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将红色音乐融入美育之中作文「红色文化渗透音乐课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形成了用优秀文艺作品鼓舞斗志、激励奋进的优良传统,推出了大量记录历史伟业、展现奋斗历程的优秀文艺作品,激发了人民的斗志、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红色音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优秀文艺作品,继承了包括山歌、小调、说唱、劳动号子、戏曲以及其他经典文学艺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录和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承载着丰富的真、善、美内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美学意蕴和审美教育功能。将红色音乐融入美育,以“红”促“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美育的重中之重是“育人”。红色音乐是优秀的红色资源,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苦难行军”“奋勇前进”“砥砺前行”“勠力同心”的历史进程,蕴含着无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自强不息、勇于斗争的民族精神。从反抗侵略压迫的《黄河大合唱》,到吹响中华民族解放号角的《义勇军进行曲》;从激励全中国团结战斗的《团结就是力量》,到唱出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初心的《东方红》;从讴歌革命英雄伟大壮举的《英雄赞歌》,到凝结着爱国之声的《歌唱祖国》;从唱出改革开放先声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到倾诉对祖国与人民深情的《不忘初心》……这些诞生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音乐,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前赴后继,迄今仍是激励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精神力量,更是培育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力量之源。其彰显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以及斗争意识,呈现的理想信念、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音乐包含众多音乐体裁,如红色歌曲、歌剧、舞剧、交响乐以及其他器乐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资源、经久不衰的艺术形式。很多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吸收继承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与西方优秀的创作技法相融合,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近年来,各地积极复排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赋予红色音乐美育的时代价值。中国歌舞剧院复排了经典歌剧《白毛女》《江姐》《小二黑结婚》《张富清》。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注重了戏剧的流畅性,加强了民族器乐与交响乐的相互融合统一。在舞台呈现方面,将当代表达手法与先进的舞台技术手段相结合,开展视听的创新探索。在排演过程中,创新性地开设排演体验课,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把剧目重排过程展现给年轻观众,让他们更加由心而发地喜爱红色经典歌剧。上海音乐学院复排并打造了新时代红色交响经典《长征组歌》。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的开场词、朗诵词都根据时代特点进行了重新写作,增加了序幕,表演风格也更加贴近当下审美,此外,服装设计、舞美设计、多媒体制作也有诸多创新。新时代版《长征组歌》是对长征精神的全新诠释。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导向,并且蕴含着歌词美、旋律美以及情感美等艺术美,青少年在欣赏和传唱红色经典音乐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启迪他们在学习中感受美、在生活中体验美、在实践中创造美。
红色音乐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要充分认识红色音乐在美育中的作用,充分开掘红色音乐育人的富矿,通过艺术的形式让红色文化植根于青少年的内心,真正做到红色基因的赓续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