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詹庚西及其花鸟画艺术
大家好,温州市职业第二中等专业学校「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新校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团队从学校“礼匠商”融合教育理念、“现代智慧服务与生产生活美学”两大空间维度及四大专业课程群出发,提出“礼匠商融合,智美新并举”的整体规划思想,旨在打造一座“深厚文化浸润、专业空间支撑、创新课程融入、艺术美学蕴含”的职教微城。
创新空间
INNOVATION
-实践教育-
"如今,重要的不是我们的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他们如何运用已知 的知识。"—托尼·瓦格纳 哈佛大学·创新教育实验室创始人
设计对各个学部的专业博学馆、文化门厅与长廊进行空间整合,结合专业特色和学校课程,强调实践育人,打造成为学生知识获取、休闲阅读、作品展示、职业方向思考等多功能的创新空间,营建“一部一品”空间氛围。
筑梦空间——空间课程化的探索
土木建筑学部为本校新建项目,设计创新引入“空间即课程”的建设观,发挥土木建筑类实训的“真实性学习”,让空间成为课程,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打造理想的筑梦空间。
在展廊过道等空间,通过以立面展示、结构雕塑、课程展示的方式呈现空间课程化的实施理念,丰富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学生作品展廊
可根据课程主题定期更换学生展品
在保证工程符合安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创新空间的“过程性”和“暴露面”,可作为学生的真实的实训资源,真正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让建筑成为课程。
门厅顶部设计的结构框架,激发学生的建筑思考
部分空间预留的“暴露面”成为课程资源,可用在校园每一处
对学校施工过程进行拍摄、剪辑,制作图文、视频资料,以BIM系统或二维码的形式嵌入到学校的特色空间中,通过建成前后的对比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校园成为长期可用的课程资源。
学科博物馆引入BIM智能屏,呈现建筑设计的过程性
活力商港——情境交流场的构建
财经商贸学部以通礼恒信、善商融创为理念,致力于培养厚商德、识商道、精商技,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设计将该部创新空间构建成为促进交流的情境实践场,能为更高效、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保障,让学习和实践发生在共同分享资源的过程中,成为充满活力的商业港口。
主门厅中央以主题雕塑的设计体现专业特色,通过对各专业课程特色与办学成果进行展示,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的深入了解与认同。
体现专业特色财经商贸学部门厅
利用次门厅及公共空间,打造成微型研讨区和礼仪舞台,可实现小组讨论、商务礼仪、金融礼仪展示、路演等各类实践性活动的开展。
智能屏幕 展台 休闲交流,可结合财经前沿热点资讯进行研讨交流
开放式的礼仪舞台
专业博学馆利用电子屏等方式,展示财经前沿技术与理论的最新研究及行业动态,延伸学生的专业认知,便于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
探索本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情况、行业动态等
美学社区——美学新场景的融入
时尚艺术学部对接温州时尚产业,以培养修德艺、识美商、精技能、善创造的现代艺匠为目标。创新空间通过融入美学新场景,将艺术美和文化美浸润在学生的课下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展示学生的艺术成果,让美学教育贯穿整个社区。
基于学校工艺美术、摄影、美容美发等课程,提供专业的艺术作品展示区,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的同时培养审美意识。
以平面和立体展示为主,以艺术活动作品展为主
鼓励学生参与布展,同时拓展交流合作能力
以多个景观造型和大面积的空间留白,打造具有特色的艺术长廊,为学生摄影、摄像、理发等实践拓展活动提供灵活开放性的美学平台。
灵活开放的公共空间,可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美不止一种,设计将人物风采也作为美的一种表达。通过照片墙、秀舞台,为学生才艺表演、路演活动等提供展示空间。
个人风采照片墙,为学生树立榜样和专业自信
秀舞台,可由学生进行布展,也可成为摄影课程的实践地
云端部落——现代智慧化的加持
信息智能学部聚焦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领域,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和融合产业复合型人才。结合学生真实的工作场景,通过引入现代化智能技术构建未来空间氛围,帮助学生建立数字化思维和智能化意识,创建面向未来的云端部落。
门厅主要对学校信息技术专业进行初步展示介绍,利用立体专业的造型,创建数据感、未来感的空间氛围。
充满未来感的信息智能学部门厅
将专业博学馆打造成展示与休闲于一体的空间,以互动方式展示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做出未来职业方向判断。
信号发射塔:可以展示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走廊的定位不仅仅是交通空间,以“人流 信息流”为核心主题,借助智能屏、VR座椅等现代技术搭建成为非正式学习场。
呼应金字塔造型,强调信息对现代社会重要性,对应网络安全专业
沉浸式VR体验,帮助学生对专业进行更深入了解
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新空间的设计,融合了“礼匠商融合,智美新并举”整体规划思想,在博物馆、非正式学习区、图书馆、展厅等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实现了专业特点和学校课程的多重叠加,打造面向未来教育的职教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