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课程故事总结怎么写「故事育人方式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12-15 09:33:07 来源:园全学前教育培训学院

大家好,课程故事总结怎么写「故事育人方式的实践探索」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程故事撰写能够帮助教师回溯教学过程、二次观察与倾听儿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当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将课程故事纳入教师工作中的时候,如何写好课程故事,让教师能够在反思中获得收获,让读者能够从故事中看见儿童、感受到课程?


今天,园园和大家分享一期关于“课程故事撰写的结与解”,揭开对课程故事撰写的疑惑,让我们在这个假期共同进步!



课程故事撰写的结与解


课程故事,也称为课程叙事,近两年如雨后春笋般,被很多幼儿园广泛采用。


课程故事重点描绘的是一段已经开展过的课程历程,它需要清晰地呈现课程发展的脉络与痕迹,读者可以通过课程故事走进过往的课程情境。


课程故事是什么与怎么写并无统一定论,目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课程故事呈现的形式类型多样,也存在一些误区。不少幼儿园教师对课程故事既充满好奇,又满腹疑问。


课程故事的撰写需要以忠实反映幼儿实际活动过程为基础,同时融入教师对活动、对幼儿、对自身的反思,达到夹叙夹议的效果。


活动价值的剖析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别


教育性是课程的核心要义,教师在撰写课程故事时需要透过活动的热闹表面,用专业的眼光剖析活动背后潜藏的教育价值。


然而,有些教师在反思课程过程、分析活动价值时常常存在泛泛而谈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在活动对象上,有些教师通常只针对班级多数幼儿进行评估,缺少对个别典型幼儿的分析;在活动价值上,有些教师往往较宽泛、笼统地指出活动对幼儿具有促进作用,至于活动的哪些环节对幼儿具有哪些方面的促进价值没有交代清楚。


这一现象反映出教师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对幼儿观察、了解不足,没有意识到个别幼儿的发展变化;


其二,在反思时没有对活动过程进行细致剖析,没有深入挖掘各环节的独特价值;


其三,评估活动价值时缺乏可供参考的可靠依据。

关于活动对象的分析,我们建议教师优先面向全体,提炼活动对班级多数幼儿的教育价值。


比如幼儿给区域“超市”里的商品标注价格,理解了数字的实际含义;幼儿为区域“超市”的开张载歌载舞,提升了艺术表达能力。针对班级多数幼儿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典型个案作为深入分析的对象,以点带面,比如教师以乐乐和楷楷这对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为典型案例,以此分析班内多数幼儿存在的与好朋友分离后产生的焦虑及情绪波动现象。


关于活动价值的分析,我们建议教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参考,从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言五方面具体、深入地剖析活动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促进作用。


比如幼儿在“制作乌龟游乐场”活动中敢于探究和尝试,在失败后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幼儿在“龟兔赛跑”表演活动中揣摩台词语气,进行故事创编,尝试理解交往情境,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在“画小乌龟”“捏小乌龟”等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和创造美。


活动过程的叙述要呈现丰富且有价值的幼儿言行


课程故事是幼儿活动过程的可视化再现,重点在于描述幼儿在活动中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使读者既看得见幼儿,又感受到课程。


然而很多教师在撰写课程故事时往往把过多笔墨花费在活动流程与环节的记录上,有关活动过程中幼儿言行、状态的描述既不丰富又不精彩,课程故事像流水账般平淡乏味,难以引人入胜。


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受传统教案的影响,更多关注活动流程的呈现,忽视了活动过程中幼儿言行表现的观察与记录;另一方面,有的教师专业能力薄弱,不能有效选择有代表性、有意义、生动精彩的幼儿言行。


为了使课程故事更加生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其一,幼儿是活动的主要发起者,课程故事里需要呈现能引发活动的言行。


例如幼儿们在操场上找到了足球和篮球,铭铭说:“这是足球。”然然反驳说:“不是,你拿的是篮球。”旁边的璐璐困惑地说:“足球和篮球有什么不同呢?”教师基于该讨论生成了“足球和篮球有什么区别”的活动。


其二,探究体现的是幼儿思考的过程,课程故事里需要展现能推进探究活动的言行。


例如为了防止棱角伤害到小朋友,航航说:“用软软的东西将棱角盖住就可以了。”雯雯抢着说:“手套是软软的。”收集好材料后,霖霖说:“每人拿一种材料包在棱角上,就知道哪一种材料更适合了。”雯雯说:“材料不够分,我们把材料和小朋友分组,然后相互交换材料吧。”幼儿的言行推动活动情节不断发展。


