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巫山唢呐打鼓「巫山民间山歌」

时间:2022-12-04 13:09:07 来源:印象红磨坊

大家好,巫山唢呐打鼓「巫山民间山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总799期)竹子 | 巫山锣鼓


巫山锣鼓是巫山最为常见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之一。主要是以鼓、锣、钹和马罗子四样乐器或外加两个唢呐吹鼓手组合而成,即不带唢呐的四人组锣鼓队或带唢呐的六人组锣鼓队。巫山锣鼓大多用于丧事或典礼,较之典礼,巫山办丧事用锣鼓居多。


无论是喜事还是丧事,巫山锣鼓的演绎都堪称巫山民间器乐一绝,具有巫山锣鼓文化的独特个性和无穷魅力。巫山锣鼓是巫山民俗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靓景,这个古老幽深又充满动感的景观,既养眼又入心。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值得我们好好探究、又有责任和义务将之保护并发扬光大。



01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在巫山,一座桥或一条路竣工了,都少不了锣鼓队的参与,六人组合的耍锣鼓是最好的,有唢呐伴奏的耍锣鼓则更有探究的韵味,喜庆的氛围会更浓一些。



演奏耍锣鼓时,首先由马锣子“当——当——当”轻轻引路,马锣子实际上起着指挥打拍子的作用,节奏大约每秒钟一次,锣和钹则紧随着鼓点声,交叉敲打,原则始终是锣钹不同路。


吹锣鼓是巫山邓家土家族人的吹打乐,邓家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有打着锣鼓吹着唢呐娶亲的习俗,也是起房上梁的喜庆日子里,表达庆祝的一种热闹方式,在丧事喜办的场面,也由它作为祭祀的音乐,与夜歌子通宵达旦的演奏陪亡人、送葬。土家吹打乐是由吹和打两种形式组合的演奏,吹是指唢呐,有一人独奏式,二人、三人、四人合奏式,打是指打击鼓、锣、钹 ,与唢呐配合,演奏出一曲曲悦耳动听的喜庆的、忧伤的曲调,以营造气氛。唢呐调分短调子和长调子两种,短调子是在打击乐的配合下演奏的,按节奏边吹边打;长调子演奏时,打击乐不打,吹完时再打奏。短调子吹六指音:当的朗呆罗当。长调子吹七指音:当的朗得儿朗得儿的罗(得儿:锣)。短调子有:黄河令、道师令、铁脚板、泪恩调等。长调子有:南路、北路、大开门、小开门、大石榴花、小石榴花、中指、老中指、安发调子、环指、七指水落音、七指半妆台、六指双起头、八扳指、六指的下指、七指的改指共16个。打击乐的曲牌主要有三得、安会、期头、红绣鞋、栀枝花、燕拍翅、反攻车、王幺妹、剪刀夹、吊线等,打奏时,曲牌的转换由击鼓人发点子,每个曲牌有一个固定的点子,即两支鼓捶摆放方式,如打奏红绣鞋时,两支鼓捶在鼓面向两边分摆;打奏栀枝花时摇鼓捶;打奏燕拍翅时,互相敲鼓捶;打奏反攻车时,双手鼓捶交替;打奏王幺妹时,右手鼓捶在左手一拉;打奏剪刀夹时,两只鼓捶成剪刀形交叉;打奏吊线时,鼓捶下垂。主要特点有:1.打击乐、吹奏乐共奏,声势夺人,和谐悦耳;2.翻山过岭后,要到达目的地时,吹迈指,属七指音;3.曲牌众多,内容丰富;4.演奏方式有行乐和坐乐,适合传统婚丧的室内室外演奏。5.白事不吹铁脚板;6.娶亲进女方大门时吹“泪恩调”,主题是“母女恩深,难舍难分”。发亲时,新姑娘从房屋时出来,吹安发调;陪十姊妹时,吹六指双起头,寓双喜。7.为增强音调效果,指向下塌,吹出呜音,听起来更加动人;8.吹奏乐中的短调必须与打击乐配合,长调独奏。9.吹奏的好坏与指风有关系,指风抖得活,调子熟悉,吹起来流畅悦耳;气息要足,通过练习达到气息足,换气要有技巧,不能让人听出来,练习的方法是用一根麦草在水里吹,嘴里包一股气,吹下去要水泡不断。


