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大家好,上海美术馆近期展览「广州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由市文化旅游局组织编写的《上海美术馆发展年度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指出,2021年上海市美术馆数量达到96家,举办展览950项和公共教育活动3953项,接待观众621万人次。“来上海看美展”已经成为市民美好生活和游客体验上海的优选。
基础设施方面,2021年上海美术馆96家的数量再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城市首位,并实现16个区全覆盖。其中国有美术馆25家、非国有美术馆71家,与2020年相比,净增加7家美术馆。全市66家美术馆向公众免费开放,约占总数的68.8%,另有10家美术馆基本陈列免费、特展收费,占比10.4%。
观众接待方面,2021年全年上海的美术馆接待观众621万人次,同比增长53%。观众人次排名前五的美术馆分别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60.3万人次、西岸美术馆58.3万人次、浦东美术馆45.6万人次、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37.9万人次、上海黄浦区东一美术馆33万人次。
展览方面,2021年上海的美术馆共举办950项展览,同比增长58.3%。其中,自主策划或参与策划展览623项,约占总数的65.6%,较2020年下降3.4个百分点。在外省市美术机构、本市学校、社区等馆外空间举办展览32项,占比3.4%,较2020年下降4个百分点。约80%的展览向公众免费开放。
2021年,全市美术馆立足各自学术定位与资源优势,精心策划特色主题展览,项目内容涵盖古今中外艺术风格,彰显多元丰富文化视野,厚植上海城市精神品格,成为城市文化蓬勃发展的缩影。
本市先后推出“建党百年展览季”“海上风华”美术季,着力打造“来上海看美展”文旅品牌,助推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全年线上展览数量达373项,同比增长6.3%。全年新增藏品1989件,藏品总数约72000件。
公教活动方面,2021年上海的美术馆全年举办公共教育活动3953项,同比增长44.5%。活动类型涵盖讲座、导览、工作坊、放映、表演、亲子活动等,直接参与人数超过152万人次。其中馆外公共教育活动109项,占比2.8%。
2021年,上海的美术馆新开发文创产品近千件,产品总数达到22万余件,年销售额超过2500万元,同比增长54%。
全国范围内,上海的美术馆事业发展仍居于领先地位。放眼全球,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知名文化城市相比,上海的美术馆设施建设近几年在数量上呈显著上升趋势,与这些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
其中在这样几个方面,上海的美术馆形成了鲜明特色与优势:
(一)创新政府管理与服务模式行业立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市文化旅游局继续推进调研和《上海市美术馆管理与促进办法(暂名)》草案起草工作。该项目已列入2022年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的正式项目,有望成为国内首部美术馆领域的政府规章。
行业组织发展开新局
2020年10月,上海市美术馆协会成立。作为全国第二家、长三角地区第一家省级美术馆行业组织,协会创新举办了“2020年度上海市美术馆优秀项目推介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市美术馆展览季”“海上风华”美术季等一系列活动,助力提升本市美术馆的品牌标识度。
组织评优活动擦亮标识度
在文化和旅游部2020至2021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比活动中,上海获得2项优秀,西岸美术馆、上海黄浦区东一美术馆等机构首次在国家级评比中入选。
着眼本市美术馆的标识度与影响力提升,市文化旅游局指导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举办“2020年度上海市美术馆优秀项目推介活动”,产生20项优秀展览项目和20项优秀公共教育项目。
向下滑动查看
(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设施建设
植根城市文化属性
12家新加入年度名录的美术馆名单显示非国有美术馆建设发展迅速。美术馆已经从单纯的展示空间成为文化体验和社交场所,并不断打破固有空间的局限,进一步体现出场馆植入社区、艺术融入生活的发展趋势。
集群更清晰优势更凸显
上海已形成徐汇滨江、外滩沿岸、虹桥地区等美术馆集群为代表。同时,聚焦一江一河战略布局,以浦东美术馆、上海黄浦区东一美术馆、上海静安尤伦斯美术馆、上海苏宁艺术馆等为代表的美术馆集群雏形初显。
(三)构建多维度展览格局
“建党百年”主题展览
本市美术馆充分发挥场馆集群效应,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市美术馆展览季”,以视觉艺术展陈讲好建党百年故事,营造热烈的红色艺术氛围。
“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主题展览
