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詹庚西及其花鸟画艺术
大家好,如何理解中国画气韵生动「中国画气韵」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王振鹏《伯牙鼓琴图》
中国画论参考资料
第二部气韵生动
董其昌作品
一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战国《荀子·王制》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战国《孟子·公孙丑上》
其为气也,至上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战国《孟子·公孙丑上》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赢。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战国《庄子·外篇》
天地,含气之自然也——汉·王充《论衡·谈天篇》
精神本以血气为主,血气常附形体。一一汉·王充《论死篇》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魏·曹丕《典论·论文》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局部)
二
六法者何?
一、气韵生动是也。
二、骨法用笔是也。
三、应物象形是也。
四、随类赋彩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
六、传移模写是也。一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序》
颇得壮气,陵跨群雄。(评卫协)神韵气力,不逮前贤。(评顾骏之)非不精谨,乏于生气。(评丁光)
体韵遒举,风采飘然。(评陆绥)力道韵雅,超迈绝伦。(评毛惠远)情韵连绵,风趣巧拔。(评戴逵)一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
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一一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
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一一五代。荆浩《笔法记》
图画之要,与子备言: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一一五代·荆浩《笔法记》
六法之内,惟形似、气韵二者为先。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一一西蜀·欧阳炯《蜀八卦殿壁画奇异记》引自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上
凡用笔先求气韵,次采体要,然后精思。若形势未备,便用巧密精思,必失其气韵也。一一宋·韩拙《山水纯全集》
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乃为合作。若形似无生气,神采至脱格,皆病也。一一明·王世贞《艺苑巵言》
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潇洒风流谓之韵,尽变穷奇谓之趣。一一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
張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図以线描和墨块晕染为表现方式
六法首重气韵,次言骨法用笔,即其开宗明义,立定基础,为当门之棒喝。至于因物赋形,随类傅彩,传摹移写等,不过人学之法门,艺术造形之方便,人圣超凡之借径,未可拘泥于此者也。一一现代·陈衡恪《中国文人画之研究》
明谢肇制云:古人言画,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写形,四曰随类傅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此数者何尝道得画中三昧,以古人之法而施之于今,何啻枘凿,愚谓即以六法言,亦当以经营为第一,用笔次之,傅彩又次之,传模应不在画内,而气韵则画成后得之。一举笔即谋气韵,从何著乎?以气韵为第一者,乃赏鉴家言,非作家言也。一一清·邹一桂《小山画谱》
画有‘六长’(注;此与宋·刘道醇所谈之‘六长’不同),所谓气骨古雅,神韵秀逸,使笔无痕,用墨精彩,布局变化,设色高华是也。六者一有未备,终不得为高手。一一清·盛大士《溪山卧遊录》
