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于希宁玉兰图
大家好,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毕业设计「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工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艺动南林
景观艺术设计系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t and design
绿色之境 浴火重生 指导教师:刘力维
——澳大利亚灾后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以Lanyon Landscape Conservation为例
作者
陈树锋(景观再造部分)
作者
林翠泽(生态修复部分)
澳大利亚诗人麦凯勒形容,澳洲是“干旱的土地,又是水淹的平原”。熊熊燃烧了半年多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在连续不断的强降雨中基本结束,对此我们进行了思考,对堪培拉一处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景观再造部分主要以“社会需求”与“观念更新”为主题,在修复的同时进行灾后景观氛围的营造,结合“装置设计”与“隔离带”打造一处“浴火重生”特色公园,对增强人们火灾防范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起到一定的作用。
之 间 指导教师:刘力维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更新设计
作者
丁聪
一条小巷,承载着几代人的过往,青果巷,一种只属于老常州人的情怀!历史文化街区不仅能够体现传统的居住风貌,更是反映一座城市特色的载体。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再设计,在传统和现代中找到平衡,对传统建筑空间进行升级,与周边区域进行互动和互补,协调建筑、文化、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现街区活力。将原有的景观空间有效连续的协同整合,在新旧融合中进化为一个焕发新生命的历史街区,展现其完整的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不仅是对景观空间的联合重塑,更是延续一座城市的记忆。
举目皆回忆,巷短故事长……
忆乡音 指导教师:傅伟伦
——晋江沪厝垵非遗文化景观设计
作者
丁凡倬
本次设计结合时代特点,对非遗进行创造性发展和转化,注重将闽南特色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效融合,将古老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物质载体。如将非遗文化高甲戏转化为高甲戏主题街区,利用新技术将其重新演绎,将其无形的技艺、建筑、传统生活活动和有形的载体、建筑、实物以及相应的文化空间等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与转化,让非遗更有力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冲出水泥 指导教师:姚乐嘉
——再生采石场的游击战
作者
张艺巾
chekka和koura镇已经成为黎巴嫩公共政策和不良计划的致命后果和明确例子。采石场干预项目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减少其扩散和影响。本设计基于社会公平、环境正义以及经济可持续性,提出修复路径和方法,并创造新的环境景观。
俄罗斯奥伊亚康乡村社区旅游景观设计
指导教师:姚乐嘉
作者
郑蕊
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性居住地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习俗和极寒景观。因为寒冷气候的影响,这里居住的人口比较少,而且村民的日常活动和经济发展也十分受限。本项目在设计中利用奥伊米亚康的极寒气候特点来打造本地独特的极寒旅游品牌,在完善本地基础设施的同时利用本地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这里带来经济效益,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极寒旅游胜地。
生态景观设计系
Department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景观再生视野下的十八联圩湿地公园改造
指导教师:回钰
作者
赵刘鼎
