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河湖文化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展
大家好,感兴趣「如何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兴趣,兴趣的作用,以及兴趣的来源。今天我们谈谈兴趣的分类,以及如何培养兴趣。
我们可以从强度和指向两个维度对兴趣进行分类。
1、从强度上,兴趣分成三个层级
从强度上来讲,由低到高,分成三个层级,分别是爱好、职业兴趣、志趣。
①爱好:只是一种纯粹的喜欢,不管结果如何,都乐意去做,重点是享受这个过程。比如,你喜欢钓鱼,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约上几个钓友,跑到郊外的河边,坐上几个小时。即使最后没有钓上几条鱼来,也依然心情愉悦,乐此不疲。这就是一种爱好。
②职业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研究、揣摩、练习,形成职业能力。
还是以钓鱼为例,如果你不仅仅将其当做爱好,而是对钓鱼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学习如何才能引鱼上钩,研究鱼的习性,练习垂钓的技术,观看专业的书籍,把钓鱼当做一个职业,教别人钓鱼的技术和心态。
这样的兴趣强度就比爱好高了一个层级,兴趣有了从业能力的加持,就称之为职业兴趣。
③志趣:不仅仅是一种表层的兴趣,也不仅仅是有能力的积累,还有深层价值的驱动。
比如,袁隆平对水稻的研究,不仅仅是源于喜欢,更深层是致力于解决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用一生的时间,专注于寿司的制作,细致入微,追求极致,背后的价值是希望顾客吃上最好吃的寿司美食。
兴趣,有了能力和内在价值力量的加持,就成为了我们一生矢志不渝,又乐在其中的志趣。
2、从指向上,概略分成四个维度
四个维度,分别是:事物处理——心智思考、与人接触——与物接触。前两个和后两个,分别是两两相对的一组。
事务处理:喜欢做具体的事务,有明确的绩效指标或者统一的标准。比如,有的人喜欢财务,精细地处理各种数据,准确无误地打理公司的钱财。
心智思考:喜欢从事抽象的思维活动,特点是概括,抽象、难以量化,有多元标准和创意。比如,有的人喜欢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追寻人生的真理。
与人接触:工作中喜欢和人打交道,需要在沟通交流中完成任务。比如,有的人喜欢做心理咨询,因为工作中能够和人进行深度的链接。
与物接触:工作中喜欢和物打交道,不太喜欢与人沟通交流。比如,有些人喜欢操作机械,玩弄各种工具得心应手,但是一到社交场合,就显得非常的拘谨,不自在。
3、从指向上,精细划分六种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教授,根据大量的观察研究,提出了兴趣的六种类型,帮助我们更加精确地看到自己的兴趣指向。
R(Realistic)实际型——动手能力强,喜欢使用工具或机器从事操作性工作。比如,驾驶车辆,体育运动。
I(Investigative)研究型——求知欲强,喜欢独立思考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比如,喜欢天文、物理、化学。
A(Artistic)艺术型——有创造力,喜欢表达,讨厌约束,崇尚自由。比如,喜欢画画,音乐,小说。
S(Social)社会型——对人热情,喜欢人际沟通,喜欢帮助、教育和服务别人。比如,喜欢教学,护理病人等。
E(Enterprising)企业型——喜欢影响说服别人,带领人完成计划,实现目标。比如,喜欢参与政治,管理企业等。
C(Conventional)传统型——喜欢有规则地做事,注重细节,乐于服从和配合。比如,喜欢整理物品,做事精细筹划等。
如果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兴趣指向,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外部有哪些符合自己兴趣的职业呢?
在这里,我们统整了兴趣的四个维度和六种类型,结合外部职业的环境、要求等特点,在一张图上,可以大致看到对应的职业类型。
这样在找工作的时候,就不会在一开始就跑偏了。
当我们理解了兴趣的强度三层级后,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出兴趣来。
①培养爱好。让自己先沉浸在足够多的感官刺激中,形成基本的认知,并产生想要尝试的冲动。比如,经常带着孩子去看画展,买一些绘画的图书给她,孩子就会慢慢想要拿起画笔尝试。如果孩子画出来,不管如何,家长都是在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兴趣就会浓厚起来,形成自己的爱好。成年人想要养成一个兴趣,同样如此。
②形成能力。在自己爱好做这件事的热情还没有消退时,寻找更多的资源,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地练习,在感兴趣的方向上,形成能力。通过展现,得到认可,如此一来,就会形成正向循环。能力会更强,兴趣会更浓。
③兑换价值。在感兴趣的方向上,培养出能力之后,就要找到兑换价值的方式。比如画画,可以将自己绘画的能力,应用工作中,创造价值;也可以举办画展,向更多的人展现艺术的魅力。当兴趣和内心的价值深度链接时,它就会成为你终身努力的志向,演变为你的人生志趣。
匹配论——在感兴趣的领域中,找到自己擅长的,尽量达成兴趣和职业的匹配。
生涯发展理论——如果当下的工作无法满足自己全部的兴趣,那么可以尝试在其他角色上满足,或者是放在下一个人生阶段去满足。
适应论——兴趣和工作不匹配时,要么提高能力,将来转换到感兴趣的领域去;要么降低期待,把兴趣当作业余爱好,玩玩就行了。
CIP理论——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做自己喜欢的,还是做自己擅长的,要基于现实的需要。
SCCT理论——有没有兴趣,需要去尝试才知道。
后现代主义——不管有没有兴趣,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何才能达成?
1、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地探索、尝试、认可、学习、强化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不要说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兴趣,只要我们开始尝试,兴趣就会慢慢建立起来。
2、你也许不是真的没兴趣。有些事情,是你体验过,了解过之后,得出自己不感兴趣的结论,这是真的没有兴趣。有些事情,是你没有体验、没有了解,因为不知道,所以“没兴趣”,这是假的没有兴趣。区分真假,关键是要去尝试和体验。
3、兴趣可以加速职业发展。有兴趣,就会激发内在动力,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想方设法地克服困难,无疑会加速职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别人看你很辛苦,你却感受到的是快乐。
4、不要错把爱好当职业。爱好,是在愉悦自己,无关乎能力;职业,购买的是能力,无关乎爱好。只有在自己的爱好上,锻造出能够被市场认可的能力,才能把爱好转变为职业,创造出价值。不要拿自己个人的爱好,去拼别人吃饭的本事。
张泉灵,曾在北大的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许多同学跟我交流时,说过这样的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终身事业呢?你是幸运的”。我通常是这样反驳的:
“如果你考大学的时候,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
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为了拿证多、学分好得的;
你求职的时候,不是挑选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
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回事,你从来没有在乎过你喜欢的,凭什么你会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并成为终身的事业呢?”
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关注我们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投入时间精力培养能力,这样才能把爱好做成事业,活出我们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