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大家好,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视觉冲击力插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能预警,绝对震撼
震撼这个词在我的推荐里是不会乱用的,
所以画作一旦进入了我的推荐,说明当时是真的把我给震撼住了的,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作品:
1.Jean Leon Gerome的《芙里尼在法官们面前》:
《法庭上的芙丽涅》(Phryne before the Areopagus)是法国画家让·莱昂·热罗姆于1861年创作的油画,现被私人收藏。
该画作描绘的是芙丽涅在法庭上被审判,因美无罪的传说故事,体现了希腊时期所崇尚的“美”的主题——美的纯洁、美的神圣以至美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据有关文献的零星记述可知,在公元前4世纪就出现了一位模特芙丽涅。她是当时雅典最美的女人,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她的趣闻逸话,其中一个故事是发生在一个法庭上:传说在一般的情况下,芙丽涅是决不裸着身子在公共浴场的,她只在祭祀海神的节日里,借洗礼仪式之名,裸体从海水中跳将出来,面对着圣境的人们。但是,她却因此以渎神罪受到了法庭的传讯。富有戏剧性的是,在审判时,辩护师希佩里德斯让被告在众目睽睽之下揭开衣服裸露躯体,并对着在场的501位市民陪审团成员说:难道能让这样美的乳房消失吗?最后,法庭终于宣判被告无罪。19世纪法国画家让·莱昂·热罗姆就以该故事为题材画了《法庭上的芙丽涅》。
2.石田徹也的超现实主义:
日本超现实主义画家,享年31岁。留下200多幅惊世画作,他的遗作拍出412万港币,他的死亡,被猜测为自杀,留下一段未解的传奇;他的作品,屡屡在互联网上被刷屏传播,在他去世13年后,依然让人感同身受。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学系。
作品内容大多以与蒸汽机车、塑料袋、便器等日常生活用品一体化的青年为主,借由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描绘并讽刺现代社会中潜藏于日常生活的不安。
他就是石田彻也,这位日本艺术界公认的天才,他罕见的艺术感染力,直击每个活在现代都市文明的人。这种压抑到极致的恐怖,看着让人喘不过气来:
1973年,出生于日本耀州的石田先生,是在日本“失落的十年”(一个持续到1990年代的经济衰退时期)成长起来的插画家,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时期人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顿不安。
3.弗朗西斯.培根的教皇
这其实是一幅临摹作品,原作是维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1952年培根依照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画了一系列教皇的肖像画,画中的红衣主教隐匿在半透明的帘子后面,这一人物坐在宽阔的空间里,但形象模糊不清,宛如被帘子挡住了似的,他的表情通常是张着大嘴尖叫或打呵欠。这些变体画都延伸他1949年就开始借用的委拉斯开兹的作品,这个主题在他以后的作品中不断重复出现。培根故意把教皇这一系列形象隐匿在帷幕中,其涵义可能是让观者从中感到幕后那躁乱、恐惧的人物状态。不过,画家确实“画”出了本来不属于视觉领域的人的精神暴发力。
培根几乎全靠自学,运用多变的技法表现各种恐怖、愤怒和兴奋的形象;
他最擅长运用粗犷强劲的笔触来表现画面中人物的恐怖、荒蛮、孤寂、兴奋和愤怒;
培根的笔触中隐含着内心的想象和情绪,培根形容自己的作品是“试图把某种情绪形象化”。他喜欢表现孤独和苦恼的主题。他所绘制的人物在画面上变成了令人不适一种恐怖,巨大的苦痛感撞击着观者的心灵,这幅画深深震撼了当时的我。
而且,他笔下的教皇是一个系列的.....
4.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死后的世界》
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Zdzislaw Beksiński,1929年2月24日-2005年2月21日)是知名的波兰画家、摄影师与雕刻创作者,擅长领域是空想艺术。
经历过二战,他的绘画描述了一种末世的恐惧与黑暗,地狱描绘几乎是他油画的全部主题,他个人的心灵经验用恐怖的形式呈现给世界,有极强的造型感和隐喻力量。贝克辛斯基不幸于2005年遭谋杀身亡,而欧洲媒体对他的死,报道得非常低调。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的作品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匪夷所思虚无苍凉的大地和破碎颓败的景色,其作品的大气磅礴、深沉静谧古今所有画家无出其右。他的所有作品都没有名字,仅仅有一个作品编号:“死后的世界”。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