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大家好,绽放 朗诵「朗诵风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朗诵,是有声语言艺术,是用声音对文字和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用有声语言表达和抒发文字和文学作品寓意及情感的一种表演艺术,是有声语言艺术中最具正能量、最适合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朗诵艺术具有群众性、宣传性、鼓动性和人文性,而《中国朗诵艺术史话》的编辑出版,具有记录朗诵艺术历史贡献、填补朗诵艺术发展史史料记载空白的意义。
朗诵是从古代私塾的课堂教学的“诵”发展而来。背诵、记诵、吟诵文化经典,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的教学方式,千百年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一种有效的承载渠道和传承方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随着中国文化史上白话文的普及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读书方法和教育方法的“诵”,逐渐走出封闭的书斋和学堂,摆脱了低声细语、缺少节奏起伏的诵读方式,在原来记忆、学习、理解、积累这些意义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公开的语言传播行为,成为具有表达、抒发、表演、宣传等外化特征的“朗诵”。很明显,朗诵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科技时代,声、光、电技术元素的加入,使得朗诵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范围和艺术感染力达到极致,这种效果是以前只凭借朗诵者自身的声音条件、肢体动作、面目表情的变化所达不到的。也可以说,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了朗诵艺术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推广了朗诵艺术的普及。
朗诵的历史渊源和现代普及,不仅使得朗诵艺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也使朗诵必然成为服务于时代的大众艺术。中国近现代社会每一次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也都是朗诵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回看中国当代朗诵史,朗诵艺术从青涩到成熟,从小雅到大众,从语言传播、街头文化、广场鼓动,到艺术表演、文化行为、教育传承,其间经历过一次次的起伏,掀起过一次次的高潮,创造过一次次的新奇,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有声语言文化现象。只要是权威、肃穆、庄严这样的场合,就会有朗诵艺术的出现;只要是危机、动员、颂扬这样的当口,就会有朗诵艺术的表演;只要是传播、抒发、展现这样的平台,就会有朗诵艺术的参加;只要是教育、继承、发扬这样的活动,就会有朗诵艺术的承担。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身份,都能在朗诵艺术的欣赏和实践中,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感受有声语言艺术的魅力,体验作品情感抒发的快感,获得战胜困难奋进成长的能源。
我们听到过朗诵艺术在抗日战争期间“救亡图存”的呐喊,听到过朗诵艺术对人民领袖革命风范的颂扬,听到过朗诵艺术对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赞叹,听到过朗诵艺术在“98抗洪”时对子弟兵的称赞,听到过朗诵艺术对“汶川地震”亡灵的悼念。而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举国抗疫的艰难时刻,我们又一次听到了朗诵艺术对生命的抚慰、对白衣天使的礼赞、对新冠恶魔的宣战。进入新时代以来,朗诵艺术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期,其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度都是空前的。不管是官方组织的活动还是民间自发的活动,不管是文化艺术界的还是教育培训领域的,不管是成人的朗诵活动还是青少年的朗诵活动,朗诵艺术可说可写可记的内容很多。从全国各地的朗诵艺术的活动范围、活动规模、活动水平和活动质量看,朗诵艺术的发展都进入了历史上最广、最大、最高、最好的阶段。不仅在朗诵艺术界有举旗担纲的组织和人物,在各地的朗诵艺术社团组织中,也都涌现了一大批可以被称为“朗诵艺术家”的人物。
《中国朗诵艺术史话》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近些年来,为了满足广大朗诵艺术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历史艺术的兴趣和要求,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朗诵教育培训和朗诵艺术活动愈发活跃,各种版本的朗诵教材也多有出版。但是,记录朗诵艺术发展活动情况的史料性的文字却很少。目前,除了胡先锋著的《中国当代朗诵史》一书以外,鲜有其它版本的图书问世,这对于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过不俗表现、在新时代又蓬勃发展的朗诵艺术来说,未免显得遗憾。好在,《中国朗诵艺术史话》正式出版了,它不仅具有史料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其中许多内容都涉及朗诵艺术的表演知识和表演技巧,而对于朗诵艺术在文学艺术百花园里的艺术地位,朗诵和播音、演讲等相近艺术的关系也有所涉及。
通过这本书,把对朗诵艺术的价值认知放在时代的高度去认识,可以进一步体会朗诵艺术独具风采的艺术特质。希望中国朗诵艺术的花枝和花朵,永远摇曳多姿。(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