气端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发于无意者为上,发于意者次之,发于笔者又次之,发于墨者下矣!一一清·张庚《浦山论画》
惟因性灵与感想所发挥而出者方有个性之表现,气韵即自然发生,所以历来大家之画,各人有各人之风格,亦即各有其气韵。——余绍宋《中国画之气韵问题》
荆浩雪景山水圖
三
当其下笔风而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邓椿《画继》引苏轼语
盘礴脾睨,乃是翰墨家生平所养之气。一一明·释道济《大涤子题画诗跋》
气韵生动与烟润不同。世人妄指烟润,遂谓生动,何相谬之甚也!盖气者、有笔气,有墨气,有色气,而又有气势,有气度,有气机,此间即谓之韵,而生动处又非韵之可代矣。一一明·唐志契《绘事微言》
六法中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板呆矣。气韵由笔墨而生,或取圆浑而雄壮者,或取顺快而流畅者,用笔不痴不弱,是得笔之气也。用墨要浓淡相宜,干湿得当,不滞不枯,使石上苍润之气欲吐,是得墨之气也。不知此法,淡雅则枯涩,老健则重浊,细巧则怯弱矣,此皆不得气韵之病也。一一清·唐岱《绘事发微》
徐渭作品
画山水贵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也,是天地间之真气。凡物无气不生,山气从石内发出,以晴明时望山,其苍茫润泽之气腾腾欲动,故画山水,以气韵为先也。一一清·唐岱《绘事发微》
气韵生动为第一义。然必以气为主,气盛则纵挥洒,机无滞碍,其间韵自生动矣。杜老曰:‘元气淋漓幛犹湿’,是即气韵生动。一一清·方燕《山静居画论》
气韵生动,须将生动二字省悟,能会生动,则气韵自在。一一清·方薰《山静居画论》
六法中第一气韵生动;有气韵,则有生动矣!气韵或在境中,亦或在境外;取之于四时寒暑,晴雨晦明,非徒积墨也。墨太枯则无气韵,然必求气韵,而漫羡生矣。墨太润则无文理,然必求文理,而刻画矣。凡六法之妙,当于运墨先后求之。一一明·顾凝远《画引》
笔底深秀,自然有气韵。一一清·蒋骥《传神秘要》
画家气韵各有分别,大家魄力雄浑,骨格劲逸,气韵从沈着中透露。名家蹊径幽秀,姿态生动,气韵于轻逸处发现。在画者出之无心,目者不禁击节称赏,乃为真气韵。此笔中之气韵,即云林所谓胸中逸气也。功夫到神化时,方能有此境界。如专于墨中求气韵,殊失用笔之妙,为门外伧夫。一一清·秦祖永《桐阴画诀》
画用焦墨生气韵。一一明·汪砢玉《珊瑚网》
用墨用笔,相为表里;五墨(干、黑、浓、淡、湿)之法,非有二义,要之气韵生动,端在是也。——清·王原祁《雨窗漫笔》
荆浩匡盧圖
四
画有逸方,巧变锋出……天挺生知,非学所及。(评姚昙度)一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
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法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尝试论之: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一一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
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一一明·董其昌《画旨》
潘子辈学余画,视余更工,然皴法三昧,不可与语也。画有六法。若其气韵,必在生知,转工转远。
一一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绘事必以微茫惨淡为妙境,非性灵廓彻者,未易证入。所谓气韵,必在生知;正此虚淡中所含意多耳!其他精刻偪塞,纵极功力,于高流胸次间何关也。一一明·李日华《紫桃轩又缀》
笔墨可知也,天机不可知也;规矩可得也,气韵不可得也。
一一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
有书卷气,即有气韵。一一清·蒋骥《传神秘要》
士大夫之画,所以异于画工者,全在气韵间求之而已。历观古名家,每有乱头粗服,不求工肖,而神致隽逸,落落自喜,令人坐对移晷,倾消尘想,此为最上一乘。一一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
有一种画,初入眼时,粗服乱头,不守绳墨,细视之,则气韵生动,寻味无穷,是为非法之法。惟其天资高迈,学力精到,乃能变化至此。画中理气二字,人所共知,亦人所共忽。其要在修养心性,则理正气清,胸中自发浩荡之思,腕底及生奇逸之趣,然后可称名作。一一清·王昱《东庄论画》
昔人谓气韵生动是天分,然思有利钝,觉有后先,未可概论之也。委心古人,学之而无外慕,久必有悟,悟后与生知者殊途同归一一清·方薰《山静居画论》