本方案用景观再生的视野来观察湿地公园,提出以当地居民生产活动为线索,利用当地物质及适宜性技术解决当地文化传承与生态问题,构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可持续循环系统。以“网状结构”为核心建构多尺度的景观设施,将循环分为经济、湿地与村落三个部分,将三个部分叠起来,形成一个可以生产、生活、娱乐休闲的城市与巢湖的过度地带,不仅仅可以满足此区域的农户的生产需求,假日还可以吸引游客来此休闲,形成一片自然景色优美,又兼具人文景观的风光带。
遐辰·寻源 指导教师:王夕倩
——南京朝天宫糯米巷/平安巷更新设计
作者
曹子问
旧城区,是城市化发展的遗物,是高楼林立中的村庄。拥有长达一百多年历史的建筑密集地分布在此处,而场地四周则是规整的高档住宅小区,最繁华的市中心距离场地只有1.6千米。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希望保留场地珍贵的特殊性以及历史气息,在最大可能不破坏场地原有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建造衣架,开辟公共活动场地,拆除违建建筑并搭建文化展馆等一系列方式,让这块场地获得新生,成为老南京城的一块缩影,以供来往游客游览,怀念,以及感受繁忙冷漠的城市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烟火气息。
南京市评事街历史街区东南地块景观更新设计
指导教师:熊瑶
作者
袁超群
评事街历史街区
本方案是基于南京市评事街历史街区急需保护历史建筑,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以及提高地块经济活力的现状提出的景观设计方案,方案通过确定建筑保护级别和使用类别、增加建筑数量以及扩大公共空间的绿化面积、达到古今建筑协调共存、地块经济活力恢复、建筑肌理恢复,居民生环境健康舒适的目的。设计中小贩摊位的设置、公共种植菜园和花园的设计、装饰罩的应用,废虚墙壁的设计改造,废弃碎石瓦的回收利用等,体现其以人为本,公众参与,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景观艺术设计系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t and design
建邺区江苏老年公寓概念设计
指导教师:吴曼
作者
李韬
本设计方案以漫步慢城青树翠蔓之间为主题贯穿设计,旨在打造集休闲娱乐、运动养生、绿色环保于一体的养老圣境。在设计布局规划中,使用一中心多节点的方式,进行环状式的空间打造。在功能分区中,规划有康体健身、康养花境、休闲冥想、文化交流、有氧跑步道等多种空间,让老年群体享受到多元化的景观体验。本次设计充分发挥绿地效益和安全效益,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设计思想。
江苏省南通遥望港
城市海滨气候适应性景观设计
指导教师:吴曼
作者
王玮嵩
众所周知随着气候变暖,未来海平面将呈加速上升的趋势。海平面上升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效应,必将给海岸地带造成重大影响。我们提出新的方式,不再是与之抗衡,而是接受海平面升高带来的影响。设计通过景观去适应自然。增强海岸韧性,优化土地使用布局,恢复生产活力,解决人口迁出问题。进而改善社会矛盾。面对威胁,利用景观自身的代谢与循环降低威胁,拥抱威胁。本设计意图通过生态适应性景观设计策略,使遥望港在城市更新进程中,重新激发其活力的同时,重建生态化价值,从而塑造该片区新型城市景观风貌。
生态景观设计系
Department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湖州西山漾景观规划设计
指导教师:回钰
作者
陆瑶
湖州西山漾景观规划设计以“缝合”为主题,回溯历史,展望未来,对破碎的滨水区域的形成进行连接,以此为主线,开展景观设计。以场地中的滨水区域绿地设置为景观重点展示区。生态休闲为复线,发展旅游业,综合商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对国内外滨水公园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收集相关案例进行学习,结合当地特征条件,对湖州西山漾景区做出整体的规划设计,利用大数据对场地进行分析,运用景观生态设计方法对滨水区域进行改造。展现湖州文化与创新精神、湖州城市发展的历程,向人们宣传湖州精神文化面貌,体现人文互动联系以及对周边产生的社会影响。
24H*7DAY社区公共客厅
指导教师:熊瑶
作者
张睿
城市快速发展过程带来了一种独特产物——城中村,无论是资源分配、基础设施条件还是聚居人群,似乎都与繁荣的都市相互割裂,人与环境的冲突也随之滋生,雨花北路社区就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社区。
本案基于社区的主要使用人群——中青年与老年人群主要日常生活事件的发生,与社区公共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的交集,对社区进行规划,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适宜多时段、多年龄段人群共享的社区公共客厅。
南京三山码头绿地改造与再利用
指导教师:汤箬梅
作者
葛亚辉
