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大家好,剧怒症是什么新鲜词「情绪综合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读特
日前,“剧怒症”一词冲上了热搜,引起了广泛共鸣。网友们纷纷反映,现在很多电视剧太“降智”,让人看出了“剧怒症”。网友总结,“剧怒症”指的是,网友在看剧时,发现剧情严重不符合现实,或者剧里的人物、剧情容易引起公愤,让看剧的人非常生气。
“剧怒症”是个新词儿,却并不是新现象。在解放战争时期,最容易引发“剧怒症”的恐怕非《白毛女》莫属了。据一些当事人回忆,当时看到激愤处,一些苦大仇深的解放军战士忍不住要拔枪向仗势欺人的黄世仁射击。后来,看《白毛女》不许带枪竟成了一些部队不成文的规定。即便如此,当时主演黄世仁的演员陈强,也就是著名喜剧演员陈佩斯的父亲,在演出时仍时常被愤怒的观众扔上舞台的水果什么的砸得鼻青眼肿。
显而易见,《白毛女》引发的“剧怒症”是属于网友们总结出的后一种情形:“剧里的人物、剧情容易引起公愤,让看剧的人非常生气。”这种情形下的“剧怒症”,是剧情太过真实而引发的“副作用”,或者也可以说,这是好剧本、好演员与好观众共同造就、产生的超过预期的“戏剧效果”。《白毛女》的故事情节并不都是真实的,但其来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广泛而扎实的社会现实基础,观众能从中体验到符合生活内在逻辑、显现社会生活本质的艺术真实。在优秀编导、演员等作品创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观众喜怒哀乐的情绪随着剧情的发展而相应被调动,这时候引发的“剧怒症”是戏剧成功的标志之一。
所以,尽管演员们或多或少会受到点委屈,但事后回忆起来,他们却引以为傲,因为观众“愤怒”的反应是他们表演艺术最真实也是最高的肯定;被打动的观众,情绪平复,观剧结束后,也从这部成功的戏剧获得教益,汲取到了力量。换言之,那些优秀影视戏剧作品引发的“剧怒症”,其实生动演绎了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艺术规律。
不幸的是,现在引起广大观众共鸣的“剧怒症”,走向了反面。是因为很多电视剧“剧情严重不符合现实”,“太降智”!有人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编剧的是骗子”。这句话原意是欲扬先抑,更多情况下是要褒扬演员的忘我演绎、观众的倾心投入和编导们颠倒众生的高超艺术技巧。然而,今天如果再用来形容“剧怒症”现象时,就可能反而很“写实”:演戏演得疯疯傻傻,编剧编得难以自圆其说,简直是真在拿观众当“傻子”,这教观众如何不看出了“剧怒症”?
文似看山不喜平,艺术创作允许使用夸张、变形甚至荒诞等艺术创作手法,但这既要尊重基本的社会现实、生活逻辑,也要尊重起码的艺术创作规律,不能乱来。但是,现在的一些电视剧,完全没有道理可讲。主角生活困窘却租住着大城市里的豪宅、身着奢侈大牌服装还要四处去筹借区区几百元钱、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竟能和顶头上司跨年龄恋爱上演“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戏码……这些让观众们不觉之间“拳头硬了”的狗血剧情绝对不是什么“穿帮”,眼睛雪亮的网友们一眼就看穿了,这就是:“飘在观众和真实生活上方的,不上不下。既没办法接地气让观众产生共鸣,也没办法真的高于生活,让观众对生活和世界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不过就是一堆精修漂亮的脸,在屏幕里张牙舞爪,自欺欺人。”
古今中外那些成功的戏剧作品,其创作、演职人员们往往是基于生活的真实,抓准了时代脉络,引发了观众们的情感共鸣,创造出了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而当下引发“剧怒症”的一些电视剧失败,正是因为这些优秀质素的缺失:编导们“悬浮”在生活与艺术的半空中,没有扎根生活了解现实的吃苦劲头,也丧失了艺术创作的源泉,无法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共情,而某些演员,则只靠颜值没有演技。这样创作出的电视剧自然就浮夸失真,不能让人动情,只能让人感到“智商被侮辱”而动怒。
可见,“剧怒症”的症结在于目前一些电视剧生产者与社会现实生活脱节,创造能力羸弱,提供不了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满足广大观众的文化需求。“剧怒症”或许也有观众们一些偏激的情绪表达,但也显示出观众们对低质电视剧的不接受、不满意与反抗。电视剧的生产者要有文化责任感、使命感,拿出根植于生活现实又富有艺术感召力、传达力的文艺作品,才能平息“剧怒症”,恢复起码的职业荣誉感。要真切认识到,“剧怒症”不是观众的病症,而是电视剧生产者的病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失去的不仅是愤怒的观众,还将失去文化市场,失去自身的艺术生命力。
(原标题《特评:“剧怒症”的症结在哪里》)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