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北京曹氏风筝传承人「非遗风筝」

时间:2022-12-25 14:37:09 来源:光明网

大家好,北京曹氏风筝传承人「非遗风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千龙网讯(记者 刘美君)人间二月天,正是惊蛰和春分时节。民间有“惊蛰到瘟疫跑”的说法,同时春分也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

今年49岁的李世华,是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李家坟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氏风筝的第三代传承人。这位非遗传承人为此次新冠疫情创作了曹氏风筝新品——肥燕风筝“喜上眉梢”“喜上眉梢春飞燕,碧水蓝天舞翩跹”他希望用非遗文化中美好的喻意和憧憬提振人们的抗疫信念,为疫情防控战斗起到积极的作用。

李世华这次为抗疫新做的纯手工精品风筝“喜上眉梢”,风筝骨架和画面长26公分,是一款将纯手绘的风筝糊在骨架上的经典传统风筝,寓意“春暖花开抗疫胜利”。

“喜上眉梢”系曹氏风筝工艺中的代表作之一(肥燕),制作时骨架需选用三年生毛竹,在有经验的传承人的原料选取中,经过选竹,劈竹,刮竹,烤竹,绑扎,再在阴凉处阴干至少一年以上,至水分挥发合适,否则将会产生汗不去透型必还现象。风筝每只翅膀中画有两只喜鹊,象征着“四喜”,同时又画有梅花,喜鹊站在梅花盛开的枝头,用梅花的“梅”谐音眉毛的“眉”,寓意着生活很高兴、喜气,腿上面画有蝙蝠和寿桃,象征“幸福”和“长寿”。风筝的画面以蓝色为基底,象征碧水蓝天下,北京最美的乡村——李家坟村的环境美、人文美;画面中的腊梅,寓意一线工作者犹如寒冬腊月盛开的梅花,傲骨风雪,坚韧不拔;而喜鹊则是寓意胜利的明天。

作为曹氏风筝的非遗传承人,春节期间李世华正在工作室构思一幅描绘春节喜庆的风筝创意时,听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积极主动地参加上庄镇李家坟村社区、村卡口防控疫情值守,近一个月来始终坚持值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每日值守夜班。在日常的防疫值守之余,李世华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制作风筝,他把深厚的情感倾注于笔端和刀刃、铺陈在绢纸和竹篾上,创意制作出春燕风筝,一共花了半个多月才完成了作品。

他介绍:曹氏风筝共有14大类,像斗尖风筝、拍子风筝、软翅风筝(蝴蝶、鹰、蜻蜓等)、沙燕风筝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沙燕,沙燕是咱北京风筝的代表作,而沙燕又分肥燕(男)、瘦燕(女)、青年燕等。曹氏风筝工艺的骨架是严格按照曹雪芹风筝艺术图谱的歌诀比例尺寸来制作的,每只风筝都不一样,最经典与传统的造型,均来自《南鹞北鸢考工志》的手稿设计。曹氏风筝的制作手法也起源于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扎、糊、绘、放的手艺被传承人沿用至今,并把这“四艺”作为传承人的基本手艺。

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文化传承,曹氏风筝的手艺人们至今仍采用纯手工制作的方式。这意味着,即便是手掌大小尺寸的风筝,其从骨架搭建到制作出成品也需要3至5天的时间。整个过程,通常由两个人配合完成,一位主要负责绘画,另一人负责风筝骨架的制作。李世华说:“就拿上色这部分来说,曹氏风筝需要一层一层地上色、绘画,必须等到下面一层的颜料干了之后,再去画下一层,否则颜色会晕染在一起。”这次因为值守工作,制作时间更长了。

新品肥燕风筝“喜上眉梢”,喻意是像男人般健壮,抵御疫病的侵袭,并憧憬抗疫胜利之时人们喜上眉梢的欢乐情景,他同时告诉大家:春天来了,野外景色怡人,希望大家能够多放放风筝,增强体质抵御疾病,还能够陶冶情趣心情愉悦。

李世华说:“我用春燕风筝‘喜上眉梢’向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致敬。无论疫情多么可怕,无论战斗多少艰难,我们都会像风筝春燕一样,冲破遍布乌云的天际,迎接胜利的曙光,美好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附注:曹氏风筝工艺源于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撰写《红楼梦》的同时留给后世的另一部巨作——《废艺斋集稿》。《废艺斋集稿》共八卷,其中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中详细记载了南北风筝的扎、糊、绘、放四种技法,堪称中国最早的工具书。同时更因其著书之意是为了帮助残疾朋友于景廉谋求生存的一门手艺而让曹雪芹的人文情怀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2007年,为保护曹氏风筝传承,关心残疾人就业和培养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上庄镇李家坟村成立曹氏风筝工艺坊。2008年,曹氏风筝四米高肥燕风筝作为奥运会开幕式背景被选送。2011年5月,“曹氏风筝工艺”被正式录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5月,曹氏风筝正式录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