八音锣鼓是在土家吹打乐的基础上发展改编形成的,邓家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有打着锣鼓娶亲的习俗,就是古代皇帝打马游街时,也是鼓锣班子在前面鸣锣开道,后面鼓乐相奏。这种形式流传到民间,平民百姓将其运用在婚丧嫁娶活动,如在结婚喜庆日子里,新郎的外公、舅舅、姑爷、姐夫要送匾,又名送号。送号是指在男子没结婚之前,就只有学名,由学堂先生取的名字,直到结婚时,外公、舅舅在送的匾上取一个号名贴在上面,就是此人的号,因而在旧时代,一个人有两个名字,学堂的学名和外公送的号名。外公送号时,要请一班锣鼓,新郎家接号,也要请一班锣鼓,在接送途中演奏。把号送到家后,当晚要升号,即将号匾挂于堂屋侧墙上。升号结束后,两班锣鼓就开始比赛,你一板,我一板,比谁的调子多,谁的水平高,将一场婚礼的喜庆气氛整得热闹非凡,一比就是一通宵。那时一个吹打班子使用的乐器只有五样:鼓、锣、钹、动锣、唢呐。传承到第四代传承人向文轩这一代后,向文轩结合打击乐和弦乐的旋律特点,将打击乐与管弦乐融合,即在原有的乐器的基础上,加入二胡、板胡、笛子、梆子,将打击、管乐、弦乐融合,增加本地戏曲踩堂戏、傩戏、花灯的曲牌,丰富其内容,达到60个调门,使八音锣鼓在原有吹打乐的基础上,演奏起来更加气势磅礴,悦耳动听。


60个调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打击乐调:三蝶、安会、改头、红绣鞋、剪刀夹、栀子花、反弓车、正弓车、锣鼓槌、十二槌、王幺妹、扑灯蛾、燕梳翅、圆台、丁丁、元元、猪拱泥、仙女过桥。第二部分是唢呐调,分为锣鼓调子和长调子两个部分,锣鼓调子是唢呐与锣鼓配合,打一板吹一板,调子有黄河令、道士令、节节高、跑马调、二流、新黄河令、双天九、单六九、将军令、六指、狗扯腿、刮地风、孟姜女、双探妹、灯调子、喜盈门、财门开、状元榜、上下楼、下下楼、戏尾子。长调子是锣鼓靠板、梆子引路,调子有凡指、中指、早妆台、大开门、小开门、下指水落音、求亲调、娘哭女、石榴花、双喜头、六指、改指。第三部分是管弦乐:二胡、板胡、笛子。调子有老生四平、南路、北路、扣板、苦板、三黄数板、南进宫、慢二流、么姐嗬、满堂喜。


八音锣鼓就是由这些调子组合而成,因其学习难度大,掌握起来十分困难,靠的是老一代师傅的口传心授,其记谱方式也是符号,如吹打乐谱:OX-XOX当、XO-XXO当、OX当、XO当、OO、XOXO-XO(O锣X钹,当是马锣);管弦乐用的是汉字:当呆罗当、罗地呆罗当、罗地当郎呆罗当。



02


龙骨坡吹锣鼓是庙宇镇人的吹打乐,庙宇镇人自古以来就有打着锣鼓吹着唢呐欢天喜地庆祝节日的习俗,在春节、起房上梁的喜庆日子里,表达庆祝的一种热闹方式,在丧事喜办的场面,也由它作为祭祀的音乐,与夜歌子通宵达旦的演奏陪亡人、送葬。龙骨坡吹打乐是由吹和打两种形式组合的演奏,吹是指唢呐,有一人独奏式,二人、三人、四人合奏式,打是指打击鼓、锣、钹,与唢呐配合,演奏出一曲曲悦耳动听的喜庆的、忧伤的曲调,以营造气氛。


