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奥斯卡电影艺术家「奥斯卡艺术家」

时间:2022-12-20 15:09:12 来源:抚琴观影

大家好,奥斯卡电影艺术家「奥斯卡艺术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想把关于84界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角逐战况,以一段武侠评书的形式介绍给大家,列为看官请上眼。

7年前,即公元2012年,一年一度的电影群雄争霸大会在好莱坞如期举行,各路豪杰群聚于此,倒要看看今年诸多桂冠将花落谁家。

《战马》 《雨果》 《午夜巴黎》 《生命之树》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马丁.斯科塞斯 伍迪.艾伦 泰伦斯.马力克

话说,盛会已过大半,让人望眼欲穿之重头戏,最佳影片争夺战眼看是一触即发,这引得在场所有人物是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

突然,一声长长嘶鸣之音,划破整个会场,你道是谁?原来大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身骑《战马》呼啸而来,真乃气势如虹,大有胜利就在眼前之感。谁料赞叹之音还未平息,电影诗人泰伦斯.马力克便飘然而至,只见他手捋长髯,环视一周,眼神里分明投出一句话来,“尔等作品怎能与《生命之树》相提并论,劝速速归去,各寻汝母也”。

“嘟,休得狂妄,哇呀呀,看吾来降你”。话音未落,一名威风凛凛的汉子已走至众人面前,不是别人,此人正是混迹黑帮题材多年并有所建树的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是也!看其六亲不认之坚定步伐,俨然一副黑帮大佬的做派,让人不寒而栗,这样的架势与他携带的温情佳作《雨果》形成了鲜明对照。

以上几位是谁也不服谁,纷纷剑拔弩张,眼看就要打将起来,此时,一位戴着黑边眼镜,身材矮小之人走上前,慢声细语的说道:“莫吵,莫吵,君不见,古往今来胜利者一般均为少言者,自己的作品再强大,也不会挂在嘴边,我就从来不说《午夜巴黎》好”。伍迪.艾伦此言一出,便引发了场内白眼横飞的视觉效果。

紧接着,亚历山大.佩恩,贝尼特米勒,塔特.泰勒也闪亮登场,他们贡献的《后人》,《点球成金》,《帮助》这三部作品实力也不容小觑,因此他们三人也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态势。

正当几位吵的昏天暗地之际,法兰西人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这名字着实绕口)迈着优雅浪漫的步子,缓缓走入会场,在此过程中,他始终保持沉默,未发一言。你道他为何不出声呢?因为他的作品《艺术家》真就是一部无声黑白影片。。。

所有在场观众此时都屏气凝神,期待事态的进展。只见法兰西人慢慢抬起左手,伸出食指,显示出“1”这个数字,同时右手也用食指在空中漂亮的画出一个半圆,并交叉在左手食指之上,众人这才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是“我要一打十”!

是可忍,孰不可忍!迈克尔的态度使他瞬间成为众矢之的,列为猛将接二连三攻击过来,只见他左挪右闪,见招拆招,身法矫捷令人叹为观止,观众还没反应过来,迈克尔已然将至尊小金人收入囊中。。。

好,就此打住,小编实在编不下去了。

我之所以用这种形式来描述当时的盛况,感觉至少比新闻报道般平铺直叙的讲述方式要有趣一点(当然,这可没有一点自夸的意思),如此大费周折旨在证明一点,同一个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去演绎,其效果就会有别样的呈现。

而《艺术家》这部无声黑白电影(我们常说的默片),能如此轻松的击败众多实力强劲的优秀作品,问鼎84界奥斯卡最佳影片,它最终获胜的关键也正在于此。

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和《艺术家》

《艺术家》这部影片的成功,完全可以理解成关于表演的一次实验性展示的成功,导演把现代表演技巧融合进默片这种淘汰已久的拍摄形式,以此来证明高超的演技对于提升影视作品质感的重要性和无限可能性,进而引发大众对表演这门艺术的重新认知和思考。