附:重新思考什么是‘气韵生动’原题; 「気韻生動」とは何か--中国水墨画の奥義」什么是「气韵生动」--中国水墨画的奥秘
作者:旅日艺术家满柏内容提要
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把「气韵生动」理解为作品的精神气质方面的东西。这种解释含义不清,没有明确「气韵生动」的本质,也就无法引导人们用概念的方法分辨一个作品是否具有气韵生动的特征。
本来五代画家[笔法记]作者荆浩对「气、韵」的解释已经比较清楚,但后来者或者出于误解,或者为了给文人画披上神秘的外衣,用「心」和「神」的概念解释「气韵生动」成为主流。对此,我以荆浩的论述为根据,从中国画的技术和制作方法方面解释和还原「气韵生动」的本意。并用现代心理学成果证明,中国画追求「气韵生动」的表现是此画种的本质需求。由于气韵生动完全可以依赖于技术处理而得到,于是,文人画和棋艺具有了类似的游戏特质。
此文是讲座幻灯片的文字说明。根据日文稿重新整理。有改动和省略。数字为幻灯页码。由于键盘问题,有些标点符号未改变。有些词句为日文写法。
1 什么是「气韵生动」?--中国水墨画的奥秘
2「气韵生动」是判断中国書画優劣的最高基准。一般认为「气韵生动」是指作品の品性或精神面貌、此说法无法区分东西方艺术的差别,无法给予「气韵生动」以科学解释。满柏首次根据水墨画制作方法对此重新解释。
3「气韵生动」的出处
4「气韵生动」是南斉画家・評論家謝赫的画论『古画品録』中论述的6種法則的第一条。
謝赫(Xie He、生没年不詳)、活跃于中国南北朝時代的斉和梁之间。謝赫发展了顧愷之的传神画论,所著『古画品録』是中国史上最早画论。之后的画家和評論家大都信奉此論,并在此論基础上发展。
5“气韵生动”的含意
“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气韵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
——中国百度百科
芸術作品に気高いやがと表現されていること。また、絵画や他の芸術作品などに、生き生きとしたやがあり、にあふれていること。
——from日本goo辞書
生命力,精神气质,情趣,风格是中国与日本对“气韵生动”含意的共通的理解。
6 作品的生命力,精神气质,情趣,风格是什么?
所有优秀作品都可以用这些词句描述,我们无法把握气韵生动的本意。
这些描述都是倾向于精神方面,含意不明,无法界定。
为了正确理解,首先考察一下謝赫如何评价其他人作品的。
7 『古画品録』给当时的画家排了位。
謝赫根据六法把当时著名画家27人从第一品到第六品进行了分类论评。第一品有陸探微・曹不興・衛協・張墨・荀勗5人,顧愷之属于第三品。
8 謝赫评论的画家的作品多数已不存世。
9 後世对顧愷之评价很高,而且有存世作品。他的作品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气韵生动?
10 女史箴图--顧愷之
顧愷之(344年?-405年?)中国・東晋時代的画家。
謝赫认为顧愷之的画「格体精微。筆無妄下。但蹟不逮意。声過其実」。唐末的張彦遠对謝赫の评论予以订正,认为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呉道玄都应该属于第一品。
11 洛神賦图(部分)
12 解释「气韵生动」的常用词句
内在的,神气,韵味,生气,节奏,活力,神韵,人品,表现,性灵,主观情怀,物我交融,人品,胸怀,气质,才情,精神境界的显映,精神气质和性格,夸张,非写实,写意的,神似,物象的内在精神,生命、精神之力量,清远,空阔,虚无,情操,空白,联想,回味。等。
--这些词句都是让你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词句。
13 江戸時代写生派画家丸山应挙的观点
「絵画とは、物象写すことにより精神を伝えることの出来る術である。豪放磊落とか気韻生動とかいったものは写形に熟達したのち自然に表現できるものだ」
译文;绘画以写物来传神,豪放磊落或气韵生动都是写形能力熟练后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
可见日本人的理解和中国人基本一样。
14 江戸時代写生派画家丸山应挙的作品
根据中国人的评价标准,他的画比较匠气,难以归类到气韵生动一类。
(下面的作品被评为日本国宝)
15 古今中外任何优秀作品都可以用生命力,活力、联想等词汇表述。把气韵生动仅仅解释为精神和品格无法让我们真正理解气韵生动。
我们看几张西方绘画杰作是否属于气韵生动。
波提切利的「春(La Primavera)」
杨・凡・艾克「阿尔诺切尼夫妻像」
格尔尼卡毕加索
这些作品根据上述词汇表述,都堪称是气韵生动的作品。但按照传统观点就不能说是气韵生动。
为什么?
