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大家好,名画中的女人为何长胡子呢「女人为什么会长胡子怎么办」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胡安·桑切斯·科坦《长胡子的女人》,1590年
你见过长胡子的女人吗?在生活中,胡须是男性特有的生理特征。但在艺术中,胡须可不是男性的专利。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看看艺术作品中那些“长胡子”的女性。
「 长胡子的母亲 」
《年轻的教宗》截图
上面这张截图大家或许觉得似曾相识。这是电视剧《年轻的教宗》(The Young Pope)结尾的一幕,教皇带着小学生在梵蒂冈博物馆中遇见了这位带胡子的女人。
《年轻的教宗》截图
这位母亲名叫马格达莱纳·文图拉(Magdalena Ventura),是17世纪意大利的一位名人。37岁时,作为三个孩子母亲的她突然长出了满脸胡须。那不勒斯总督阿尔卡拉公爵对这位奇女子非常感兴趣,便邀请她前来作客,并让自己的宫廷画家胡塞佩·德·里贝拉(Jusepe de Ribera)留下了这张画像。
胡塞佩·德·里贝拉《长胡子的女人》(The Beard Woman),1631年
茂密的胡须、有力的面孔、高大的身材、粗壮的手臂,这一切都不符合传统的母亲形象。唯有哺育婴儿这一点,让我们不得不相信这是一位女性。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The Holy Family》,1640年
长久以来,人们都难以接纳超出常规认知的存在。这些“怪人”对富人来说是任意摆弄的玩物,对平民来说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在艺术作品中,也往往以贵族玩伴或被嘲弄者的身份出现。
委拉斯贵支(Velazquez)《宫娥》(右二为玛格丽特公主的侏儒玩伴),1656年
然而,画家里贝拉呈现给我们的却是一张冷静的、毫无讽刺意味的肖像。他在画作旁书写文字,称马格达莱纳为“自然的伟大奇迹”。里贝拉的眼光超越了艺术传统和那个时代的成见——即使有人不符合我们的期望,他/她的独特性也应当得到承认。
「 “脱发”又“生发”」
在历史中,女性毛发的肖像权并非一帆风顺。在《哥多林前书》中,使徒保罗就有言:“女人若不蒙着头,就该剪去头发。”
《Saint Mary Magdalene,Saint Anne with the Infant Mary,the Christ Child and Saint Barbara》
在中世纪,手揽大权的教会视女性的头发为诱惑男性的淫秽之物。因此,当时的女性不论地位高低,都必须佩戴头巾,隐藏毛发。贵族女性甚至将眉毛剃成细细的一条,以迎合时代审美。
Rogier van der Weyden《Portrait of Isabella of Portugal》,1450年
直到15世纪,文艺复兴在欧洲大陆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健壮的躯体、生动的表情……曾经被严令禁止的人性之美都渐渐复苏,女性的秀发也得以重见天日。
桑德罗·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局部),1487年
也正是在这个时代,诞生了开篇的那两张《长胡子的女人》。显然,嗅觉敏锐的艺术家已经在冥冥之中预料到了未来大势。
「 女人也可以长胡子 」
马塞尔·杜尚与他的《泉》,1917年
上世纪,随着杜尚(Marcel Duchamp)“小便池”的诞生,艺术便一路狂奔、开枝散叶。他用铅笔给《蒙娜丽莎》加上了两撇小胡子,轻而易举地将这位艺术作品中地位最为崇高的女性转化成了一位“男士”。《L.H.O.O.Q.》作为杜尚早期“现成品”艺术的示例,极大地冲击了当时人们对艺术的认知和艺术市场的规则。
马塞尔·杜尚《L.H.O.O.Q. 》,1964年
“L.H.O.O.Q.”是一个双关语,在法语中发音类似于“Elle a chaud au cul”,意为“她的屁股热乎乎”,以隐喻性欲旺盛、坐立难安的女性。杜尚用五个字母易如反掌地让这张贞洁的肖像蒙上了具有性暗示的色彩。
杜尚与他的自行车轮
“蒙娜丽莎变成了一个男人,不是伪装成男人的女人,而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杜尚如是说。他以一种极其简单的方式揭示了达·芬奇美学的核心——性别模糊,即达·芬奇在女性身上看到了男性的形象。
弗里达·卡罗正在作画
同时,女性也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进入艺术领域——不再仅仅是艺术描绘的客体,而是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一生创作了150多张作品,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自画像。她说:“我画自画像,因为我常独处,也因为我是自己最了解的主题。”
弗里达·卡罗《Self-Portrait with Thorn Necklace and Hummingbird》,1940年
在这些自画像中,她无所顾忌地描摹着自己浓密的一字眉和唇上的小胡须。曾经令无数女性苦恼的毛发旺盛问题在她眼里似乎无足轻重。她以自身的才华横溢征服了世界,毕加索面对她的作品也只能与同行喟然:“不管是我还是你,都画不出弗里达这么好的自画像。”
弗里达·卡罗《Portrait As Tehuana》,1943年
弗里达的存在证明了女性艺术家具有惊人的创造力,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聚焦在女性身上。1966年,艺术史家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提出了那个被掩盖已久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女性艺术家?”
琳达·诺克林《女性、艺术与权力》,1966年
这一发问使无数进步女性醍醐灌顶,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为自己发声。上世纪80年代,一群女孩戴着大猩猩面罩走上纽约街头,针对主流艺术圈对女性艺术家的区别对待,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讨伐运动。毛发黝黑浓密的大猩猩面罩在保护她们身份的同时,似乎也无声地抗议着人们对女性体毛的苛刻要求。
游击队女孩《女性一定要裸体才能进入大都会博物馆吗?》,1989年
「 巾帼亦须眉」
其实除了上述这些西方的“胡子女性”外,东方也有一位“长胡子的女性”。她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出来可能会吓你一大跳——观世音菩萨。
敦煌藏经洞出土《南无大悲救苦水月观音菩萨像幡》
观世音菩萨在古印度佛教雕塑和我国早期观音造像中都是男性形象,并且唇上常带有两撇小胡子。直到南北朝后期,中国净土宗广泛流传。为了满足世俗需要,观世音逐渐由男化女,成为了一位大慈大悲的女菩萨。
看了带胡子的观世音菩萨,你是不是有些震惊呢?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菩萨有没有胡子这一问题,而对于普通人,外型、性别也不应该成为困扰或束缚。
敦煌藏经洞出土《观音经菩萨像幡》
上述这些艺术家给女性画上胡子,或是记录客观事实,或是颠覆传统女性形象,抑或是对男权的无声反抗。不可置否,他们的奋斗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更好的时代。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女性艺术家和设计师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她们不必再用“胡子”这一男性物象来吸引人的注意,而是可以个性表达,让人们听见女性真实的声音。
[编辑、文/韩晗]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