工业区污染治理一直是现代社会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滨江绿地系统在生态修复的功能中又作用非常。我希望通过以形式上的对“人工”与“自然”的反向交融唤醒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使得这片荒地重现诗仙李白口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美景,而不再仅仅只有匆匆忙忙的码头吊机和来来往往的运输货车。
景观艺术设计系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t and design
马鞍山滨江湿地景观改造设计
指导教师:王锐涵
作者
姚苑
在当今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如何通过科学生态化的景观手法恢复这些受损地,使其从亚健康状态转化为健康状态,在不断更新设计的城市秩序中重新获得新生,是目前世界上众多国家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重大课题。马鞍山滨江湿地恢复规划设计旨在着重恢复原湿地生态环境,改善水质健康,增加生物品种,加强自然生态隔离带的同时,形成育教娱乐的城市空间,努力实现自然与城市的共生共荣。整个设计区域分成生态区、科教区、市民活动区三部分。
生态景观设计系
Department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城市缝隙
指导教师:王夕倩
——新街口碎片空间的再设计研究
作者
金婧
新街口是南京最重要的商圈之一,但是新街口的一些广场和细微的碎片空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快速运转的高密度城市里出现了不同尺度层级的公共地带,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介入这些空间,成为了我们所需要探讨和研究的新问题。本方案旨在通过综述各个学者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前瞻性研究,针对如何通过 景观空间结构的调整,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创建新的可能性,实现一定程度的空间共享,从而带动整个商圈的经济共享。
生·活
指导教师:汤箬梅
——南京明瓦廊街区城市空间景观设计
作者
付轩夕
南京明瓦廊街区历史悠久,在城市发展进程如此之快的背景下,也为明瓦廊街区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整体设计在立意上强调“生·活”二字,意为通过更新设计与改造等方法使其滞后的街区景观能跟上时代节奏,使配套的周边景观贴合人群实际需求和心理预期,融入现代化城市的同时更注重以人为本,提高生活质量。探寻高密度城市下的共享空间,在快节奏城市发展中回归生活,重塑明瓦廊街区活力。
传统公园的更新与改造
指导教师:李元媛
——以玄武湖公园玄武门段为例
作者
张韵雯
此设计方案以广场和滨水区为特点,一条主轴划分了该场地区域。鉴于玄武湖作为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主轴的设计也体现了当时皇权至上的特点,同时为了解决公园休憩设施缺乏的问题,设计中多处设置亭廊,以供人们休憩。设计以主轴为中心,场地左部分为湿地景观区、休闲游憩区。场地右半部分则为活动区。同时,场地右半部分种植多种观赏花,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与周围环境相呼应,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滨水区滨水步道及滨水平台的设置,使人更好的融入自然,创造了富有人文气息的滨水游憩空间。
景观艺术设计系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t and design
光荫里·城市秘境
指导教师:金晓雯
——南京光荫里民宿花园设计
作者
陈莹
民宿作为近十年兴起的住宿形态,凭借着舒适、艺术性强、充满田园野趣的特质,成为了当代青年人出行住宿的首选。而民宿花园不仅向游客传达着民宿的艺术氛围,更是一个能让游客体验田园生活,感受自然的所在。本设计旨在通过对民宿花园景观的设计来促进人与人,人与乡村之间的沟通,丰富竖向设计为公众创造具有共享性、互动性和可参与性的景观场地以及装置,为度假休闲生活增添一抹童话惊奇以及城市生活中所未尝试过的新鲜体验。
扬州绿色航运沿线的滨水景观活力空间带
指导教师:金晓雯
——话运河记忆
作者
谷澍
本次场地设计结合地形,因地制宜重点考虑扬州城市发展以及周边居民的和场地的使用,体现滨水景观和运河文化的融汇贯通.为了突出城市和运河发展的变化.设置多处景观节点空间,植入活力建筑以及构筑物等景观元素,打造活力滨水空间、释放河道潜力.营造多样化的城市河岸景观序列和城市水岸亲水环境,根据现状打造不同的活动场所.重构场地与母亲河的亲密关系.打造一个既具有浪漫情怀的绿色空间又不乏对运河景观重塑提升的一个绿道滨水空间.