16 其实,很多中国画家也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気韻生動」
清代画家龚贤就批判过当时有的画家认为画山有云就是气韵生动。
17 中国绘画的特点
想理解气韵生动的本义,还是先从中国绘画的特点开始考察
中国绘画的表現方法:
線描。
書画同源。
重视传统。
山水画受到尊崇。
材料:
筆(硯)、墨、絹、紙。
18 中国的山水画很早就成为独立画种。欧洲15世纪之后山水画才开始发达。
中国书法在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
19 重视传统。表现方法千百年来没有本质变化。
龚賢(1618—1689)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
20 关于气韵生动荆浩如是说
荆浩的「筆法記」
凡筆有四勢,謂筋、肉、骨、气。
筆
1. 絶而不断,謂之筋。
2. 起伏成實,謂之肉。
3. 生死剛正,謂之骨。
4. 跡画不敗,謂之气。
满柏评语
,拿一只不太出油的圆珠笔在纸上画道线,这道线就是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这就是跡画不敗。当然中国画里,这不是一根线的状态,而是一块墨色。
21 荆浩的“六要”
気、韻、思、景、笔、墨
1. 気者,心随筆運,取象不惑。
2. 韵者,隱跡立形,備儀不俗。
3. 思者,刪拔大要,凝想形物。
4. 景者,制度時因,搜妙創真。
5. 筆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不質不形,如飛如動。
6. 墨者,高低暈淡,品物淺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筆。
满柏评语,所谓象,和星象类似,许多有间隔的要素组成的模糊形象。气在这样的形象里面。
韵也具有类似特征。既有形象却不明确,这样的样貌才非同寻常。
22荆浩亦说
夫病有二:一曰无形,一曰有形。
有形病者,花木不时,屋小人大,或树高於山,桥不登於岸,可度形之类也。是如此之病,不可改图。
满柏评语,这是写实问题,来自对形象和经验的比照。作品里的真实和现实里的真实发生乖戾,人们无法把意识集中到审美方面,此为有形之病。
无形之病,气韵俱泯,物象全乖,笔墨虽行,类同死物,以斯格拙,不可删修。
满柏评语,这是画面构成问题。无形并非真的无形,而是笔墨之形。因为不是具体事物的形,所以无法命名之,也许应该称之无名形。因为荆浩提到物象一词,无形不能理解为一个孤立的色块,而是画面中许多色块共同形成形,对于这种形,我们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所以,气韵=无形=画面结构。
(这里,等号是类属关系,不是等同关系。)
23 其他画家的观点
董其昌
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質毕肖,則无气韻;彩色毕具,則无筆法。
徐渭
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無?)五指裁。
蘇東坡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在此可以看到,古人认为逼真和气韵是一对矛盾的要素。
西方绘画,因为写实性,即使形象生动、画面充满活力,因为太逼真,不符合中国古人对气韵生动的界定。
对写实的不同理解是东西方绘画的重大区别。
所以,「气韵」=非形似
24 不能忘记气韵的这两个本来含意。
「气韵」=无形
「气韵」=非形似
25 气韵的「韵」是什么?
