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u0026「metoo类创新药」

时间:2023-01-01 11:33:10 来源:王达说历史

大家好,\\\\u0026「metoo类创新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言:泱泱华夏,历史悠久。许多古老的技艺被掩埋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到了现在已经失传或者即将失传。

对于已经消失的东西,我们只能尽量去发掘与还原。但那些即将失去的东西却值得我们去保护与珍惜。

所以我想要去写那些已经岌岌可危的传承,那些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止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件事物,更的华夏五千年来的文化与精神传承。

我出生在大理,说起大理首先会让人联想的美丽的风景以及适宜的气候,再者就是热情好客的白族阿妹。

当然也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天龙八部》与段正淳,无奈金老先生的著作实在太过出名,虽说让大理被全国人民所熟知,但也将大家的印象所固化。

要说大理有什么,其实很多。不过今天要说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白族(彝族)扎染技艺。

有人说华夏的文化在书本中与历史中,但我却觉得华夏的文化与精神其实就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事物中。

一、大理扎染

(1)大理扎染的历史起源

先要说的是大理扎染,是对大理地区扎染的统称。在这其中还有白族扎染与彝族扎染的区分,虽然"非遗"之中条目显示的是大理白族扎染,但其实很片面。

大理白族扎染与大理彝族扎染采用的是相同的工序,相同的材料与制作手法,不同的只在于花纹与图案的不同。

大理古城门楼

一些图案是白族特有,一些图案又是彝族特有,不仔细区分其实差别不大。

扎染最早始于战国末期,秦国首创。扎染技术至今,也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各地扎染技术手法不同,所采用的原料也有所区别。

而大理扎染在风格与颜色上,可以说说独具一格且美不胜收!

唐朝之时南诏国崛起,扎染技艺随着大唐平定南诏的军队进入云南,然后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但扎染技艺在中原的发展并不好,虽说在唐朝盛极一时,到了宋朝时开始没落。

在其后的岁月里,中原大地上新的染织技术代替了扎染技术。不过在偏远的云贵高原,扎染的技艺却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有资料显示,明清时的大理扎染已经有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明代时大理有大量的马帮,他们建立了一条南方丝绸之路,将中原的茶叶与丝绸卖往中东。大理的扎染布也随着这条"茶马古道"得以行销中外,像韩国、日本、中东都是大理扎染布的主要市场。

茶马古道的重要关隘"鸟道雄关"

前面已经说了,大理扎染有白族扎染与彝族扎染之分,这种区别只是花色上的不同,技艺上却如出一辙。

其中大理周城的扎染工艺保存的最为完整,而周城为白族聚居区,所以2006年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遗中,将大理扎染定为了"周城白族扎染技艺"。

(2)大理扎染的特点

其实扎染技艺在云、贵、川三地牢牢扎根,四川、贵族也都有扎染技艺传承,只不过目前只有大理扎染最正宗而已。

这种正宗并不只是说技艺传承,而是在原料上,工序上的遵循传统。

大理扎染也被成为杂花布,杂花布是一种"防染"染织技术。如此说可能会让人摸不着头脑,所谓的"防染"就是将布的一些地方做保护措施,在染色的时候受保护区域不会被浸染。等染色完成再将受保护区域打开,这些受到保护的区域就会形成留白。

留白区域就构成了扎染之后布面上的各色图案,这就是"防染"染色技术。因此,扎染技艺也被称之为扎缬、绞缬和疙瘩染,因为在染色时,被保护区域被处理成了一个个小疙瘩。

大理扎染

扎染技艺在云、贵、川三省都有存留,为何只认定只有大理扎染技艺传承不断呢?

现在染织上色,都是采用化学原料。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工业化流水线式的生产需要充足的原材料进行生产活动。

加上市场竞争激烈,压缩成本也是必然。

但大理扎染技艺依旧采用古法,以植物作为天然染料。

大理扎染采用的是苍山天然板蓝根,在色泽之上浑然天成,色彩多以深蓝为主,也有米黄或者多色渲染的扎染。

无论是那种颜色,大理扎染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图案别具一格、染料纯天然,色彩搭配赏心悦目。

而且因为大理扎染时用的原料纯天然,其中所用的板蓝根、黄芩、五倍子、大黄皆有药用价值。所以扎染布料对人体完全无害,反而在长期的使用中能够起到布料杀菌,皮肤消炎、预防一些皮肤疾病的效果。

大理苍山

遵循古法的扎染工艺,完全天然的染色原料,独具民族特色,这些都是大理扎染的独特之处。

大理扎染技艺一直传承有序,不过在"十年革命"中受到了巨大冲击,自此之后一直难以恢复以往规模,加上现代染织工业的冲击,大理扎染技艺更显出颓然之势。

目前为止,大理扎染只在两个地区保留了完整工艺,其中一个是大理周城,另一个是大理巍山。

周城因为更具有大理扎染的历史保护价值,因此被"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为了大理扎染代表,因周城为白族聚居地,所以大理扎染也被称为白族扎染。

