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艺术」

时间:2022-12-28 19:41:22 来源:中言真美爱

大家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艺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琉璃又称流离,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及现代中式建筑的重要装饰构件,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精品制作也很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几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其火候的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技艺一半运气。人造琉璃古名“琉璃”,出自西域波斯、龟兹等国,常制成器皿,作供品传入中国。《梁书.西北诸戎传》中:“龟兹者西域之旧国也......天监九年,遣使献方物......十八年,又献琉璃罂。”琉璃,和玻璃都是波斯发明的。著名的新巴比伦城门就是琉璃砖砌造的。

故宫琉璃瓦

琉璃系低温铅釉陶的习称,是一种常用于宫殿、陵寝、寺院、庙宇、宝塔等建筑的装饰材料。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琉璃在造型样式、装饰风格、工艺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琉璃建筑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和建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

琉璃的生产在山西省分布广泛,以太原、阳城、河津、介休等地为主。太原约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经开始生产琉璃,其后一直没有间断。当地烧制琉璃以苏姓家族最为著名。阳城烧造琉璃始于元代,至明清达于鼎盛。烧制地点起初在县城东关,后迁至后则腰村,其中以乔氏家族最为著名。河津琉璃的烧制也始于明代万年历间,主要集中在城西的东、西窑头村,吕姓为当地的琉璃世家。介休是山西烧造琉璃较早的地区,当地的唐代寺庙建筑中就已经使用琉璃,至明代达到极盛,遗留下不少古迹。


琉璃瓦片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朝故都,大量的宫殿、园林、陵墓、佛塔、寺庙等建筑中都可以见到琉璃、北京琉璃烧制始于辽代,门头沟区龙泉镇龙泉务村现有辽代窑厂遗址。元代初期,官府在门头沟琉璃渠村设立琉璃窑厂,称“官窑”或“西窑”。清代乾隆年间,门头沟官窑出现兴盛局面。琉璃渠村的琉璃烧造技艺系由山西省榆次县赵姓琉璃世家传入北京,窑厂按清代工部规则制造琉璃,这一规制一直被视为标准官式烧制法。一件琉璃艺术品一般要花费十多天时间,经过二十道程序才能烧制完成。首先需选用钳子土,经过粉碎、筛选、淘洗、炼泥成型,晾干后入窑烧胎,俗称“素烧”。然后施以釉色,再入窑烧造,称为“彩烧”。


琉璃工艺品

如今,随着传统建筑形式的衰微,琉璃的需求逐渐减少,又因为琉璃煤窑烧制存在环保问题,加之产业萎缩、人员流失和制作技艺荒废等原因,琉璃烧制技艺这一传统工艺已经濒临灭绝。2008年,琉璃入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