今天就以此为话题,来发表一点个人浅见。

演员的表演是连接导演意图输出和观众感知输入的重要工具

每一位优秀的导演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拍摄理念的不同,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意图能否准确的传达给观众则主要依赖于演员的表演。

《艺术家》这部影片则为我们上演了一场导演和演员完美配合的最佳范例。

该片的故事设定很简单,属于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尾的那种。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默片时代的影星乔治.瓦伦丁,他的演艺事业受到有声电影的冲击一落千丈,落魄潦倒的乔治随即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经过他提携的影迷帕比.米勒却摇身成为了有声电影时代的宠儿,集万千热爱于一身,就在乔治心灰意冷之际,帕比.米勒以爱的名义拯救了昔日的偶像,两人终成眷属。

越是简单俗套的剧情,越能展现导演和演员的功底。本片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直接用默片的形式来完成对这一故事的讲述,真可谓创意十足,这种方式既贴合影片主题,又能使观众有很强烈的代入感。接下来我们看看演员们是如何在导演架设的舞台空间里,通过精彩演绎把空间完美填充且升华的。

无需太多,列出以下五个场景足矣。

1.在电影开头,乔治在后台观看自己在默片中表演的场景

导演把默片时代的表演形式和本片演员所运用的表演技巧,用影中之影这种巧妙的成像模式直观的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这种鲜明的对比,使得剧中参演者那行云流水般的演绎更加具有真实性和生活感。

2.出现在乔治脑海里那一场关于声音的噩梦

让.杜雅尔丹饰演的乔治.瓦伦丁可以说是默片时代所有影星的一个缩影,在有声电影这个对自己事业有着极大威胁性的崭新事物面前,他们一方面有着极大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又感到巨大的压力,内心惶恐不安。

在导演设定的这一噩梦场景中,让.杜雅尔丹用无可挑剔的表演把乔治重压之下的那种恐惧,愤怒,焦灼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周围一切均有声,唯独乔治空呐喊"的精妙设计,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乔治那种种无奈心境的深刻体会。

3.乔治的妻子与其决裂的场景

佩内洛普.安米勒饰演的乔治的妻子,在整部影片中虽说仅仅只有几分钟出场时间,但那个处在无望婚姻之中,孤独,寂寞,无奈的女人形象令观众过目不忘。

在试图和丈夫乔治沟通,并最终失败的这场戏里,我们既没有看到歇斯底里的面部表情,也没有看到幅度夸张的肢体动作,两行清泪,一个绝望的眼神就把那种爱恨交加的复杂心绪准确的传达到了观众的内心。

4.乔治辞退老管家的场景

由于无力支付薪水,乔治不得不选择辞退跟随自己多年的老管家。

老戏骨詹姆斯.克伦威尔一贯以反面角色示人,而在这部影片中,他不急不缓的表演风格把一个温暖贴心的管家形象诠释的入木三分。已然被辞退,但仍坚守车旁等待主人的落寞身姿,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高贵忠诚。

5.影片结尾处,乔治和米勒互诉衷肠的场景

乔治深感绝望,举枪自尽之际,贝热尼丝.贝乔饰演的帕比米勒冲进房间含泪表白,乔治深受反动,也倾诉了深藏于心的爱慕之情。

这是全片的精华所在。

在这一片段里,导演把所有的配乐完全剔除,让观众真正进入了一个无声的影像世界。在这万籁俱寂之中,我们仿佛真正聆听到了那种让人幸福不已的心动之声,和剧中人物一起体会着心潮澎湃的感觉,此刻,任何一种外加的声音修饰都是多余且苍白的,毫不夸张的说,观者的内心此时都会产生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非凡感受。

以上的五个片段在效果上可谓做到了一举三得,第一是让导演的“野心”暴露无遗,第二是给演员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让其尽显才华,最后则让观者感慨良多,意犹未尽。

关于如何顺利完成导演,演员,观众三者之间的无缝对接,《艺术家》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其实,每一部电影就是一座房子,导演负责它的整体外观和空间布局,但如何让入住者(也就是观众)有一个身心俱佳的居住体验,那就要看室内装修设计师的本领了,而室内设计师就是每部电影的演员。

