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大家好,艺术上海「艺家说」| 王海宇:观众想从画里看到什么 我说了不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观众从我画面中看到什么,完全取决于观众自己‘想’看到什么,‘能’看到什么。”
王海宇有着深厚的传统水墨功底,近年来他将创作的目光从外界的景象转向内心的语言,创作出一系列让人眼前一亮的当代水墨作品。
《吉祥山》 97cm×180cm 2021
材质:矿物颜料、自制溶剂和宣纸
王海宇的绘画受到中国水墨画笔法和西方绘画理论的影响,富有中国画象意相通的内涵。画面中充满抽象的色彩痕迹,延展作品的无限可能性,每一次落笔都是他内心的自然流露。
《生命之树》 97cm×180cm 2020
材质:矿物颜料、自制溶剂和宣纸
从过往的山水作品到现在的当代水墨作品,王海宇保持了他以个体出发的视角,延续挖掘自我内心的创作思想。近期的作品中他用矿物颜料,结合自制溶剂在宣纸,用自由的笔法,还原绘画时的真实感受,以回归本我的方式实现画面风格表达上的自我突破。
《渡》 97cm×180cm 2020
材质:矿物颜料、自制溶剂和宣纸
王海宇的作品中线与墨相辅相成,蓝色、黄色、绿色、黑色交织相叠,展现强烈的风格意象。矿物颜料在宣纸留下的独特色彩沉淀痕迹,结合墨线的时隐时现,让人无法抗拒的沉迷作品中。
关于艺术家 展位号:B57
王海宇,2013年毕业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现生活居住于上海。2010年进入艺术家王天德的工作室,作为艺术家助理参与策划数次重要个展,包括“开门”(今日美术馆,2014)、“后山”(苏州博物馆,2014)、“回”(故宫,2015)、 “越过山丘”(广州美术馆,2017)等。2018年始,他的作品陆续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画廊和上海美博美术馆展出。2019-2021是上海慈善基金会天使知音沙龙项目艺术传达课的志愿教师。2019年,应邀参加《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坚持爱专项基金》——支持自闭症儿童心智教育拍卖会。
本次艺术上海对话青年艺术家王海宇,聊聊创作与自我。他眼中的艺术究竟是什么?艺术上海带你一探究竟。(以下内容以问答形式呈现,艺术上海=Q)
Q&A TIME
Q1:王老师您的作品中将色彩与墨结合,是什么激发您选择这两种材料进行创作的,您希望观众通过您的画面看到什么?
我从小就很喜欢颜色,只是随着经历多了,色彩也慢慢的淡出了我的生活,直到2019年我应朋友邀请为自闭症孩子开设了一门艺术传达课,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自闭症群体。在与他们接触的三年中,我在引导他们表达自我的同时,他们的“纯”与“净”也影响了我的创作思维,在挖掘他们天赋的同时,我也重拾了自己的天赋。之后,我启动了颜色。
观众从我画面中看到什么,完全取决于观众自己“想”看到什么,“能”看到什么。
《三重境》 97cm×180cm2020
材质:矿物颜料、自制溶剂和宣纸
Q2:您的作品从山水画开始一路走来,在现在这个创作题材非常丰富的创作环境里,您是如何看待水墨画领域如今发展的?
我只是很喜欢水墨媒介而已,并没有考虑太多未来的可能性。但凡充分发挥出自己擅长的潜能,不论任何领域,艺术也好,各行各业也罢,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媒介不存在自性,这取决于运用他的人。
《登山》 69cm×168cm 2019
材质:矿物颜料、自制溶剂和宣纸
Q3:近一年多的疫情大家的生活方式和心态都产生改变,您在创作上有受这方面影响吗?
我从2009年上大一到现在,生活都是差不多一个样子,所以就是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符号》 97cm×131cm 2018
材质:矿物颜料、自制溶剂和宣纸
Q4: 您在作品中一直在积极尝试不同的创作手法和新材料,您怎么看待现在艺术创作者不断的在作品中拓展新材料,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创作的?您认为艺术创作者该如何避免被技术本身牵着走?
说心里话,绘画再怎么创新都脱离不开最基本的东西,比如,水墨必然要用毛笔、宣纸;油画一定离不开画布,手法和材料不过是个“另辟蹊径”的善巧方式而已,不能执着于此。能被技术牵着走的艺术创作者,那自有其原因,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
以上是艺术家王海宇对艺术以及自我创作风格的解读和认知,期待未来带给我们更多优秀作品。关于艺术家的精品力作,欢迎大家前往11月25日—28日举办的“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近距离欣赏观摩,我们现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