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脊梁(书画篇)·走向世界的共和国文化大使·张庆祥作品展
大家好,美国末日和我是传奇「末世大回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玩主机游戏的人都知道,最近的大新闻是《The last of us 2》口碑崩塌,游戏媒体高评分,而玩家口碑差评两极分化。
《The last of us》系列的正确译名是《最后生还者》,第一部作品在获得了共计30个媒体的满分,和很多人一样,作者本人买PS4游戏机后玩的第一个游戏就是它。
回过头来看,这部游戏除了出色的操作和气氛设计外,感人的剧情和恰到好处的代入感是最大的亮点,玩家在游戏时是真的能体验主角乔尔那死灰复燃的心态变化的。
但随着第二部推出后玩家口碑的崩塌,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人不怀好意的叫另一个译名《美国末日》了。
一部曾经因为剧情深度被读者捧上天的作品,二代作品却因为剧情逻辑不合理被玩家愤怒谴责,这也是“成败萧何”了。
什么是末日废土题材?
在文学上有另个名称:后启示录。属于后启示录类型的文艺作品通常设定在现有的,已知的人类文明因为某种特别的原因而突然终结(常见原因包括大范围天灾,全面核战,外星人入侵,生化人或机器人暴动,技术奇点),现有的物质水平和科技水平全面倒退,在这样的设定背景下来构建故事。(借用知乎某回答)
不仅仅是被称为“第九艺术”的游戏,在二战以后美国出品的电影和电视剧中,末日废土题材也一直都是创作的热门。电视剧方面有《行尸走肉》(我跟丧尸元素相比其废土元素更重一些)。电影方面也公认的经典《我是传奇》,游戏方面就是《辐射》以及《最后生还者》系列了。
《我是传奇》
2007年出品的《我是传奇》,在废土流电影界中的地位更甚于《最后生还者1》,但实际上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在1951年就荣获科幻小说的大奖—(国际幻想奖。威尔斯密斯主演这部电影其实已经是第四次被搬上电影大屏幕,而主要剧情也做了很大幅度的修改。
故事讲述由于不明原因瘟疫的出现。人类文明被摧毁,只有少数人幸存。生物专业硕士伊舍伍德与少数幸存者开始了拯救人类和建立新文明的艰难旅程。作者将末日生存故事同发人 深思的细节有效地结合,不仅描述了末日幸存者如何求生,还对灾难给生存者带来的有关种族、社会和伦理等方面的困惑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部作品写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可能是最早一批描写瘟疫毁灭世界的废土流小说。
《邮差》
同样被改编成电影的《邮差》,小说原著在1985年曾入围“星云奖”和“雨果奖”,同时获得美国图书馆协会荣誉奖。
讲述核战后几十年的美国,已经倒退至工业时代以前,马匹再次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各个城镇由于缺乏交通交流各自为政,统一的联邦政府不再存在,掌握火器的匪帮四处横行阻拦着人类文明的再生。
主角本是一名流浪汉,机缘巧合下捡到了核战前一位邮差的衣服和行李,于是阴差阳错的开始扮演邮差角色,结果弄假成真,遍布大陆的邮差系统恢复,终于促成人类文明在北美大陆的复兴。
这部电影构思巧妙,景色优美,人物塑造真实可信,结局光明充满希望。可以说是废土流中少见的“正能量”作品。
《末日之舟》
1988年的《末世之舟》讲述的是美俄爆发核战争造成世界毁灭,一艘恰好在巴伦支海巡逻的驱逐舰 DDG80上的舰员成为少数幸存者,他们如何求生,如何在世界毁灭后生存下去,最终找到未受核污染之地的故事。
明眼人看出来了,这不就是2014年的科幻美剧《末日孤舰》么。
《微光之城》
2003年的原著小说讲述一场战争引发全球性的巨大劫难,世界陷入一片令人绝望的黑 暗之中。为了 生 存,人 们 不 得 不 将 发 展 的 空 间 转 入 地下,从而建造出地下城市,依靠巨大的发电机来维持黑暗中的照明。然而地下城市的基础设施日益老化,电力的供给严重不足,年轻的主人公莉娜和其朋友设法破解了由这座地下城市设计师留下的关于如何逃离该城市的密信,成功地将市民转移到安全地带。
以上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已经发现,好莱坞同样有创意枯竭的问题,21世纪以来翻拍的科幻故事,其实也是在吃老本---二战以后的几十年其实是个黄金时代-不少故事创意其实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已经有了,电影业如此,而身为小弟弟的游戏业更是如此。
那说了这么多,美国人为什么这么爱末日废土流的作品?