唢呐调分短调子和长调子两种,短调子是在打击乐的配合下演奏的,按节奏边吹边打;长调子演奏时,打击乐不打,吹完时再打奏。短调子吹六指音:当的朗呆罗当。长调子吹七指音:当的朗得儿朗得儿的罗(得儿:锣)。短调子有:黄河令、道师令、铁脚板、泪恩调等。长调子有:南路、北路、大开门、小开门、大石榴花、小石榴花、中指、老中指、安发调子、环指、七指水落音、七指半妆台、六指双起头、八扳指、六指的下指、七指的改指共16个。



打击乐的曲牌主要有三得、安会、期头、红绣鞋、栀枝花、燕拍翅、反攻车、王幺妹、吊线等,打奏时,曲牌的转换由击鼓人发点子,每个曲牌有一个固定的点子,即两支鼓捶摆放方式,如打奏红绣鞋时,两支鼓捶在鼓面向两边分摆;打奏栀枝花时摇鼓捶;打奏燕拍翅时,互相敲鼓捶;打奏反攻车时,双手鼓捶交替;打奏王幺妹时,右手鼓捶在左手一拉;打奏吊线时,鼓捶下垂。



03


除邓家的八音鼓和龙骨坡的吹锣鼓外,巫山双龙还有一种夜锣鼓(又名闹丧鼓)非常有意思。事实上,在巫山,除了龙骨坡和邓家以外,其他地方(比如金坪、骆坪、龙雾、钱家等)的夜锣鼓基本都与双龙镇的夜锣鼓打法差不多。笔者曾亲眼见识了双龙镇的夜锣鼓(闹丧鼓),那真的是一种特别走心的演奏,可以说直抵灵魂。


双龙镇夜锣鼓队让人刮目相看,夜锣鼓手们个个都是高手。老的七十高龄,小的十多来岁。双龙后山高阳村的史发松、史发柏、史发钊和朱从熬就是很出色的锣鼓手,他们十一二岁就开始坐夜打闹丧鼓。锣鼓行李在他们手中运用自如,时而一脸肃穆,时而一脸虔诚,时而又如释重负。似乎在执行一项神圣的使命,巫山夜锣鼓的发扬与光大,离不开这些虔诚的夜锣鼓手们。大凡在巫山双龙镇感受过锣鼓氛围的人,印象里都会留下一个挥之不去的热闹场面,即由四人或六人组成的锣鼓队场面。


生老病死是一件极其神秘的大事,在巫山,办丧事一点也不亚于办喜事那般隆重。在巫山,一旦有人去世,逝者的子孙后代及亲朋好友都会前往守灵,举行一种浓郁的、具有巫山乡土气息的吊唁仪式,这种仪式,通常以民间传统乐器鼓(牛皮鼓)为主,钹(铜钹)、锣(大铜锣)、马锣子(小当锣)为辅,穿插交替使用,韵律变化多端,采用边走边打或者坐着打。再配上歌师宛转悠扬的夜歌声,每一首歌唱完,锣鼓手们就要来一场淋漓尽致的锣鼓敲打。闹丧鼓和夜歌子是相伴相随的,夜歌子是闹丧鼓的伴奏,二者之间缺一不可。一般来说,在巫山四人队组合最常见,即打鼓、打锣、打钹以和打马锣子四人,还可以再加上两个吹唢呐的人,就成六人队组合了,六人队组合较之四人队组合要少些。不管是四人组合,还是六人组合,他们都配合得相当和谐。