而巍山与周城不同,巍山也完整保存了大理扎染技艺,只是文化保护价值略低,所以输给了周城。但是巍山扎染与周城扎染在文化上是有差异的,因为巍山扎染图案以彝族文化为主,这里也是彝族发源地之一。

大理扎染制作过程

不过不管是周城还是巍山,在扎染制作工艺是一样的,因此这里不再做细致区分。

二、艺术与文化价值

对于没有接触过大理扎染的人来说,遇见大理扎染的第一眼就像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任何一次初见都让人喜欢。

因为大理扎染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在一块布上凝聚的是大理白族(彝族)文化。不管是在图案构造与颜色搭配上,大理扎染都能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像是"蝴蝶纹"、"太阳纹"、"双鱼纹"都充满了大理少数民族特色,而大理扎染的艺术性还不只是这些传统的民族图腾图案。

蝴蝶纹加太阳纹

由大理"杂花布"所制作的工艺品也是大理扎染文化的一大分支!

深蓝色,是彝族钟爱的颜色。而深蓝与白色花纹搭配的"杂花布"是彝族最爱,至于白族则更加喜欢米黄色的"杂花布",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大理扎染的颜色已经不局限于这两个种类。

在衣物制作上,无论白族和彝族都有共同点,即上衣只做马褂,下衣只做裙。

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因为古代扎染工艺落后,所产出的大理扎染布料非常珍贵,大部分都用作了"茶马古道"交易,所剩的布料不多。

扎染出的布料不多,价格自然昂贵,一家人想要都穿"杂花布"制作的衣服是很奢侈的。所以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制作男性衣服时只做最节省布料的马褂,女性用"杂花布"做衣时只做一条裙子。

前文已叙,大理扎染所用材料都是纯天然产出,具有驱虫作用,并且具有美丽的花纹,所以小伙子穿着"杂花布"做的马褂不仅好看,还能驱赶蚊虫。

小姑娘穿着"杂花布"所做的裙子也同理,不仅能驱赶蚊子,还能突显出自身美丽。所以在这之中,其实蕴含了大理古人勤劳节俭的智慧。

白族扎染马褂

到了现在社会发展,就算采用古法技艺依旧能够提高产能,所以"杂花布"不再是稀有的东西,于是大理扎染制品不在局限于"上衣只做马褂,下衣只做裙",各色各样的大理扎染制品层出不穷。

由于大理扎染"杂花布"图案与颜色的天然之美,所以在国外非常流行。像日本与韩国一直都是大理扎染品的进口大国。

日本一些昂贵的和服中都有大理扎染布的身影,欧洲的设计师也开始使用大理扎染布制作衣物,在一些大型时装展上一经推出即引起轰动。

大理扎染"杂花布"在欧洲时装展

在大理白族与彝族眼中,大理扎染布是古老文化的传承,在其它人眼中,大理扎染布是美的化身。

文化与美,两者结合相得益彰。

三、断层危机

大理扎染每年的产能有很大一部分都出口国外,受到外国友人的喜爱,但在国内却声名不显。

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大理扎染始终达不到有效产能。

每年大理扎染都出口国外,可其实总体数目并不多,因此存留国内的更加稀少。无法形成产业化与规模化,自然无法受到更多关注。

前面已经说过,大理扎染只在周城与巍山有完整的工艺传承。加上大理扎染制作工序复杂,需要经历数十道工序,一道工序错误,一整块布料就完全废除。其中过程也不存在机械替代性,所以就算想要脱离古法浸染也全无可能。

另外一个方面,大理作为旅游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只有极少数的低收入者还从事大理扎染的制作。

大理扎染

所以就算大理扎染制品市场紧俏,供不应求,可实在没有多少人愿意从事这个古老的职业,大理扎染技术也很能大规模的传播。并且还连年显出颓势,无疑让人十分惋惜。

当然,在大理白族扎染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当地政府已经加强了大理扎染传统工艺的保护意识。

在当地政府的保护下,虽然说无法让大理扎染重现"茶马古道"时期的辉煌,但至少也能让大理扎染技艺传承不断。

总结:大理扎染不仅是简单的扎染技艺传承,在长期的发展中,大理扎染中已经凝聚了大理区域的少数民族文化。

也正因为如此,大理扎染制品才能有别于其它扎染制品拥有独特魅力。

但也令人惋惜的是,目前从事大理扎染的人员实在太少,原本解放后大理地区至少有十九个村寨,上万人从事大理扎染制品制作。

可到了现在,只剩下周城与巍山保留了大理扎染制作。

从业人员减少,古老传承面临断层,不止是大理扎染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大部分古老技艺所面临的问题。

在这之中,有人总觉得这些事情都只是落伍的,过时的,跟不上时代的东西。可事实长,每一件古老技艺能够遗存到今天,都是我国古老文化的延续。

听说大理扎染已经开始了现代化工业改革,希望能够将科技与古老技艺完美结合,让大理扎染的"蓝白"之美永远留存下去,也希望其它面临断层危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找到一天新的时代之路!

参考资料:

《大理志》

《巍山县志》

《云南白族民间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6)》

《"蓝与白"之美》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