其三,课程故事需要做到图文并茂,教师选择的图片应当具有代表性,即能反映活动过程、体现活动内容、展现幼儿身影、与文字相辅相成。


课程故事的描述应详略得当、把握主线


课程故事既要确保故事的完整性,又要兼顾故事的可读性,在简洁精炼的同时突出课程脉络与活动重点。


有些教师在课程故事中详细叙述了所开展的各个活动以及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导致课程故事冗长烦琐,不仅模糊了课程脉络与活动重点,还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教师没有梳理清楚活动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站在读者的立场考虑故事的可读性,误认为写得越多,内容就越好。


为此教师在撰写课程故事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首先,课程故事需要交代课程主题起源及课程发展脉络,以体现连续性、流畅性。


一个完整的课程故事犹如一部电视连续剧,是由系列活动的过程性记录构成,活动与活动之间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


教师在构建课程故事发展框架时既可以用时间做线索,又可以用活动内容做线索,还可以用幼儿问题做线索。一些偶然生成的小活动也可以融入课程故事,但教师需要交代该活动的由来。


其次,课程故事的叙述既要确保故事完整性,又要兼顾活动内容的详略得当。


为了确保故事的完整性,教师需要交代活动的前因后果,使读者对活动发展过程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到活动内容叙述详略得当。


有些内容教师需要详细描述,以突出重点,比如幼儿探究操作的精彩过程、蕴含教育契机的童言趣语、引发活动生成的关键环节、幼儿活动过程的状态感受等。


有些活动或环节教师可以简略概括,甚至一笔带过,比如阅读绘本、学唱歌曲之类的活动,如果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围绕内容中的某个点展开丰富的讨论或深入的探究,那么只需用几句话描述该活动即可,至于绘本、歌曲的内容则无须赘言。


课程故事的反思应当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立足点


课程故事是事后回溯性叙述,教师在撰写时需要对实际开展过的活动进行回顾,回顾的过程既是教师反思的过程,又是教师二次观察与倾听幼儿的过程。可见课程故事不是单纯的文字工作,而是促进教师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革新的载体。


当前很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撰写课程故事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仅仅将其视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工作任务,没有切实做到以撰写课程故事为契机,认真观察、分析幼儿,没有真正落实以撰写课程故事为途径,反思自身在活动过程的言行、支持是否适宜,也没有以撰写课程故事为突破口挖掘活动过程中潜在的教育契机与课程生长点。


为了切实实现课程故事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作用,我们建议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回顾撰写课程故事,写时注意以下要点。

其一,教师通过记录为幼儿提供的支持、参与幼儿活动的方式、对幼儿的提问与反馈,及时反思自身在活动过程中言行是否适宜,审视问题出现的原因,阐述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以便在后续活动中及时调整。


其二,课程故事应当夹叙夹议,教师在描述活动过程时要有意识地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评估幼儿当前的能力发展水平与心理发展特征,关注幼儿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其三,教师应当以活动的具体情节为切入点,解析幼儿在该背景下出现此现象的缘由,积累教育经验。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对幼儿行为状态的持续观察、对幼儿发展特征的细致解读,深入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教育意义,实现由“就事论事”向“以小见大”的升华。

课程故事源于日常课程,一套高质量的课程更有利于幼儿与老师的共同成长。


这个假期,园园为各位园长、老师带来《暑期七大专栏》:《幼儿园课程建设专栏》《幼儿园环境创设专栏》《幼儿园游戏专栏》《示范课专栏》《家园共育专栏》《幼儿社会性发展专栏》《幼小科学衔接专栏》集合高校知名专家 实践名园长 一线名师,助力幼儿园高质量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


随着深入学习《幼儿园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与研究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幼儿园课程故事也随之兴起。


虽然课程故事在我国属于刚起步阶段,教师们都在探索、尝试,但是课程故事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起着积极作用的,因此课程故事的撰写更需要立足于促进教师的发展,要看见儿童、有效回顾,避免流水账式的陈述。


本文源自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齐鑫和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时松。本文转载仅用于学习资源的分享,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排版丨Raily

审核丨不写昵称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