巫山夜锣鼓是非常讲究的,并不是你手里有了鼓、锣、钹和马锣子,就可以乱打一气。打夜锣鼓时,首先要擂(刷)嘈鼓子,刷嘈鼓子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起鼓。然后邀(叫)号子,或者说叫号子,一般要邀上三个号子以后,才正式打鼓。打鼓手打什么鼓引子,其他三位打锣、钹和马罗子的则由着鼓引子各尽所能。打夜锣鼓同样有锣鼓引子,锣鼓引子就是鼓的曲谱,鼓引子实则就是夜锣鼓的曲谱。我们唱歌的曲谱是用1、2、3、4、5、6、7来代替每一个音符。那么,巫山的夜锣鼓引子呢?它又是用什么来代替的呢?



双龙镇的夜锣鼓不同于邓家的八音鼓和龙骨坡的吹锣鼓。主要是代替器乐的符号不一样,打法也略为不一,鼓引子自然也不一样。夜锣鼓中,打鼓的是发引子的,具有一种引领作用。鼓打什么引子,锣、钹和马罗子就会跟随鼓引子走。比如;巫山双龙的锣是由(亐)代替,锣必须打在亐上;马罗子是由衣(Y)代替,马罗子在夜锣鼓中起调节整个节奏的作用;钹是由X(扯)代替,钹是打在锣和马罗子之间的空空里。这是巫山双龙夜锣鼓的鼓引子(即曲谱),它们的符号代替与邓家和龙骨坡的略微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以什么符号代替,它们所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巫山夜锣鼓的引子很多,笔者在这儿列举巫山几种最常见的鼓引子:


剪刀架:亐X衣,X亐衣,X亐一X亐X衣,X衣一XX亐衣,亐X衣,X亐衣。


剪刀架的鼓引子译成汉文是这样的:撞彻衣,彻撞衣,彻撞一彻撞彻衣,彻衣一彻彻撞衣,撞彻衣,彻撞衣。


据剪刀架的引子看,第一轮,当打鼓手的鼓一启动,打锣师傅就开始喂锣了,打钹师傅刚好打在锣和马罗子之间的空隙里,最后打马罗子的师傅适时地调节着整个节奏。最先启动锣,紧接着是钹,而马罗子刚好打在锣和钹的空空里(卡卡里)。这首鼓引子其实相当简单,至于要打出一个什么气场来,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打鼓手。如果打得轻巧飘逸,那么鼓锤就会下得轻巧,一二句相对轻巧一点,犹如蜻蜓点水。三四句稍微复杂一点,在开始的基础上,鼓锤略微落得重一些,大有探入之意象。最末两句又还原轻巧,似有一种释怀后的了然。剪刀架的表演,让巫山锣鼓既有蒙昧之初的智慧之光,又有神秘之中的天真烂漫。


安花:亐X亐X亐,亐亐一亐亐,X亐X亐一X亐X衣。


安花的鼓引子译成汉文是这样的:撞彻撞彻撞,撞撞一撞撞,彻撞彻撞一彻撞彻衣。


安花不同于其他鼓引子,至少在起鼓后是不会先打安花的。而是每打完一个鼓引子,都必须打一遍安花。安花的作用相当于我们衣服上的纽扣,一件衣服如果没有纽扣,就显得不完美。又像人们在打豆腐时,必须要过滤一般。这道过滤的工序必不可少,否则就显得粗糙。而这道工序就相当于打夜锣鼓时,必须要用到安花一样。所以安花安花,安插其中,起的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


