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于希宁玉兰图
大家好,相声要真正走进百姓生活「大实话相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周思明
相声曾经也有“高光时刻”,但在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逐渐没落衰败,任凭相声演员们使出浑身解数,亮出十八般武艺,却很难让观众开颜一笑。是观众们的品味越来越刁?还是相声本身出了问题?抑或是两者合力使然?
相声“病了”,病症表现在“直、露、浅、白、俗、粗、野、贫”。仔细分析,一是语言不新鲜、不生动、不幽默、不准确,段子重复他人的内容太多,演员间互开伦理玩笑、装疯卖傻,最终观众不笑演员笑。二是创作者的视野狭窄、单调,缺乏把握时代、概括生活的能力,对一些个别、陈旧、次要、低级、无聊的琐事乐此不疲、大说特说。三是油腔滑调,哗众取宠,蔑视基本功,有些演员甚至都没有完全掌握说学逗唱四门基本功。四是远离了相声传统与神韵,以创新的名义搞成“四不像”,甚至有被小品“收编”的倾向。一些相声“花活”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演员基本功较差;有的段子虽也能逗笑观众,但没有留下值得回味的东西。相声的没落,并非是观众厌倦了这门艺术,而是相声与观众们的生活渐行渐远。
回溯相声历史,老一辈的相声艺术家们留下了众多经典的段子,如《关公战秦琼》《夜行记》《多层饭店》《宇宙牌香烟》《虎口遐想》《钓鱼》《小偷公司》《武松打虎》等。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说过,“如果文艺是一桌大餐,那么相声就是这桌大餐中的一碟小菜,是以给人刺激著称的小辣椒,这种刺激就是讽刺。”相声是讽刺的艺术,但如今的相声,大都丧失了这一功能。讽刺相声凤毛麟角,更多是隔靴搔痒、鸡毛蒜皮、插科打诨的相声。因此,也有网友评论表示:失去了讽刺,相声还是相声吗?相声还能干什么?相声的生命力何在?
相声要想改变现状,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归本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一是必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像老一辈相声艺术家那样,在生活中求得相声创作灵感,写出接地气、表民意的相声作品。二是相声要在语言上多下功夫,消灭脏字,净化语言。三是相声创作要强化问题导向意识,提升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四是要重视、加强相声评论工作,缺失评论的创作,必定难以创造出更高水平的相声。
相声的价值绝不只是逗人一乐,而应承载起讽刺落后现象,歌颂真善美的社会功能。相声人要向中外喜剧大师学习,培育扎实专业素质,修为高远人文情怀,运用诙谐幽默的表现方式,传达真善美的内涵,让相声这门百姓艺术重回大众的视野和生活。(周思明)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