《説文》释:「和也。」《玉編》曰:「声音和曰韵。」
《文心彫龍·声律》:「同声相应谓之韵。」
韵是由相似性而产生的呼应关系。
「書画以韵为主」 (黄庭堅)、「言有尽而意无穷」(苏东坡)、「有余意之谓韵」(范温)
韵是余韵。
满柏评语,古诗讲究押韵,依靠的就是同声。押韵必须是两个以上且有间隔的词。
绘画也如此,墨色需要间隔,需要分断。而余韵从某种意义说是一个类似推理的结果。看到123我们会想到后面是4。如果只有12,后面是3的概率就小多了。在绘画方面,被遮挡的形象是制造余韵的很好方法,比如犹抱琵琶半遮面。触景生情也是余韵的一种,和气韵生动里的韵远了些,但今人在谈气韵生动时,只看到这一点。
从本质上说,气韵就是画面的和谐。两个相接的形似的要素无法成韵。必须有隔断才可。而且只有两个要素也不行,必须要很多具有类似性的要素贯穿作品的全部画面。
所以,从全体性角度看,用心理学的话说,「气韵」=完形(格式塔),即对画面整体性的追求。
26 北宋郭若虚的观点
「气韵」=心
【图画見聞志】凡画,气韵本乎心,神彩生于用筆,用筆之难,断可識矣。气韵非师。
郭若虚认为气韵在于人品。「人品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
满柏评语,这也许就是对气韵误解的开始。
27 中国思想里的关键词句
心、神、気
无论什么东西,用心、气、神等字句一解释,万事皆休。
28 「气」字的起源
人之生,气之聚也,天下万物皆在于一“气”--《庄子》
气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到。
29 “气”的学说
气的学说影响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
哲学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芸術
气韵生动、形神兼備
中医学的气,武術的气,道家的气
生活中的气
景气、元气、气象、风气等。
30 芥子園画谱
我们会注意到,所有不同植物,外形结构基本一样。
31 枝干无论粗细都是鹿角形的演变。
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树的造型。
32 分形几何图形也是无数个类似形的重复,这点和中国水墨画里的造型是一致的。
33 分形几何构造看起来漂亮。
分形几何图形是许多连续的相似形
34 传统的中国絵画本质上就是分形几何构造。此画面里有无数个鹿角形构造。
周文靖--古木
35 这张也是分形几何构造。倪瓒作
36 画面里有无数红线标示的构造。松树叶也是。
37 重墨处可以看到欲连还断的红线标示的网状结构。
38 如果模糊地看这幅画,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图像。
这个应该是「気者,心随筆運,取象不惑。韵者,隱跡立形,備儀不俗。」中的「象」
墨色不是相连的,但看起来是相连的。这应该是「迹畫不敗,謂之気。」中的「気」
39 气韵是无形。无形不是没有形。而是,
1,无法命名的形。前面说明过,
还有一种是
2,模糊形。即画面里的构造。
小结
无形不是被描绘对象的具象,而是墨色的浓淡之形。
--(一般人看画时、只见樹、山、人、石,不会注意画面的墨色分布和形状)
形成气韵的形不是一个单纯的形,而是由[心--观画者]连接起来的许多个形。
对气韵的追求符合認知心理学所说的完形。气韵是实现画面完整性的一种方法。
--气韵符合視覚感知对対象进行群化的心理需求。
气韵的形成需要形和形之间的空白,只有中国画才利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空白就难以形成气韵。
精细的写实描绘容易使视觉集中到具体的描绘对象的形像上,不利于人对墨色形态进行群化处理的心理需求。只有对对象形象的淡化处理,气韵的表现才能走上审美意识的前台。所以,气韵在非形似的描绘方法上更容易实现。明白了这点就会明白,古人绘画人物造型简单而千篇一律的原因了。
40 气韵本质上来自表现方法和技法。
因为前述无形的本质含义,尤其无形的不可名特征,气韵非常不容易被人理解。
因为气韵也是完形,属于人的认知心理现象,是人的本质需求,所以郭若虚说[气韵非师]。(即生来具有的。)
因为对心、气、神等概念的滥用,我们陷入神秘主义。反而误解了对气韵的本来面目的理解。