胡坐子:大不隆冬得度得,亐X一X亐,亐X一X亐,大不隆冬得度得,亐X一X亐,亐X一X亐,得度得,亐X亐,得度得,亐X亐,X亐X亐一X亐X衣。


胡坐子译成汉文是这样的:大不隆冬得度得,撞彻一彻撞,撞彻一彻撞,大不隆冬得度得,撞彻一彻撞,撞彻一彻撞,得度得,撞彻撞,得度得,撞彻撞,彻撞彻撞一彻撞彻衣。


胡坐子的鼓引子很有趣。鼓引子第一句大不隆冬得度得,作为开始句,用的不是我们鼓引子中的符号,用的是“大不隆冬得度得”这七个字,那究竟是几个意思?其实没几个意思,也就字面上的意思。我们的打鼓手在打“大不隆冬得度得”的时候,左手拿着鼓锤按在鼓上不动,右手握着的鼓锤打在左手的鼓锤上,声音很奇特,用坚强有力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就像传说中说的软钹硬锣啪啪鼓。打完大不隆冬之后,尤其是在打“得度得”时,打鼓手会灵活地扭动身子,同时用脚在地上踏三下,这三下可以踏得欢快轻松,也可以踏得沉重有力。这种助力就相当于我们唱歌打拍子一样,都是在为鼓引子服务的。胡坐子这个引子可以打出非常激烈的气势,我们的打鼓手可以说是手脚并用,沉醉其中。既有血与火的壮烈情怀,又有生与死的一往无前。


双狮解带:亐亐一亐亐,X一亐,亐亐一亐亐,X一亐,衣X衣,亐X衣,衣X衣,亐X亐,X亐X亐一X亐X衣。


双狮解带译成汉文是这样的:撞撞一撞撞,彻一撞,撞撞一撞撞,彻一撞,衣彻衣,撞彻衣,衣彻衣,撞彻撞,彻撞彻撞一彻撞彻衣。


双狮解带这首鼓引子打起来也很惬意哦。一场打下来,很明显地感到一种慵懒。这种慵懒并非松懈和有气无力,一开始就打在鼓的当中,气势十足。只是在打到衣X衣时,打鼓手直接将鼓锤按在鼓上不打。笔者一直疑惑不解的是,打夜锣鼓的四个人之间的默契,为什么配合得那么天衣无缝?还有就是他们怎么知道这一首要打什么鼓引子?原来这里面还涉及了象形的手势动作。比如要打双狮解带时,打鼓手就会在鼓面上轻轻地将鼓锤迎几下,双手貌似作揖,两只鼓锤在鼓的边缘一放,然后两只鼓锤在手腕上两挽。让人意会到绝对不是单一的某个动作,既是双的,在鼓引子中也非双狮解带莫属了。尤其是鼓锤在手腕上两挽,像极了解带。你看神不神?


十洋景:等等等,亐X亐,等等等,亐X亐,等X亐,等X亐,X亐X亐一X亐X衣。


十洋景译成汉文是这样的:等等等,撞彻撞,等等等,撞彻撞,等彻撞,等彻撞,彻撞彻撞一彻撞彻衣。


十洋景这首鼓引子不长,却可以打出它特有的趣味来。比如在打十洋景等等等的时候,打鼓手的脚就不能动,身子可以随意扭动,鼓锤在鼓的边缘敲打。不同于胡坐子中的得度得,胡坐子中的得度得是可以用脚助力的。而十洋景中的等等等却不能动脚。鼓锤打在边缘,鼓声的堂音不重,听起来不是很堂亮。十洋景借助鼓手的身动,演绎得也是出神入化。十洋景的表演,既显威严与瑰丽,又显欢乐与平凡。


麻雀闹铃:叮咚叮咚亐,亐亐一亐亐,叮咚叮咚亐,亐亐一亐亐,叮咚亐,一X亐,叮咚亐,一X亐,X亐X亐一X亐X衣。


麻雀闹铃译成汉文是这样的:叮咚叮咚撞,撞撞一撞撞,叮咚叮咚撞,撞撞一撞撞,叮咚撞,一彻撞,叮咚撞,一彻撞,彻撞彻撞一彻撞彻衣。


笔者印象里最深的还是这首麻雀闹铃。打鼓手在打这首鼓引子时,手灵活地在鼓的边缘一绕,之后伸出小拇指。其他三位便顾名思义,想到很小很小的麻雀灵动地穿过来穿过去,不言而喻就是麻雀闹铃了。这首麻雀闹铃打起来是非常热闹的。在巫山,诸如麻雀闹铃的夜锣鼓表演,让人们觉得,还没有任何乐器能够像夜锣鼓一样,在人们的心海里掀起如此壮阔的波澜。


