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云南山歌「云南山歌知乎」

时间:2022-12-17 10:53:05 来源:看看云南

大家好,云南山歌「云南山歌知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外省人眼里,每一个云南人都能歌善舞,唱歌和跳舞是云南人生活的必需品。反正电视上都是这么演的:云南人不仅在节日聚会的时候要唱歌跳舞,日常生活中也是吃饭要唱歌、喝酒要唱歌、干活也要要先一曲才精神。

前几年,云南山歌凭借一首“老司机,带带我”火爆出圈,甚至在国外点击量也十分高,这也更加坚定了外省人民对云南是一个唱跳地区的看法的真实性。其实,云南少数民族多,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不过追溯起云南山歌的起源,还要从花灯戏说起。

山歌不仅不“山”,来头还不小

一个土生土长的云南人,一定或多或少听过不同的云南山歌,正统的山歌其实是起源于花灯戏。云南花灯戏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渊源于明代或更早一些时候的民间“社火”活动中的花灯,流行于云南省各个地方。

花灯戏是贵州和云南的主要地方剧种,它源于民间花灯歌舞,清末民初发展成为地方戏曲,在流行过程中受各地方言、民歌小曲和习俗等的影响而形成多种不同的演唱与表演风格,现今比较火的云南山歌其实就是花灯戏的一个分支。

与山歌不同的是,传统花灯戏的文化韵味更加浓厚,戏剧味更浓厚。由于各地语音有别和艺人演唱的不同,流行在不同地区的花灯又接受了不同的曲种、剧种或民歌小调的影响,故云南花灯又分昆明花灯戏、玉溪花灯戏和姚安花灯戏三大支系,此外的小支派名目极其繁多,文山、曲靖、楚雄、弥渡、罗平、元谋、禄丰、建水、蒙自等地都有自己的花灯戏。

云南花灯戏最初演出的是歌舞成分很重的花灯小戏,后来受滇戏等剧种影响,出现了情节较为曲折复杂的剧目,同时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加以变化拓展和翻新,才形成了花灯戏新调,山歌就是花灯戏的一个支派。

走进国家剧院的云南情怀

在DVD刚刚普及的年代,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记忆,每次去和家里人去赶集在买完一定要去买一盘的录像带,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听听花灯是他们非常重要的娱乐活动,傍晚闲下来还会就三两成群聚在一起唱唱花灯。

山歌的题材基本围绕人们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八卦故事来展开的。而真正的花灯戏演出的许多剧目,都具有朴素单纯、健康明朗的民间艺术特色,充满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

花灯戏的曲调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各种民歌小调,这些小调有些是本地的产物,如〔十大姐〕 等,有些是全国流行的,如〔泗洲调〕、〔十杯酒〕等;其次是明清小曲,如〔寄生草〕、〔打枣竿〕等;再次为从其他曲种、剧种吸收来的,如腾冲花灯剧目《安安送米》唱的高腔、《小放牛》剧中吸收了吹腔,元谋花灯中用了滇剧唱腔等等。

真正的传统花灯,舞蹈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花灯舞蹈有只舞不唱的如《狮舞》、《猴子弹棉花》等,有集体性的歌舞,如《连厢》、《拉花》等。花灯戏的行当,原来只有男女二人,以后才分为生、旦、丑三个行当,当花灯戏演出中型、大型的角色众多的剧目以后,也增加了些其他行当。

花灯戏的传统剧目不多,除去“灯夹戏”时期搬过来的滇剧剧目,共约二百出左右。现在演唱较多的则是《定西岭》《灯火》《郑喇叭外传》等,新编剧目和传统剧目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新编大型原创歌舞剧《走婚》在昆明、南京、成都、长沙和南昌等地全国多个城市巡演后,还登上了北京中国评剧大剧院的舞台。

低俗or真实?

对于云南山歌的评价,外界的声音总是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单一的曲调、低级的歌词是一种恶俗的低趣味,但对于很多忠实观众来说,这就是生活中的一种调味剂。

山歌起源于花灯戏,但反观花灯戏,到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还知道它的存在。偶尔看到它也是在节日会有文化广场区举办的街道花灯、滇剧比赛。

2017年6月,云南省花灯剧院成立了“云南花灯传习馆”,方便人们观赏和了解花灯戏,也是将花灯戏带到人们的生活中,更好的延续和传承本土特色非物质文化。

花灯是云南本土的地方戏,结合了歌舞表演,又具有云南传统小调特色,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戏剧。生动的表演、方言的唱腔、接地气的故事让花灯给人带来听觉上的感染更加亲切,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富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花灯小戏本来就是日常生活的体现。

云南老百姓对花灯戏曲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情感需求和乡土情结,每一段花灯其实也都包含着独特的云南魅力。时代在不断前进,音乐也在不断更新,花灯戏在电子流行音乐中显得并不突出,但是其代表的就是人们的回忆和游子的乡音,音乐或许最终会被忘记,可是又有谁能忘记家乡呢。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