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纪录电影风筝风筝「电影《风筝》」

时间:2022-12-19 14:53:09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大家好,纪录电影风筝风筝「电影《风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

“一只小小的风筝牵起中法两国数十年的友谊,这才是好的中国故事。”这是一位网友对纪录电影《风筝·风筝》的留言。2021年6月1日,纪录电影《风筝·风筝》在全国上映,其取材来源则是一部距今已60多年的电影——《风筝》。

1958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和法国加郎斯制片公司联合摄制的电影《风筝》,讲述了法国男孩比埃罗和妹妹尼可尔,通过一只漂洋过海而来的风筝,与中国小朋友结下友谊的故事。电影于当年12月17日在法国上映后,曾在中法两国引起轰动,并获得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的重要奖项,增进了中法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一部60多年前的电影,何以要制作成纪录电影?解读中国工作室制片人张向阳采访了《风筝·风筝》的导演、撰稿许峰,邀请他谈谈制作背后的故事。

问:电影《风筝》是一部60多年前上映的影片,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想要以此为题材拍摄一部纪录电影?

答:这要先介绍下电影《风筝》。《风筝》是新中国与外国合作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中方导演是曾经执导《五朵金花》的导演王家乙,法方导演是艺术家罗吉·比果。周恩来总理也曾接见当年电影的中法主创人员和影片中尼可尔的饰演者希尔维娅娜。可以说,这部电影意义非凡。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在出访中国后曾评价表示,“艺术和电影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两国外交,电影《风筝》已经上映15年,为中法两国建立起了深刻的人文交流和友谊的纽带。”

△电影《风筝》中方导演王家乙(左)与法方导演罗吉·比果(右)

2018年春节前,有合作方找到我们(中央新影集团),提出想翻拍《风筝》。我们认真调研考虑后认为电影《风筝》的主题是友谊,但该片拍摄时法国还没有和新中国建交,2019年是中法建交五十五周年,也是电影《风筝》上映60周年,由于时代背景不同,简单翻拍并不是最好的呈现方式,所以我们想到可以拍摄一部纪录电影,就以当年电影《风筝》的拍摄为线索,讲述台前幕后的故事。通过拍摄影片中的主创人员、主要演员的故事,展现60年来中法两国人民通过电影梦结下的友谊,更有过去和现实的连接感。

问:纪录电影拍摄时候,距《风筝》上映已经60多年了,在创作过程中会担心如何让今天的观众产生兴趣吗?

许峰:对此我们没有顾虑,首先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其次,这么多年来,中法友谊是随着时间推移沉淀得越来越深厚的。所以通过电影中人物的重逢,看看大家各自命运的变化,这其实也是从当下出发,回望历史,是很有深意的。我们相信,时间并不会造成理解的隔阂,反而能让更多的人产生兴趣和共鸣。而且,讲述这些故事,讲好这些故事,也是我们作为纪录电影人的使命和担当。

△纪录电影《风筝·风筝》海报

问:《风筝》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儿童故事片,纪录电影《风筝·风筝》的公映时间也选在6月1日,可以说充满了心意。影片中还能看到光影流年—中法友好故事会活动、第36届国际风筝会等很多有意义的时间点,您能分享下制作时的想法么?

许峰:纪录电影《风筝·风筝》的公映时间选在6月1日,确实是对电影《风筝》的致敬。我们觉得6月1日是值得纪念的一个时间符号,所以选择了这一天。从拍摄方案的撰写,到采访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历时一年半。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记录当下,把重点放在对当年电影《风筝》中方小演员刘祥生(宋小青扮演者)、华卫民(周佩琴扮演者)和法方小演员希尔维娅娜(尼可尔扮演者)三人的寻访上,讲述他们当年的“演员”经历,以及60多年来的命运变迁,也特别记录了他们为延续童年友情,再次飞越大洋互访和欢聚的动人故事。光影流年—中法友好故事会这天,是刘祥生(宋小青扮演者)60多年后同华卫民(周佩琴扮演者)和法方小演员希尔维娅娜(尼可尔扮演者)第一次见面,非常值得纪念。在第36届国际风筝会前,我们特意邀请了小演员希尔维娅娜(尼可尔扮演者)到北京,到风筝的故乡潍坊参加国际风筝会,也是为了展示新时代以风筝为媒,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

△电影《风筝》剧照

问:《风筝·风筝》先后多次到法国采访拍摄,行程数万公里,前后采访中外二十多位嘉宾。如此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这么多的人物和故事,在叙事上如何取舍和把握?

许峰:我们相信,讲述人的故事就是好看的故事。寻找电影《风筝》拍摄者的亲人或者知情者,讲述当年电影台前幕后的故事,是我们拍摄的主要任务。从创作角度看,“风筝”一线牵,是我们拍摄、采访人物的主要线索,也是我们贯穿过去和当下人物的“线”。正是明确了这个思路,让我们对采访人物有了取舍标准,对内容有了把控。

当然,《风筝·风筝》并没有局限于此,还有许多看似与电影无关,但与风筝元素息息相关的人物,可以说以“风筝”为线,“牵”出了许多中法友好故事。比如,青年画家王涵、二胡演奏家果敢、太极拳拳师申思等旅法华人的故事,以及喜欢中国文化并且曾在北京故宫午门演出的法国著名音乐家让·米歇尔·雅尔的故事,还有看了电影《风筝》喜欢中国并且来到中国的法国电视制作人义夫罗诺瓦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从过去到现在,很好地阐释了中法两国延绵不断的友谊。

问:《风筝·风筝》2019年拍摄,2021年全国公映,整个制作过程颇为不易。电影在制作和拍摄过程中,您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

许峰:现在回想,印象最深的部分还是真情。比如,希尔维娅娜(尼可尔扮演者)到北京天坛故地重游时,她的眼泪突然涌出,那一刻特别真实。这些真情流露,也是最能打动人的部分。当然,我们没能找到更多参与当年影片制作的人员,这也是一种遗憾。

△纪录电影《风筝·风筝》剧照

问:电影中提到,当年电影《风筝》在法国很受欢迎,风筝、孙悟空形象成为法国民众了解新中国的一个有效的文化载体。当下,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是影视创作的一大着力点,请您分享下用影像讲述中国故事的经验和思考?

许峰:确实是,电影里拍摄的很多法国友人,就是因为小时候看了《风筝》这部电影,才种下与中国结缘的种子。这也证明艺术作品确实是文化交流、深化友谊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对于讲好中国故事,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求真,这是讲好故事的基础。

如何求真?简单来说,影像的拍摄记录,要真实,不摆拍,善于抓住细节。再一个就是求美,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比如影像构图之美、光影之美、内容之美,美是共通的,是让更多人喜欢中国故事,欣赏中国故事,接受中国故事的重要方法。还有一点,就是音乐,影像是视听的艺术,讲好中国故事,要善于用音乐打动人,这对于激发受众共情,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作者:解读中国工作室综合部制片人

张向阳

本文来自【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