原因一:核恐惧
可以注意到,最早的末日废土流小说基本都是起源于1945年以后,也多是以原生形态---核战为背景,众所周知,美国本土在建国后从未遭遇大规模攻击,所以核战的对美国人造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
不是么?虽然各个国家都恐惧核战,但大家有无注意到,即使是正面挨过两枚核弹的日本,也没有像美国人那样,私人核掩体的生意做得如此火爆的。
供家庭使用的美国私人核掩体
原因二:宗教影响———“末日情结”
“世界末日”是新约圣经《启示录》中重要的原型意象。基督教认为,人类罪行滔天时,上帝终将对尘世的人们进行末日审判。美国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意识的移民国家,宗教气氛之浓厚超过了大多数欧洲国家,所以“世界末日”的说法,本身在美国就有大批信众。
有强烈宗教内涵的《艾利之书》
原因三:美国现实社会的脆弱性和人民的信心
如果你问各国人民最怕什么,中国人可能最怕饥荒,而美国人最怕的可能是停电。
“我得出的结论是,电网是关键所在。如果因为经济崩溃或恐怖袭击导致电网中断,所有的城市都将垮掉。”------------------------------ 美国作家 詹姆斯·韦斯利·洛尔斯
最近美国出现的抢劫骚乱让全世界人民开了眼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难以想象在这个发达国家,有着这么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大城市底层民众,无论肤色,居然会趁机搞出“均贫富”的事。
美国作家詹姆斯·韦斯利·洛尔斯曾说:
不管是洛杉矶、纽约,还是芝加哥,水源地都在数百英里之外,一旦缺水,或者断粮、断电,只要很短时间,骚乱就会出现在这些城市的街头。我们的现代社会很脆弱,它高度依赖错综复杂的物流网络,来为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
事实会不会像他说的这么严重?其实并不一定。
但我们知道美国是个历史很短的国家,在历史美国人民经受的唯一的大规模内战就是南北战争。虽然南北内战的损失并不小,但毕竟时间太过久远,美国的国情比起当时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北内战的时代美国几乎没有大城市。
所以,和中国人民在历史上数次目睹盛世凋谢,乱世来临的情景不一样。美国人还真的对“乱世”没什么概念。正由于没概念,所以他们才会自己吓自己,告诉自己一旦失去秩序,社会就不能恢复了。
福建土楼---中国的乱世生存智慧
而“末世”,不就是“乱世”的放大么?
所以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出很多美国拍摄的末日剧很不靠谱:大多数时候这些电视剧或者电影中,主角和敌人都不需要为搞到子弹和食物发愁-----------在中国人来说本身就很不可思议:之所以丧失社会秩序,不就是因为食物匮乏么?
又有食物又有武器,怎么还会有人出去抢劫呢?
按中国历史的经验,乱世中那些掌握粮食和武器的地方豪强,怎么可能怕那些以抢劫为生的盗匪?而地方豪强的壮大,最终结果就是出现全国统一的“天命者”。
原因三:生存主义的影响。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生存主义是一种积极应对未来潜在危机的个人和集体的生存运动。我们前面提到的美国作家詹姆斯·罗尔斯被称为”生存主义教父“,是这种生活哲学的引领人物。
詹姆斯·韦斯利·洛尔斯,1960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利弗莫尔,祖辈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拓荒者。一九八四至一九九三年间,毕业于圣何塞州立大学的洛尔斯在美国陆军情报处服役,将近十年的情报生涯让他得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多个国家的社会问题。在此期间,洛尔斯完成了他的第一本小说《爱国者:一本关于即将来临的大崩溃的生存传奇》(在国内出版时被翻译成末日爱国者),描述了未来恶性通货膨胀和社会经济体系崩溃之后的场景。
“生存主义”的内涵中有根深蒂固的对美国联邦政府的不信任。在美国,对联邦政府的不信任,并不等于不爱国,可能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那个开火车去撞击医疗船的事件。
“生存主义教父”詹姆斯·韦斯利·洛尔斯的思想就比较接近共和党,坚信“小政府才是美”理念,在他看来,美国末日的来临,最大的可能是联邦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和赤字政策,在他的小说中,反派角色是“联邦军和联合国军队”。而正面角色则是居住在小城镇的普通美国人。
火车司机的行为逻辑其实对美国人来说并不奇怪
我们看看《最终生还者》第一部的剧情就知道了,在最后部分,主角的敌人不是丧尸,而是实验所里的士兵和科学家,这些人其实代表着美国人民不信任的美国联邦政府:会不会因为“更大的目的”而牺牲普通人?”
为什么要花费巨资买私人核掩体?因为中产阶级美国人认为关键时刻他们的政府靠不住,不太可能保护他们的财产和生命,而容易称为自身生活方式的破坏者。所以美国人坚持持枪自由,坚持联邦政府干预地方事务是违宪的,并将中央集权这种事天然看成是邪恶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为末世下生存做好准备,美国人在末日废土流的游戏和电影中幻想着未来,准备着未来。
这也许才是美国人这么喜欢这种设定的真正原因。
参考资料:
《末日爱国者》
《当代美国后启示录小说创作与研究评析》
《谁人之殇_——后启示录电影的末日书写与文化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