因此,为了获得观众的认可,那些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们无不倾尽着自己的全部力量。于此同时,他们也在求索进取中,逐步达到了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

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而把其作品铭记于心,这才是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

在默片时代,大部分演员认为只有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才能把角色的内心思想有效的传达给观众,因此逐渐形成了一种单一且有失真实的表演风格。

这种表演风格确实在喜剧领域找到了用武之地,同时它也推动了喜剧题材作品的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不断涌现,他们在表演上推陈出新,不断完善,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演绎风格,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喜剧艺术大师查理.卓别林。

查理.卓别林

每当提及他的作品,诸如《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等,相信首先掠过人们脑海的就是卓别林那标志性的肥裤子,破礼帽,永不离手的拐杖,以及在大头皮鞋裹挟下极度夸张的外八字脚。他这种标签式的表演风格不仅让那个时代的观众有着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把其作品定格为一种永恒经典的存在。

卓别林作品

随着电影事业的进步,表演这门艺术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但从大的方面来概括,一般可分为形式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

形式主义的表演形态,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呈现方式,主要被应用于喜剧和动作这两大题材的影视作品。直至今日,在此种流派中出现的大师可谓不胜枚举,除了刚才提到的查理.卓别林,还有就是在当代最被观众广泛认可的金凯瑞和周星驰。

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随着极具个人化色彩的经典演绎成为了永载影史的佳作。

而二位独树一帜的无厘头表演风格,不是任谁都能拿捏的恰到好处的,假如你硬要去刻意模仿,估计观众收获的感觉唯有“尬”字而已。

周星驰和金凯瑞

现实主义流派的大部分作品,更多是来源于大众平凡的生活,所以演员们的表演大都是以一种真实的形态呈现的。如何精准把握角色在特定环境里的情感反应,使人物不游离于剧情之外,这就要看演员的表演功底了。

2010年,由丹尼.鲍尔执导,根据探险家艾朗.罗斯顿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127小时》上映,主演詹姆斯.弗兰克在没有任何对手戏的情况下,通过高超的演技,把罗斯顿陷入险境后,那种绝望和希望并存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为求生存,自断一臂后的真实生理反应,完美的呈现在了荧幕之上。观众的注意力则被詹姆斯.弗兰克的表演牢牢抓住,与他一起感受着惊心动魄。

詹姆斯.弗兰科用一个人的表演撑起了一部电影。

《127小时》和詹姆斯.弗兰克

说起2019年最火的电影,《小丑》绝对算是其中一部。不过,伴随着它的热映,争议之声也是此起彼伏,无论对其评价是褒是贬,唯一受到全球影迷一致认可的,便是影片中杰昆.菲尼克斯那自我牺牲式的华彩演绎。客观的说,正是这种罕见的表演方式才点燃了全球观众对该片的热情。

提到小丑这个角色,相信大部分影迷还会下意识的想到另外一个演绎者,没错,他就是希斯.莱杰。英年早逝的希斯.莱杰用他不可复制的遗世之技,为漫威这个反派人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

杰昆.菲尼克斯和希斯.莱杰

现在,我们结合以上关于几位巨星的描述,不妨回过头来再去细细品味《艺术家》这部电影的片名,那么,我们能否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拍摄该片的真实意图,其实不是在讲这个故事,而是通过让.杜雅尔丹和贝热尼丝.贝乔以及众多参演者,在演绎这个故事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表演艺术。

结束语

演员是一个职业,表演是他的工作,但不是任何一个演员的表演都可称之为艺术。如何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将它提升到艺术的高度,真的需要不断的思考和努力。

在当今国内演员中,那些堪称奇葩的“数字先生和数字小姐”们,请尊重你们的职业,尊重表演这门艺术,千万不可再把别人辛苦写就的剧本台词用“1234”来代替,如果继续保持这种不如责任的态度,那么你与真正的表演艺术家之间,相差的可不止一个“圆周率”的距离!


文/抚琴观影

图/网络

感谢您的阅读!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