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九年级写作观点要明确教案「关于温度的作文800字」

时间:2022-12-19 12:05:10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

大家好,九年级写作观点要明确教案「关于温度的作文800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教材同步作文写作实践:“温度”为题 导写(附:文题解读及范文点评)

命题作文

温度

【作文类型】命题作文

【文题出处】

写作实践:九下第六单元“有创意的表达”写作实践

【文题内容】请以“温度”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要求】

① 文体自选;

②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 不得透露真实的姓名、校名等信息。

【文题解读】

有创意的表达,就是指表达时有新意,有个性,不落俗套。写作时,要做到有创意的表达,除立意新颖外,还有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材要新颖。无论从大的角度选取社会生活中的新生事物或者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还是从小处着眼,写属于自己个人化的经历或体悟,都能够打动并感染读者。

其次,写作角度要新颖。新颖的角度往往能让文章表达出新意,让人眼前一亮,捕捉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再次,表达些形式要新颖,包括语言形式的新颖等方面。

“温度”解题:

审题指导:

思考三个问题:1.温度是什么?

2.写什么样的温度?

3.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温度?

1.温度是什么?

温度,本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可生活中,它又被人们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很多时候,有些事,有些人,有些物,会给我们独特又强烈的感受,带给心灵不一样的温度体验。

2.写什么样的温度?

可以从具象和抽象两个角度去考虑。

具象:街角烤地瓜的温度/秋天里第一杯奶茶的温度/妈妈送来的牛奶的温度……

抽象:城市的温度/妈妈唠叨的温度/关怀的温度/批评的温度/鼓励的温度/善良的温度/微笑的温度/心灵的温度/包容的温度/童年的温度……

3.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温度?

难忘、感动、有价值、有意义、有启发有影响……

写作过程:

1.宜小角度切入。

2..化抽象为具体。

3.作文必须是有“我”之文,有温度有情感有细节有亮点。

【范文佳作】

温度

王之韵

又是一年深冬。

傍晚,结束了一天的课程,我迈着沉重的步子回家。暮色四合,空无一物,天空宛若黑色的海洋,深不见底。街上行人寥寥,凌冽的寒风带着雪花吹向脸颊,细碎的雪粒打在脸上,冰冷又刺痛。我裹紧了羽绒服,将围巾缠紧了些,加快步伐。

转角拐入一条小巷,空气中传来喧闹的人声。我抬起头,鹅黄色的温暖的光晕打在脸上,巷子两旁的食铺腾起氤氲的雾气,在空中打了个漂亮的旋儿又很快消失不见了。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逗引地行人不时地驻足……橙黄色的烤红薯冒着热气,摆在烤炉外沿,外皮上沾着金黄色的焦糖,发出丝丝诱人的甜香。斜对面在卖糖炒栗子,酒红色棉布下包裹着刚炒好的板栗。红棕色的外壳裂开小口,露出金黄色的栗仁,好像在冲着我咧嘴笑。我走上前买了一袋,刚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剥开一颗放进嘴里。属于栗子的独特清甜在嘴中炸开,口感绵软细腻,温热香甜,顿时抹去了我满身的倦意和凉意。冬天就要吃糖炒栗子啊,我想。

继续向前走,两旁的商铺已经挂起了灯笼,橘红色的光和鹅黄色的路灯交织在一起,温暖又舒适。巷子里的行人手里都拿着零食玩具,脸上挂着满足而喜悦的微笑,和友人谈笑着在巷子里走走停停。我也放慢脚步,静静享受此刻的温暖。

远处便是尽头。不远处有卖糖葫芦的小贩。糖山楂上裹着一层琉璃般透亮的红色外壳,像一颗颗的红宝石,表面折射出斑斓的光,甜蜜而诱人。行至巷口,回头望去,那条小巷依然灯火通明,充满了色彩,充满着暖意。果然,这个城市的温度,就藏在不经意的拐角处,影影绰绰,温暖了世人来回奔波的身心!