会呼吸的广陵运河
指导教师:金晓雯
——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扬州广陵段运河风光带景观设计
作者
潘琳炫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不仅是古代中国连接南北的水路大动脉,更是一条流动的文化之河,凝结了中华先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中国智慧,非遗资源非常丰富与厚重。作为大运河的原点城市、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本设计旨在将自然生态和场地内现有的大量空旷废弃土地有机结合创造,考虑场地内保留的工业遗址,在有限场地中植入丰富的文化活动,以“生态修复,文脉延续”为主题,对扬州广陵段运河风光带进行景观设计。
山美水库滨水改造设计
指导教师:吴冬蕾
作者
陈冰冰
本次项目规划基地位于山美水库位于中国福建省南安市九都镇山美村,山美水库位于海峡西岸中部、福建省四大江之一的晋江支流东溪中游南安市境内,是省水利厅管辖库容最大的水库。此次设计为山美水库周围一块滨水空间改造。设计的目的是协调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空间内原有农村、水塘、耕田、茶田,把其改建为具备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区,发展生态旅游,使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共同发展,构筑天人合一的和谐生境。
通过对土壤、水和植物等主要景观要素的利用,衬托出设备山水的外形。通过对已挖掘土壤的可持续重新利用,创造了丰富的地形,并增加了场地的乐趣。以沼泽地替代了以往传统的人工设计的排水系统。通过对于生物工程方法的利用,新地形被稳固住。场地内的暴雨和建筑绿色屋顶上径流的雨水流经园景时,得到充分的过滤。种植设计则利用了不需要肥料或杀虫剂的当地品种,减少了设备对下游的影响。
植物的色彩设计也考虑了植物颜色和质地的季节性变化,并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群落可以到达自然演化的程度。景观被作为整个区域流域具有启发意义的缩影。在被收集到一个可以补给地下水位的新池塘前,沼泽地引导着场地径流流经一系列独立的景观,包括农田、草地和山谷等。曲折的小径引领参观者穿过园景,并引导游客思考水与土地是怎样相互作用的以及人与自然是如何共生的。
温凉河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指导教师:吴冬蕾
作者
李娅萁
温凉河地处南阳市区,历史悠久,“温凉”之名源自于其河水冬季温暖,夏季清凉。站在河边一 眼望去,可见水清坡绿,是市民闲暇之时踏青避暑,乘凉散步的绝好去处。本次温凉河滨水景观设计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视觉效果的同时,也着重强调人的实际游玩体验,并在多处细节上反映出南阳这座依山而立,傍水而建的古老城市一脉相承下来的钟灵毓秀,源远流长的文化气息,体现出观景与功能并重,人文与自然统一的设计理心。
景观艺术设计系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t and design
漂浮的城市工业乐园
指导教师:曹磊
作者
郑钧文
该基地位于无锡新吴区,是一个废弃的造船厂,靠近京杭运河,现在已经废弃了近10年。基地周围是当地的居民区和重工业区。我运用工业记忆融合的方法,保留这片土地的工业观感,以整合与重建的方式将历史的工业元素推向居民,创造出如同天堂般的工业体验乐园。原有场地的轨道通过景观土壤处理策略变成了基础道路。高低集装箱、高低吊车&塔吊则形成了多层次的高差体验,是工业与现代科幻的结合。功能社交,居住,集合在建筑群中,创造艺术中心保留工业记忆,利用雨水花园和湿地净化的方法以及地形处理策略来净化褐色污染,解决工业污染问题的同时为无锡居民创造一个非常亲和的聚会场所。
城市的文化歌谣
指导教师:曹磊
——南京市饮马巷景观改造
作者
田襄齐
老城南最本质的魅力,来自于它那天造地设的生命系统——星罗棋布的老街小巷。本设计对饮马巷周围环境的分析,街面改造与开发不仅可以为饮马巷的人群提供更多的服务,也会带给他们更多的方便,在低成本的情况下,来快速的激活饮马巷,改变原有的面貌。同时也可以重温年轻的记忆,也能成为城市的道风景线。对饮马巷街面的设计,可以改变城市中一些脏、乱、差的面貌,也可以改善人群的居住条件,兼顾完善城市的功能,提高城市的品位,而且促进了土地的有效利用,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独具匠心·盐城聚龙湖公园景观设计
指导教师:苏婧
作者
