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贵州的说唱歌曲「贵州土著」

时间:2022-12-09 09:17:07 来源:动静新闻

大家好,贵州的说唱歌曲「贵州土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民族众多,因此产生了很多民族歌舞、民族曲艺及民族乐器。今天给大家说说布依族的一种民间曲艺——相诺。


相诺(布依语音译),是贵州黔南布依族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曲艺。“相”是“唱”或“哼”的意思,“诺”是“说”或“讲”的意思,“相诺”译为汉语即是“说唱的艺术”。“相诺”用布依语演唱,最初唱时不用乐器伴奏,唱腔源自布依族民歌,易学易唱。相诺的演唱形式是一人坐唱,演唱者都是业余演员,多为男性,通常在农事闲暇或逢喜事亲友聚会时演唱。相诺也偶有二人合作演唱的情形,以一人为主自始至终说唱,另一人则只在唱腔段落与其同唱,壮其声势,是演唱者的歌伴。后来,在传承过程中,有的演唱者根据故事情节和演唱的场合等加以丰富与创造。如部分演唱除加进了布依族民间乐器四弦胡自拉自唱之外,还加上木叶与四弦胡的间奏和跟腔。四弦胡伴奏的相诺最具代表性。

四弦胡是布依族民间弓弦乐器,常用于相诺及民歌伴奏,是相诺演唱的重要特征。四弦胡是用竹料制作,琴筒蒙上蛇皮外加一层笋壳(亦有单用笋壳的),弓弦一般使用马尾,琴弦为丝质。吹奏的木叶一般选择光滑叶片薄且有韧性的新鲜树叶,其皆可吹奏出唱腔旋律。

相诺这种民族曲艺形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据专家推断,相诺形成的年代应该是在明末清初。明代末期,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始推行“改土归流”,到清代,彻底结束了土司制度。这样的改变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随着民族间的交往,布依族地区开始出现商品经济,进行集市贸易。这时,布依人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已不满足于原有形式,对从汉民族地区流入的说唱艺术备感新奇,他们要创造一种自己能接受和欣赏的艺术。于是在自己业已成熟的丰富的民间故事和民歌(特别是叙事歌)的基础上,利用既说又唱的形式来表演故事的曲艺品种——相诺便逐步形成。

相诺主要流行于贵州黔南的罗甸、长顺、平塘、贵定等县,以罗甸流传较广。由于它具有丰富的曲目,演唱和说表相间,说唱文学特征突出,经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定,它属于贵州少数民族曲艺品种之一。


资料来源:赵洪斌著,《贵州传统音乐概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