我继续向前走,寒风中依旧在路上穿梭,银白色的雪花依旧在天地间流转,轻落在发梢、脸颊、手指,铺满大地。我裹了裹围巾,细腻的绒毛抚着肌肤,带着暖烘烘的气息。手中的板栗传来温热的暖意,带着刚刚小巷的影子,带着人间烟火的温度,伴我前行。

最暖不过这人间烟火,最美不过这人间平凡!

【反思自评】

初次拿到这个题目,脑海中浮现的便是那日夜晚穿行于繁华的小巷。一开始着重笔墨描写巷内景象,缺少对行人的动作、神态描写及人物情感,没有体现出人间烟火的温度。经过修改,笔下逐渐呈现出生活的暖意和人间烟火气。

【教师评语】

最美不过这人间烟火!城市的温度,就藏在不经意的拐角处!小巷熙攘,不过是最寻常的景象,温热的食物和烟火气息却温暖了无数来回奔波的人儿。文字看似平淡无奇,字里行间却藏着平凡生活的真谛。“四方食事,不过这一处人间烟火!”小作者对“温度”的把握,角度新颖,小角度切入写出了城市的温暖和温度,彰显了孩子感受生活体悟生活的细腻和用心,很有温度!

【范文佳作】

温度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题记

大唐盛世的繁华在一首首诗中显现,盛唐的气象却在岁月的冲刷中渐渐模糊。我们只能在古籍中寻找它们的蛛丝马迹,在冰冷的古物中感受那一丝丝的温度。

我欣赏过夜晚被灯光照耀得万紫霓虹的大唐芙蓉园,那里人声鼎沸,游人如织,像极了曾经的盛唐;我凝望过玄奘雕像后的大雁塔,它只是静静地伫立,永远伫立,在永不老去的时光里。我的眼睛拂过博物馆里那一件又一件的古物,只要一看见那古物,心头总会浮起一丝惋惜,一丝遗憾。像极了梦中的场景,即便我穷尽目力,可那些附着在这些物品上的史事依旧模糊。

我曾幻想过有一个超能力——在触摸到任何一件古物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它辉煌存在时的场景。那样,它的事迹就会被广为人知,会被代代相传。我想努力触摸到它们的温度,那是穿越时光和历史而来的温度。透过它,我想更贴近历史,想更了解历史。而它们不只是存在于博物馆中的简介里,那身上的灰尘,蒙不住它的光辉。

当我摸到唐三彩时,眼前浮现的是一个工匠磨制它时的小心翼翼与手法的精细。当它被烧制完成的那一刻,工匠汗津津的笑脸,还有身上尚未冷却的温度。炽热,直达心底。它会被赠予贵人,贵人细心呵护,传下一代。它见证了家族的兴旺,朝代的更迭赫和日月更替。它古老但依然灼热往常。

当我摸到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时,眼前浮现的是玄宗将它赐给杨贵妃时的伉俪情深的情景,它一直佩戴在玉环的腰上,做工精致,里面装的时一颗砰砰跳动的真心,灼热的温度渲染了凄美的神话。

物理上说,能保证物体温度的方法持续吸热。这些古物有些代代相传,有些深埋土中,在岁月的洗礼中失去往日的光彩,脆弱到一阵凉风能使它土崩瓦解。没有人在乎它的温度,世人只能片面理解它的作用。

“温度之高,灼吾之心。吾之遗憾,为古,为繁。抚之,为冷,为凉。”

忆昔开元全盛日,邑城繁华灼人心。

【反思自评】

我想,在每件古物被打造出来时都有温度吧,我想说的其实是朝代的繁华与落败,温度的保留和流失。岁月沧桑之感让人怅然,让人深思……

【教师评语】

大概,每一件穿越时光和历史而来的古物都是有温度的吧。用一颗虔诚的心,去触摸古物的温度,去倾听附着在它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和精彩,这样的写作角度真的是很特别,这样的表达很新颖很有创意!读来,让人眼前一亮。再加上细细斟酌过的语言,非常生动地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温度”!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