巫山锣鼓引子很多,笔者就不在这儿一一列举了。巫山锣鼓引子独特,韵味十足。大凡精通巫山锣鼓引子的人,只需要打鼓手手里的鼓锤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意会到要打什么鼓引子。而这些鼓引子的存在,又让我们的夜锣鼓手们大大地发挥了想象力,打出了巫山锣鼓的气势。



04


巫山夜锣鼓的打法是很讲究的,在打的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丝毫误差,四个夜锣鼓手之间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


在巫山,有这样一种说辞,软钹硬锣啪啪鼓,即锣要鸣,鼓要响。软钹偶尔出现一点小问题无伤大雅,因为有鼓和锣掌控整个局面,即便是出一点小问题,也是可以及时扭转过来的。当然,不出问题才是最好的。


硬锣必须打在亐(撞)上,而且不许打错一分一毫。锣一旦出现误打,整个节奏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因为锣音是最奇特的,用嘹亮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相对于鼓声的浑厚,锣音更容易将整个节奏带偏。试想,最嘹亮的器乐声出了问题,那些被它压下去的声音又怎么可能控制并扭转整个场面呢?所以,在打夜锣鼓时,切记,锣上千万不能出现一丁点错误。


啪啪鼓引领整个锣鼓场面,鼓声自然是打得越响亮越好。尤其是在接歌郎的时候,那鼓声浓重得几乎无以言表。可以说,一首锣鼓引子打下来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打鼓手。鼓打得激烈,其他三样行李自然跟着打得激烈。鼓要是打得懒懒散散,其他三样行李如果打得激烈,就显得极不和谐。所以,一首锣鼓引子的音效基本是由打鼓手决定的。打鼓手就像冲锋陷阵的先锋,打鼓手指东,其他三位不能打西。打锣打钹以及打马罗子的都是相当于打鼓手的兵,都是看着打鼓手的眼色和动作、听着他的声音、不落下任何一个动作紧紧跟随的。


马罗子在夜锣鼓中起一个调节音效的作用,可以说,马罗子相当于润滑剂。可谓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因此,马罗子必须打在钹和锣的空空(卡卡)里,或者说打在钹和锣的卡卡里。这不叫左右逢源又叫什么呢?


打夜锣鼓(闹丧鼓)实际上是一项技术活。玩味的夜锣鼓手会打出各种花样出来,这种花样在巫山被称之为板眼儿。亲眼目睹了这种板眼儿的人会忍俊不禁,慨叹夜锣鼓的奇特和夜锣鼓手们的创意!看,打鼓手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该抖肩的时候抖肩,该甩膀子的时候甩膀子,昂头的时候更是具有一个引领者的风范,让人为之倾倒,情不自禁就被其折服。巫山夜锣鼓场面让人大开眼界,这种空前壮观的画面在巫山随处可见。



05


在巫山,夜锣鼓表演不是一成不变的悉心模仿,而是掺进了大胆的创新和实践。使得巫山夜锣鼓没有走进一个固话的死胡同,而是在千变万化中得以存活并发扬光大。


巫山夜锣鼓在巫山代代相传,一招一式都是严格按照祖辈传教下来的。


巫山夜锣鼓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及时保护,它们很有可能像大海退潮一样全方位消失。因此,巫山文艺界对这种民间艺术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搜集、整理和保存,意在使这种具有浓郁巫山特色的民族情感表达方式不至于灭绝,让这种民间表演艺术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来展示华夏古老的文明历史。开发并利用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原生态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创新,赋予巫山夜锣鼓新的生命和内涵,让它放出更加绚丽迷人的光芒。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