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大家好,直觉决策和理性决策「主要是根据决策人的直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进化论奠基人的达尔文,却在一次航行归来后,被一件人生大事烦得不行。什么事会难倒这个举世闻名的大人物呢?
结婚or不结婚?
面对这个人生的大难题,愁眉不展的达尔文,找出来了一张纸,在最上方写上“这是一个问题”,然后在下面,将纸分成左右两栏,左半边的顶部写下“结婚”,右半边的顶部写下“不结婚”,下面逐条列出对应的优势或好处(见下图)
然而,这样看似完美的决策方式怎么样?你有认真思考过,面对一件事时,我们该如何做出决策吗?
克里斯·布莱克在《决策好与坏》一书中告诉我们,决策不是科学,而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可以遵循的万能定律来不断创造价值。决策是对判断力的行使,而不是对法则的应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布莱克在书中都说了什么:
一、不要追求完美决策,因为它其实并不完美
其实,达尔文的决策方式我一点也不陌生,看着熟悉的那张纸,我回忆起了自己曾经做下的一个又一个决定:考研or不考研,跳槽or不跳槽,是他or不是他……
是的,这就是我认为最好的决策方式:理性、全面、客观。直到《决策好与坏》这本书,才颠覆了我过去十几年的认知。
首先,我们的脑袋不是计算机,所以无法穷尽罗列所有的优劣势,无法收集所有的相关信息;其次,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的做出决定,这也同时限制了第一条。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收集一些信息时,本来以为已经收集得相当全面了,当过一天或者过几天再看时,总会发现自己漏了某一条,而且往往这一条又显得特别的重要。
所以,布莱克告诉我们,不要追求完美的决策,我们更需要关照的是自己的内心所想,清楚了自己的目标后,圈定好一个范围,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选择即可。
现在,我们知道了决策无需完美,也不可能达到完美状态,那么,当真正处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时,我们又该如何做出相应的决策呢?
二、“家附近”的决策,尊重自己的直觉
“天啊,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也不知道,这就是一种直觉吧!”
这种对话总会时不时地出现在身边,我们称之为运气。
那么背后有什么逻辑支撑吗?布莱克也鼓励大家在“家附近”(在这里,家附近并不代表一定是在家附近,而是泛指你所熟悉的领域)的决策,可以大概率地遵从自己的直觉。为什么呢?
因为“家附近”的决策,往往具有下面的特征:决策频率比较高,所以我们对决策的流程很熟悉,可以本能地迅速反应,并轻车熟路地予以应对。
而直觉式学习正是从经验中提炼的,从最开始嗅到麻烦的气味,然后按照经验迅速执行已有的程序。这其中可能会有某些偏差,直觉会有一些小的创造性,并用直觉直接检验逻辑分析,而不需要在对逻辑分析进行一番繁琐地推理,所以可以更快地找到行得通的解决方式。
以上所说的就是在“家附近”的决策方式,那么当我们远离家门时,又该如何决策呢?
三、“离乡背井”做决策,学会构建属于自己的新地图
“家附近”的决策轻车熟路,但“背井离乡”可就没这么轻松了,而且可能充满了凶险。
布莱克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安东尼·费雪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依靠一笔赔偿金和20枚鸡蛋,发展到每周可以生产加工50万只鸡的大型食品公司。
然而,在安东尼·费雪把这家公司卖掉后,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这次他选择的是海龟蛋,信心满满准备将海龟肉送到大众的餐桌上。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费雪变成了一个穷光蛋。
布莱克借此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处在“背井离乡”(也就是我们不熟悉的领域)的决策时,因为失去了自己的经验系统,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借力。
我们可以选择追随该领域已经成功的人,去复制他的经验;也可以选择聘请一位向导,让专业人士为我们的决策保驾护航;最关键的,是我们可以借助前面两者的力量,加速学习,快速构建该领域的知识体系,也就是绘出属于自己的新地图。
这样,“他乡”有一天也会变成“故乡”。到那时,在做决策时,我们又可以跟着直觉走了。
写在最后
到这里,简单地和大家介绍了《决策好与坏》书中的内容,但这仅仅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决策没有可以遵循的万能定律,即使“家附近”的决策,直觉也会在某些时候犯错,这种时候我们又该如何规避呢?
布莱克通过精选的十五个案例,穿插着扑克牌游戏、商业管理竞争、金融理财投资等,将决策的那些事娓娓道来,在轻松的氛围中刷新我们的价值观。
就像达尔文的人生大事,他在一系列的分析后得出结论,并郑重地在纸的底部写下“结婚、结婚、结婚,证明完毕”。然后第二年他就娶了自己的表妹,之后生了十个孩子。
不过,这只能证明,他依据分析过程做出了决策,但并不能说明,这就一定是个好的决策!所以,决策无所谓好与坏,在于关键时刻,做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