都端坐原地,默默地烧着水。
室町时代,九州的芦屋和关东的天明曾是茶釜的两大产地,芦屋釜以端正精美的真形釜见长,而天明釜则有着更丰富的形制和粗犷的表面质感。
进入桃山时代,千利休一改茶道对古釜的盲目推崇,大力提携京都金工创作风格大胆而个性鲜明的作品,成就了京作釜的辉煌盛世。
江户时代,釜场间的竞争趋于激烈,京作釜的著名家系名越、大西、西村等也纷纷进驻首都,在首善之地展开角逐。
10 茶筅
茶筅是抹茶道具中为数不多的消耗品。其穗(茶筅前端细密的竹丝)在被水沁润、弯折、风干的反复中会逐渐劣化变脆,最终折断。
因此正式茶会上,为了防止老化的穗在强有力的击拂中折断落入茶中,规定一律使用新茶筅。或许正因如此,茶会上的茶筅才比其他道具更多了一分庄严的宗教色彩。
一期一会,一生,只在一次茶会上,绽放一回。
除却常见的白竹外,一些茶道流派会使用紫竹甚至昂贵的煤竹制作茶筅,茶筅的形制也会根据用途有些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