李婷婷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不仅是古代中国连接南北的水路大动脉,更是一条流动的文化之河,凝结了中华先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中国智慧,非遗资源非常丰富与厚重。作为大运河的原点城市、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本设计旨在将自然生态和场地内现有的大量空旷废弃土地有机结合创造,考虑场地内保留的工业遗址,在有限场地中植入丰富的文化活动,以“生态修复,文脉延续”为主题,对扬州广陵段运河风光带进行景观设计。
乡村景观中的农业一角
指导老师: 王夕倩
——南京市西毗苏路西毗苏村绿乐园改造研究
作者
王明晶
关于美丽乡村的打造,必须要以尊重自然环境为基础前提。合理的利用好景观元素,将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社会充分的相结合,实现改造长的可持续化发展。完成生态目标建设以及生态的和谐,打造专属主题,形成良好发展的农业自然景观。
太阳宫商业生态公园景观设计
指导教师:汤箬梅
作者
程雨欣
我对设计的思考首先是放在具体的功能、流线上,优先考虑其功能与场地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去考虑场地的合理性,使其场地分区各有风格特点也互不妥协。在既有的环境基础上,修复生态缺陷,改善沿湖风貌,注入新的休闲活动功能,最终目的都是让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使这块社区生态景观以更自然更完美的姿态融入于这个城市。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口码头改造
指导教师:刘力维
——城市沿海变化适应性设计
作者
罗宇辉
全球变暖改变了我们的气候模式,海平面上升、洪灾等问题成为了世界所面临的不可预测的挑战,未来海岸空间的景观开发和利用也必然要适应灾害的风险和变化。2018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1980年-2018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且其中上海是最受影响的城市之一。
景观设计如何应对多灾多难的2020?如何通过设计探讨未来人与城市/自然的关系?如何把不利的海岸状况转化为有利的发展条件?作品选取黄浦江沿岸为设计场地,将通过一些适应性策略,缓解解决场地矛盾,为未来同类沿海地区的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一沙一世界
指导教师:丁山
——南京大仙寺寺庙景观设计
作者
吴美艳
作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载体,寺庙的独特建筑形式以及丰富园林景观设计,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崇儒圣贤、崇拜宗教的思想观念,反映着古代人们崇尚心理、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也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载体。以实际寺庙园林景观设计为例,从中分析并掌握寺庙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并通过归纳当地环境特征尝试性地在寺庙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设计,探索空间与精神的相互关系,注重宗教信仰的物质载体与心灵的沟通,塑造禅宗意境。
生态景观设计系
Department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啼柳穿棉
指导教师:汤箬梅
——综合性生态市民公园景观设计
作者
许美洁
现代市民公园应当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成为人们获取更多趣味的生活容器。本项目通过构建层次丰富的景观布局,结合本地历史文化,丰富公园的多重功能,营造一个具有多重意义与本地特色的,以生态为基底的市民活动公园。营造如同春鸟穿越细柳间欢愉与自由的自然意境,促进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为市民提供感受与体验自然的更多契机。
南京佘村特色田园乡村景观优化设计
指导老师:熊瑶
作者
武永宁
南京佘村特色田园乡村景观优化设计通过合理的设计把场地改造成风景优美、适宜居住的特色乡村景观,同时又能体现当地文化习俗,吸引游客,刺激经济,使其兼具生态性与经济效益。通过地形的塑造,植被的设计,景观形象的树立,让这处乡村景观地成为一处让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景点。
植物多选择当地植物,植物设计空间层次应丰富,从植物的可变性角度,场地内部有分为观赏性地被植物和林地苗圃植物两种。农事体验是人们感受乡村气息的重要载体,传承本土文化,并且通过植物的搭配与选择,形成独特的乡村景观。
好看的小可爱记得点个在看哦
(づ ̄3 ̄)づ╭❤~
感谢观看,本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