41認知心理学的完形概念
西式思维是根据有连接的形态把握对象。
中式思维是根据不连接的形态把握对象。看到中间的正三角形时的意识过程与感受到气韵是一致的。
完形意即「模式、形状、形式」等,意思是指“动態的整体(dynamicwholes)”
42 完形心理学家的发现
视觉认识的几个基本原理
接近律、相似律、闭合律、连续律
43 单纯的形组合后会生成许多新形。两个红圈内的形因为类似会被看成一个整体或一个形。但因为周围其它形的存在,我们无法察觉。这也是[无形]的一种。
上面两个图叠合后,画面就会变得十分复杂。三角形和圆是有形,其他都是无形。这些无形是不上升到意识表层的。但是形成记忆的实体。
44 认识行为的本质
信息的群化过程。
信息的阶层化过程。
无论感性还是理性都遵循上述两点。所以感性认识才能顺利上升到理性认识。
群化和阶层化都有无数种可能。但只有一个方法对大脑来说最省力。即最简单的群化和最单纯的层次关系,这就是和谐和秩序,而这也是美的本质。所以,美感就是来认识行为对最好的认识途径的选定。
45 下面根据視覚原理对绘画进行考察
根据类似率,近接率等原理看此画,同一黄色蓝色的部分会构成一个整体。因为它们都具有类似性。
但因为分隔太远,所以是[无形]。如果我们离得远点儿,还可以看到别的形。
呉道子作
46 将画像处理后,近似的疏密关系可以看到类似红线标示的形态。
荆浩所谓「気者,心随筆運,取象不惑」应该指的就是这种[象]。
47 [象]也可以由大小形状类似的面积构成。
48 优秀的画家在创作中要考虑画面中无数种[无形]的分布。
欠缺艺术修养的观众无法感受这种[无形]的存在。许多美术批评家看不懂毕加索就是因为感受不到这种[无形]。如果能感受到这些无形的存在,你肯定会叹服毕加索驾驭画面的高超能力。而艺术的价值的永恒部分即在于此。因为这是来自人性的部分。
49 类似的波纹线产生的[无形]。
50画面中好的[无形]的基本构造以S形和Y形为多,结合起来就形成鹿角形。
使[无形]产生「气韵」还应该有断处。
但S形和Y形不是描绘对象的形,那样就不是无形了。
51 为了达到气韵生动的目的,由同类墨色构成的[无形]一定要脱离描绘对象。
恽寿平作
树木本身是S形和Y形结构。但墨色构成的S形和Y形结构没有和树木结构重合,而且这些无形总是若断若离,于是画面可以称为气韵生动。
红线标示是墨色构成的无形,蓝色是空白处构成的无形。
相比之下,前面周文靖的古木本身虽然是S形和Y形的构成。因为没有断处,没有脱离描绘对象的S形和Y形的构成,结果是画面僵硬死板。
52 文人画本质上就是文人的游戏。
中国画的树石都有固定画法,懂得气韵的原理,只要考虑如何安排浓淡即可。
所以琴棋書画被划在一类。下棋只有想如何下好,不会去想改变下棋规则的。中国画千百年来没有太大变化原因在此。
53 中国画的象与围棋有共通之处。
54 结束语
西方的哲学艺术学一直在思考「有形」,而中国古人千百年前就开始了思考无形。无形是具象艺术中的抽象要素。
无形是脱离描绘对象的形,是艺术的本质要素。
无形中采用S Y的形态比较多,可以据此使计算机根据类似性和近似性等原理,把握画面里的审美S Y形态,从而使电脑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同样,根据此方法也可以使计算机生成国画。
55 余談
用黄金比给画面分割讨论画面构成,虽然流行,但属于无稽之谈。
这些点虽然构成黄金比,但对视觉认识行为毫无意义。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考察同类明度色块构成的无形的形态。红线部分。
56 疑问。西画是否可以气韵生动?
西画从画面构成方面来说,也可以是气韵生动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把气韵生动解释成生命力,活力,节奏的原因。
作品可以从很多方面满足人的审美要求。中国画因为有留白和非写实性,追求若断还连的无形,气韵生动就自然上升到欣赏的首位要求。
部分图片和史料文字来自互联网。
上述观点是作者満柏独家观点。禁止抄袭。如果要引用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欢迎批评指正。
闻是小编认为:有学习价值。作者已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