上海不少美术馆立足本土,深入研究海派百年艺术的发展脉络。如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金石力?草木心——吴昌硕与上海”、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钱瘦铁和他的朋友圈”、朱屺瞻艺术馆“赤心惟存——纪念朱屺瞻诞辰130周年艺术展”等以海派名家为切入点,并尝试跳出绘画和美术学本身,把艺术家个体纳入到社会学的范畴中。
当代艺术展览
2021年,当代艺术方向的展览占据全年展览相当数量,展现这一代人对时代、对社会、对生活的深刻体察和个性表达。上海静安尤伦斯美术馆 “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和“梁绍基:蚕我,我蚕”等,均以不同视角和形式展示了当代艺术的多元与丰富。
国际交流展览
位于小陆家嘴地区的浦东美术馆“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与蓬皮杜艺术中心合作的西岸美术馆常设展“万物的声音”、上海黄浦区东一美术馆 “莫奈与印象派大师”等引起较大反响。
首届“美术季”活动
2021年11至12月,市文化旅游局首次举办“海上风华”美术季,与第三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形成联动。全市96家美术馆共举办140余项展览,其中新展85项,举办公教活动337项,参观人数达62.87万人次。推出“艺术进社区”“馆长午后谈”“馆长带你看美展”“寻找观展达人”等多项活动。
(四)夯实学术研究基础
提升策展能力
全市美术馆依托馆藏和学术研究优势,推出不少自主策划并具一定学术意义的展览。
“美术馆人才素养提升计划”持续实施。长三角区域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才培训班,创新实施策展项目跟踪制度,通过专家讲课与专题辅导的方式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共计103名学员参与培训,其中上海学员35人。对人才的培养、对于“策”与“展”的深入思索与反应,也将推动上海美术馆行业的发展。
推进藏品活化共享
聚焦于馆藏资源的系统梳理,各美术馆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将藏在深闺的藏品通过研究和展示惠及于民,如刘海粟美术馆“百年见证——刘海粟与上海美专教育改革研究展”、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踏歌行——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展”、韩天衡美术馆 “中国印文化大展——印缘雅集”。
加强学术研讨与出版
与大展相伴,论坛、研讨会也将进一步理清和拓展研究领域,并带来对艺术家作品、所处时代和不同层面的阐述。
(五)拓展美育平台
“文教结合”公共教育品牌迭代升级
在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中,大约有十分之一的活动以“文教结合”的方式开展,美术馆成为了教学平台,美术馆的活动也走进了中小学校。
“艺术进社区”提升市民获得感
美术馆将名家名作展到百姓身边,公共艺术参与社区微更新,让艺术在身边发生、抵达心灵。“艺术进社区”不仅限于艺术本身,而是把艺术作为一个中转站,将公众带往更多的领域。点缀在社区的城市微更新项目,以艺术赋能生活构筑“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智慧引领赋能数字化转型
美术馆方面主动积累高品质数字化内容,拓展播出平台及形式,向各个年龄段与背景的公众免费开放,从而形成随时随地可以汲取美与智识的社会美育“大课堂”,提升艺术的能见度。
(六)加强区域合作交流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助力“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传播推广,在长三角美术馆发展协议框架下,本市美术馆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兄弟单位的交流互动。
深化国际合作模式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上海各美术馆通过加强与国外重要艺术机构深度合作,一方面加强与国际知名艺术机构的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吸引全球知名艺术家登陆中国举办首秀,让市民在家门口就欣赏到世界级艺术大师精品。
(七)集群效应优化城市艺术生态
“上海时间”的全球营构
2021年11月,以“全球艺场,艺术上海”为主题的第三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举行,重点突出“三个联动”实现“三个首次”:艺博会和进博会相联动,首次进入“进博时间”;交易月和美术季相联动,首次推出“上海美展”;艺术收藏和艺术美育相联动,首次实施“艺术上海”。
“文创+”催生美术跨界融合
美术与直播、电竞、动漫、网络视听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形成“美术 ”系列,让美术更加触手可及、便捷可达,更加好看、好听、好玩、好学。
培育“美术新空间”新业态
随着“走出白盒子”的展览理念逐渐普及,艺术品的展陈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等展厅,艺术开始逐渐走入社区、办公楼宇、商场、机场与火车站等公共空间,不仅仅是打破传统的展陈思维,还在于艺术创作本身的推陈出新。
编辑: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