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未来的两条路「一开始了就决定了结束」

时间:2022-11-29 13:57:10 来源:力哥说

大家好,未来的两条路「一开始了就决定了结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儿子这个月上学了,分享下我的感受。

我不是在职教师或教育问题专家,说的也只是上海情况,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探讨哈~

最大感受是:想以后在国内中高考,国内上大学,或者出国留学(上大学甚至高中),最好在上小学前,就做出明确规划,不要中途变更。

大家都知道,我给儿子的规划是留学。

我儿子上的是民办双语学校,他幼儿园大部分同学上的是对口公办小学,一打听,发现差异还蛮大。

这两年快速←,民族主义兴起,英语学科地位明显↓,语文学科地位明显↑

上海这边公办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一周8节,数学课一周6节,你猜英语课一周几节?

2节。

完全不是主课待遇了。

今年8月,上海市教委发了一个通知:

小学一二年级只做期末考察(一年级不得书面考察),不做期末考试,三到五年级只对语文、数学两科目进行期末考试,英语和其他副科一样,只做期末考察。

别误会,不是说以后英语真变副科,而是在强力减负大环境下,优先把英语负担减下来。

问题是如果不把中高考英语分数占比降下来,语数英分值一样,家长也不敢松懈英语教育,只不过更多英语学习压力推迟到中学阶段罢了。

那未来中高考有没有可能降低英语分数权重,提高语文分数权重呢?

比如高考英语降到120分,语文提到180分,引导学校、家长和学生,把更多时间花在语文上呢?

或者说,大学统一规定,不再要求英语四级考到425分(及格)以上,才给毕业证书呢?

我觉得趋势上,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先从社会关注度相对最低的小学入手,再逐渐扩展到大学四级,中考,直至关注度最高的高考。

我儿子上的民办双语学校,属于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为进一步加强教育公平和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监管力度,民办中小学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趋势。

按计划,到2025年十四五期末,民办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占比要控制在5%以内。

像上海这种一线城市,民办教育非常发达,三五年内把比例压缩到5%以内不现实,强行大规模民转公容易引起更多社会矛盾。

所以想了个办法,政府出资购买学位,这部分学生在统计上不算民办生。

比如3万元学费,政府补贴1万多,家长只需再出1万多,孩子就能上民办,但不算民办生。

如果学费本身只有一万多,政府补贴后无需付学费,相当于公办的费用上民办。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政府掏钱后,民办学校教育有形无形也会受到更多政府指导影响。

我儿子语文和数学课本,用的都是统一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民办的语文教育,一点不比公办轻松。

另一方面,我儿子上的民办学校又参照美式教育理念。

美式教育强调学生自主性,要花大量时间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强调跨学科知识拓展,各种课外活动和Carnival尤其多。

我看了儿子一年级的Curriculum Handbook,共有语数英三主科,音体美三副科,还有道德与法治(文综入门)和探究(理综入门),最后还有一门“超学科”。

超学科要探究自我的本质,个人和家庭、学校、城市、国家、世界的关系。

具体学习手段,包括消防演习、心理讲座、亲子运动日、美德集会、博物馆之旅、人文行走、汉文化活动、洲级嘉年华、美术展等等。

所有学科都有两个核心拓展知识,一是洲际嘉年华,二是二十四节气。

前者突出孩子要拥有国际化视野,后者强调孩子要拥抱中华传统文化。

今年全校洲际嘉年华主题是探索大洋洲(明年亚洲、后年非洲,以此类推),要了解大洋洲的地理、历史、文化、生物、文学,还要通过绘画、音乐、体育等形式,感受大洋洲文化。

家长会上,我看到一年级美术课程概述,吓一大跳。

要动手制作或欣赏的有泥塑、油画、版画、水彩画、阿拉斯加民间拼贴画、装置艺术、中国传统剪纸、端午民俗艺术……

其中涉及表现主义画家保罗·克利、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西班牙超现实主义三杰之一的胡安·米罗。

超现实主义绘画这种东西,我读书时可是高中美术课才触及到的……

因为中式教育理念强调由全局到局部,由整体到细节,按时间线来学美术,所以一定是先学文艺复兴巴洛克那些看得懂的肖像画,再学印象派,最后才学“鬼画符”的现代艺术。

但西方式美术教育没这么多条条框框,就是要孩子解放天性,画什么,怎么画都不是问题,重点是知道自己通过绘画想表达什么,所以一上来就可以学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这种一般人看不懂的现代绘画。

再打开一年级英语课本,难度是我上学时初一的水平……

课程安排上,7节语文、5节数学、5节英语,语文还是最重要的。

但还有5节外教英语,音体美和探索课也都是外教(或中外教配合)上,所以英语学习强度还是很高的。

开完家长会,我和力嫂一致感受,学习强度摆在那里,压力不算小。

还好幼儿园阶段一直给他在外面上英语课,如果一点英语基础没有,现在肯定听不懂,跟不上。

我觉得这种教育模式和教育重点,挺符合我的期望。

我希望儿子语文和英语都学好,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不管以后走到哪里,都不会影响自己是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又希望他拥有充分的国际化视野,见识广泛,兼容并包。

但这样连续上9-12年学,整个人都更适合英美国家的教育体系。

现在高考各种艺术体育加分都取消了,如果以后还是想在国内升学,花那么多时间在杂七杂八的学习和活动上,以后中高考又不考,从功利主义角度说,就有点吃亏。

我儿子学校每年都有一些学生转学,因为家里最后决定不出去了,就国内高考,那种教育模式就没啥优势,卷不过公办名校的鸡娃,不得不转学。

甘蔗没有两头甜,别想着两头都讨好。

所以两条路,不要来回纠结,从一开始,就要决定。

否则,只会耽误孩子。

这其中,除教育期望不同,还有个重要因素是经济实力。

如果觉得9年或12年民办读下来,还要出国留学,经济上有点难以承受,那打一开始就放弃这个念头比较好。

趋势上,以后留学费用会越来越贵。

一方面,全球通胀,海外人力成本也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国内有实力送出国留学的父母也越来越多,需求持续增长,也容易持续涨价。

毕竟,中国每年1000多万毕业生,哪怕只有很小一部分留学,让那几个主流留学国家承接,压力也不小。

但如果你孩子是20后,等他高考时,竞争惨烈程度会大幅下滑。

因为这些年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扩容,但2016年后的出生人口会持续下滑,甚至断崖式下滑就在眼前,20年后,高等教育资源会严重过剩。

虽然上清北依然难于上青天,但上个普通本科的难度,会比现在明显下降,内卷程度,会比现在好很多。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