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于希宁玉兰图
大家好,「生活美学」美学评论家冯德祥论画家杨月刚作品中的意境与情趣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论画家杨月刚作品中的意境与情趣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後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境理论最先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美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唐代诗人王昌龄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缘境”的理论,刘禹锡和文艺理论家司空图又进一步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创作见解。
作者杨月刚
这种理论和实践是後来传统绘画强调意境构成的先导,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提出了“立意”,五代山水画家荆浩提出了“真景”说,宋代画家郭熙提出了绘画创作“重意”问题,认为创作应当“意造”,鉴赏应当“以意穷之”,并第一次使用了与“意境”内涵相近的“境界”概念。宋、元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文人画家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尤其是苏轼在绘画上力倡诗画一体的艺术主张,以及元代画家倪瓒和钱选的“逸气”和“士气”说的提出,使传统绘画从侧重客观物象的描摹转向注重主观精神的表现,以情构境、托物言志的创作倾向促进了意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作者杨月刚
意境表现中不仅单一画种,还包括其它类。
中国画有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之分。工笔画用笔讲究工整细腻,写意画则更着意纵笔挥洒。从中国绘画历史来看,工笔画的产生要早于写意画。现存的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两幅帛画《人物夔凤图》和《人物驭龙图》都具有工笔画的特点,反映了早期中国绘画的高超水平。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创作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元代以后,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工笔画开始走向低谷,甚至被贬低为工匠的描摹之作,难登大雅之堂。20世纪80年代,沉寂了几百年的工笔画开始复苏,并以前所未有的全新姿态迅猛发展。中国工笔画作品在近几届的全国美展中国工笔画的复兴,体现了古代艺术传统的不断延续,同时也显示出中国画艺术的新生和希望。为了促进工笔画的重大开拓与革新,笔者试从美学角度来考察其意境、线条、色彩和构图。气韵生动、寻味的意境。
作者杨月刚
下面再介绍一下:
表现与写实,是中国画的两个创作方向,但是他们的最终点都是一样的,就是写意。可能有人会问,写意是中国画的最终形式,那么工笔如何安放。这一点其实是很好解答的,无论写意还是工笔,他们的文化属性和美学观念都是写意,之所以分为写意和工笔,是为了区分两种写意的呈现形式。写意为“以意写形”工笔为“以形写意”。在表现形式上他们的区别就是意与形的先入性和后入性的区别。在意的营造上,工笔与写意的区别点就是一个为狂放性,一个为精微性。
作者杨月刚
画家杨月刚的作品不仅要从画面直观去看,更要看其内在的中的含蓄。
“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满绿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司空图在《诗品·含蓄》中从风格角度就加以描述,涉及含蓄的技法。中国美学强调,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然后让欣赏者去联想、去补充。而艺术审美的第一步,便是欣赏者对作品的领悟,亦即对作品审美意蕴的理解与发掘,总是“弦外有音”“画中有画”,而花鸟绘画的“含蓄”意境的创造也理应如此。
作者杨月刚
画家杨月刚不拘泥于自然物象的摹拟、再现,而强调主观的意会和意境创造,注重作者的生活感悟、形象思维、审美情趣的高度修养,同时还要求作者在苦心的经营中有高度的艺术意匠和高超的艺术加工能力。
中国画巧妙地运用比、喻、兴、借等艺术手法来表现自然、社会和人类感情的关系,使丰富的想象力成为中国画的工兼写笔画创造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作者杨月刚
杨月刚的作品中不单有意境更有情趣。
我们在欣赏画的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一幅画的内容是好的,还有一样东西很重要,就是情趣,一幅画有了情趣才能打动人心,特别是花鸟画更注重情趣,这就要求画家作画的时候画得引人生情,画家要眼光独到,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表现自然界中不大为人注意,或者是可能会发生的一种机趣,从而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感受和回味无穷的想象的一个空间。
作者杨月刚
对杨月刚作品中的猫,似乎猫的眼晴在传递什么……
就是如对于物象的一个夸张的手法,这个在花鸟画中用得最多,大师陈洪绶的绘画就比较夸张, 现代画家王雪涛的绘画也有点夸张的成分,他画的鸟儿,特别是鸟类由于眼睛的视角广阔和体态的灵活,一般眼球的转动是很少的。但是我们去看八大山人画的鸟儿,不难发现他和别人画的鸟儿不一样,他画的鸟儿眼睛会说话。
作者杨月刚
画家杨月刚笔下的猫~眼睛会说话。
眼晴会说话,好多人就会说,怎么可能,会的,眼晴是心灵的窗口,动物的眼睛也一样可以说话,杨月刚不仅是在画动物,而是观察动物,观察动物眼神中的情趣,在动物眼睛中画出了动物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都通过这眼睛体现出来了,所以自然会说话了,可说是代他自己在说话吧。画家画过许多猫,眼眶往往大于真实,眼球也随视线而转动,在与前者不同的意境中,则体现了生机,在情感上具有了一种拟人的味道。
这样做的用得比拟的方法,把猫拟人化,在刻意表现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而又能抓取生活中的瞬间来表现动势,这其实是意境创作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月刚
画家杨月刚的《猫》系列作品,可以意境爆棚,主体为我们喜闻乐见的“猫”,可在主体身上的每一笔,都是围绕着“意”而落下。自由、欢快、安详充斥着画面。“猫”的每一个眼神所透露的都是祥和,身体的鬃毛、关节、肌肉都非常的放松,营造了他们是处在一个寂静安全的地方。平静的目光注视着前方,里面有着渴望与期盼。
作者杨月刚
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艺术源于生活。画家杨月刚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动物的挚爱和对它们的特殊感情一直是他创作的主要灵感。
画家杨月刚个人艺术简介
杨月刚,笔名墨石,1963年生,自幼随母亲习画。后师承当代著名画猫专家孙菊生、曹克家先生主攻画猫。先后进入北京画院,天津神州书画进修学院,师从著名画家王文芳、高歌、贾宝珉先生。94年曾随日本画家久枝章二先生学习日本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入编《世界书画名人录》等二十余部大辞典,1996年荣获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证书,作品曾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被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内外友人收藏。杨月刚因其艺术特点被评论家誉为“笔法精细”、“风格独特”、“气韵生动”、“情趣盎然”。
现任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世界和平女神香港基金会书画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华夏名流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联书画交流中心画家,中国美术家交流协会会员,北京画院王培东书画工作室画家,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文联九州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孔子国际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
作品欣赏
作者杨月刚
作者杨月刚
本文作者提示:观赏画家作品时一定要看其是否气韵生动。
谢赫“绘画六法”来进行画家作品分析,现在作品与南齐谢赫“绘画六法”的关系作一浅析。
气韵生动 经过学习、摸索,笔者认为画国画一样要“气韵生动”。就像人一样,只有人活着,才有“气”,才有精神,才“生动”。而作品真正打动人的,往往是生动的“气”和意贯相联的“势”。在绘画作品中,在复杂的形体当中,在整个姿态布局上,特别需要气势的贯通和变化。
文章作者介绍
冯德祥,年轻时就酷爱文学创作,并发表过很多文学作品,而且涉猎颇广,对中国画、西画、文学创作、美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均有一定造诣,尤其书法及绘画功底扎实,能够表现多种语境与题材。
后因工作关系放笔三十年,近年来退休又重新拾笔。
现为文化旅游部中国文化研究会会员,北京中国书画协会会员。
2019年至2020年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在2021年4月经参展活动被国礼艺术家官网推荐具有“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