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大家好,杨攀林云南工艺美术大师「江川警视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句俗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如今,虽然各类市场都不同程度出现低迷,那只是短暂的,或者说是暂时性的。我和杨攀林认识也有八年了。他就是这样一锤一敲的坚守了22年头了,由老包作坊发展到现在的云南金属大师杨攀林工作室。
年轻有为的杨攀林,39岁就成为云南金属工艺大师。
手工艺人的困难坚守
家住渔村738号的杨攀林是位铜器工艺师傅,是江川“炊锅王”杨氏一族的第六代传人,人送外号“老包”。
老包的工作室是父亲留下的一栋老房子,全是由土砖砌成,时代久远,房子已经很破旧了。门外二楼有一块大铁皮,是用来挡雨的,却不知什么时候成为了老包家的招牌,大家都是寻着这块铁皮到老包家买铜器的。屋里简单的陈列了几排已经打造好了的铜器,多是些生活用具。地板上稳固的嵌着几个打铜器的铁柱,两名工人在当当的打着铜锅。
老包高中毕业之后就跟着父亲开始做铜器,已经有些年头了,现在手艺也日益精湛。父亲去世后就自己把这门手艺传承了下来,经营着面积不大的家庭手工作坊。
老包介绍,他目前的市场主要来自一些私人的订单,大多都是定制一些水壶、杯子和炊具,还有一些收藏人士会定制精制的铜器。虽然只是小订单,但是依然是供不应求。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使用和收藏铜器,所以市场还是很有前景的。有很多国内外的买家都会到我这里来买铜器,就是看重手工的工艺。”
在老包家帮忙做铜器的几个工人都是老包的亲戚,也是从小就接触到青铜工艺。陈师傅告诉我们,他每天都要工作近八个小时,有时候订单很多就会很忙。而且打造一件铜器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手艺也很难把握,所以很少有年轻人愿意继续做这行。
在渔村里,之前祖祖辈辈都以打铜器的为生,然而目前像老包家一样的手工作坊却只剩下30多家了。年轻人不愿再打铜给这门手艺的传承带来着威胁,就像老包的担心一样,也许他这一代之后就再也没有所谓的第七代传人了。
老包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政府加大了文产的引导和投入,几年下来,我感受到老包笑容里透出的甜蜜。
2018年国庆节后,西部移动传媒执行总裁和云南省金属工艺大师杨攀林在江川渔村。
老包实际还很年轻。如果有喜欢铜工艺品的可以留私信我转告之,这些你都很懂滴。
图文:西部移动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