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中轴线申遗14处「数说中华文化」

时间:2022-12-09 14:37:08 来源:光明网

大家好,中轴线申遗14处「数说中华文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明和文化传统独特的见证,承担着构建首都城市空间结构、延续古都历史格局和展示首都形象的重要职能。早在2012年,北京中轴线就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文本将在2023年1月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

北京中轴线申遗进入关键期,日前,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与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主办的“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数字文创与多元想象”研讨会在线举行,参会嘉宾围绕如何讲好北京中轴线上的中国故事,结合当前文化遗产与数字文创的融合实践,聚焦数字中轴的未来发展,展开了一系列深入探讨。

崭新形式打造城市IP矩阵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分配都是以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梁思成先生对北京中轴线的赞美精确而优美,北起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故宫、至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全长约7.8公里,历经700多年历史的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认为:“北京中轴线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观念、一个哲学理念。北京中轴线蕴含着中国历史文化深刻的思想烙印,北京中轴线申遗不仅要把空间展示出来,也要把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胡钰看来,数字文创赋能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推动中轴线的IP化、创意化和国际化,要把青年人的创意激发起来,要引入国际的力量,这样北京中轴线文创才能够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今年恰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2022年世界遗产年的主题为“下一个50年:作为韧性、人类与创新之源的世界遗产”,其中,数字化转型代表了当前影响遗产保护工作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数字中轴正是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内容。北京市文物局与腾讯合作推出数字中轴项目,并提出3个目标,一是世界文化遗产从普遍性价值到社会知识的转换;二是让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更好地触达社会大众,传播到世界各地;三是实现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北京中轴线到底在哪里,具有什么文化意义,但是提到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旅游地标,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说,数字中轴打造了IP矩阵,成为一个集故事世界、城市记忆、艺术风格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文化IP,也是北京城市文化符号的核心。可以通过游戏引擎技术、物理仿真技术和云游戏技术等的运用及深度融合,打造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实时互动体验的创新体验产品,让公众和展陈内容之间实现深度沉浸式体验和高强度互动。

数字形象中蕴含文化故事

每年春夏,世界唯一一种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北京雨燕都会在正阳门城楼上栖息。它们已经在北京中轴线正阳门上筑巢600多年,是北京中轴线上正儿八经的原住民。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妮妮”,就是以北京雨燕为原型设计。楼阁高台上争逐竞飞的雨燕,成为古都北京一道自然与人文兼具的景观。

娓娓道来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北京雨燕就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据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中轴线文创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梅松介绍,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联合腾讯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打造的首个数字形象正是北京雨燕。

“无论是国外或国内都有一种发展趋势,就是数字化进入到全文化领域,而不仅仅是最初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总编辑陈胜利认为,由数字化到文化的数字化,从强调记录保存数据到越来越强调对数据的利用、文化挖掘和创新表达,数字化正在从技术本身向着文化本体回归。

北京雨燕是北京中轴线文化富矿中一个灵动的符号。据了解,数字中轴项目发布的北京雨燕数字形象,每一只雨燕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数字技术,让每一位用户领取到的都是“千燕千面”的数字藏品,可能拥有故宫纹样的翅膀、天坛纹样的头饰、“中”字造型的身体等。该形象的设计与文化遗产的特征完美相融,以鲜活灵动的形象,诠释着北京中轴线上古都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大众来说有记忆点,增强了大众对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连接供给端和需求侧

珠市口、天桥、大栅栏热闹非凡;天安门、故宫肃穆庄严;南锣鼓巷、什刹海聚集了胡同四合院;北京中轴线上的每个段落都有独属的气质和不同的内涵。可以说,北京中轴线不仅是了解北京文化的空间线索,也是时间的线索、历史的线索,是血肉丰满的历史本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交互媒体研究所所长张烈说:“数字媒体有一定的叙事性,可以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通过时间和叙事的艺术方式向游客进行传达。”

在张铮看来,北京中轴线的深厚文化和大众的文化向往及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借助数字化手段,可以产生丰沛的文化解释力和创造力。因此,数字中轴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这种社交属性将创意和认同二者连接起来,也把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端和大众需求侧连接起来。

梅松介绍:“去年举办了第一届北京中轴线文创大赛,参赛者来自全国各地,共有2万多人,提交作品3万多件。参赛者年龄广泛,其中有很多中小学生,这说明大家都很关注北京中轴线,关心北京老城文化”。

据介绍,今年的北京中轴线文创大赛即将开始,将重点关注北京老字号如何焕新。“北京中轴线也是市井之线,是市井文化、商业文化的体现,在前门大街上遍布着几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如大家熟悉的内联生、吴裕泰、全聚德等。这些老字号怎么在当下发挥它的作用,让更多的老百姓喜欢它、感知它,如何与当下的文化旅游消费结合起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梅松说。(曹燕)

来源: 中国旅游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