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意大利人 古罗马「意大利都灵」

时间:2023-01-02 11:41:20 来源:灶物者

大家好,意大利人 古罗马「意大利都灵」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周去国家博物馆看了今年的重磅国际交流展:《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这个展览虽然收费,但从开始展出起人一直很多,毕竟可以一次看到500多件来自意大利的文物是一件非常难得事情,一般的交流展、临展最多也就200多件文物。

整个展览打破了一般展览前言、主要单元、后记的模式,淡化了前言和后记,通过10个主题带观众通过文物了解古罗马。

简单地说,古罗马分为罗马王国(前753~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和罗马帝国(27年-公元1453年)三个时期。展览文物大多集中在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

第一单元:序幕

这里没有什么实体文物,但通过罗马特色的形式设计(斗兽场元素和建筑元素)、亚平宁半岛的地图剪影让你快速进入到“古罗马”。

墙上有这样一段话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进入了危机时期,经过一系列战争奥古斯都建立了以元首为核心的政治体制,这个半岛上的人都要效忠于他,并和他并肩作战。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是古罗马历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奥古斯都(屋大维)也是很多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古罗马人物。

第二单元:种群的记忆

这个部分的时间定为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这个时候亚平宁半岛还没有“统一”的文化思想,人们的生活面貌也较为多元,2000多年前种群生活的复原,得靠考古来实现。这个单元有好几处大展柜,里面有很多的文物,每个展柜都出自一个墓葬,有点小型仓储式陈列的感觉。

这时期,意大利北边还是普遍使用火葬,打造精致的骨灰瓮是墓葬的代表器物;意大利中部和南部人们会在逝者周围放置大量的金属制品和陶器。

除了地域,性别、身份不同墓葬中也会清晰展现。

男性最重要的群体就是士兵。这时期,意大利随处可见士兵的身影。墓葬有传统的重型青铜盔甲、还有轻骑兵使用的武器。

女性墓葬最为特色的就是黄金、宝石,用它们制作的各类首饰也体现了交流和多元文化,比如希腊文化的影响。

第三单元:语言的流变

顾名思义,这个单元主要通过文物展现古罗马语言文字的发展。在奥古斯都采取统一化措施前,亚平宁半岛的语言文字呈现出多样化向拉丁语一种文字转变的过程。

利用出土文物,人们才可以看到在拉丁语之前,意大利的土著文字。

皮亚琴察铜肝(上面刻有伊特鲁里亚文)

断剑,上面有古拉丁语

第四单元:诸神崇拜

古罗马同世界上其他地区一样,也有原始崇拜、祭祀,而后演变成宗教崇拜的过程。古罗马有自己的神话系统,紧靠亚、非的地理位置,也让他们吸收了很多埃及、西亚的神话元素,当然对其影响最大的还是希腊。

这个单元的文物以雕塑为主,没有宏大的神话系统,但可以从细节看出当时最朴素、多元的神话崇拜和祭祀情况。

这件雕塑我非常喜欢,一眼望上去是一个女孩,她的左手还抱着一只猪,这只猪非常圆润可爱。这是一个敬拜者的坐像。

1927年,考古工作者在阿里恰山谷发现了一座简陋的圣殿,这个坐像就是在这里发现的,该雕像应该是一位女信徒或者女祭司,专家推断这应该是当地一个祭祀丰收女神墨忒耳的圣殿,祭祀墨忒耳的一个典型做法就是只让有生育功能的女性参加,坐像左手的小猪也是丰产的象征。

这个坐像是女神安吉提亚,她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意大利中部一些族群的信仰,体现了当时的地方崇拜。这座雕像是当地工匠按照希腊风所格制作,是安吉提亚女神现存寥寥无几的图像之一。宝座上的女神,裹着厚厚的斗篷,戴着项链和手镯。当时的人们相信,这位女神拥有魔法和治愈力量,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毒物。

祭祀崇拜活动往往也伴随着献祭。这次展览中有一个展柜的文物让我非常好奇,有很多头、脚。最初以为可能是打碎,但看了介绍及详细端详展品后发现这些“部件”是专门制作的。

那时候很多伤病都得不到治愈,人们只能从神灵中求得慰藉,古罗马人就想到哪有伤病求哪里的办法,觉得自己有伤病,就制作一只脚献祭,求治愈。

还有一些地方会献祭一些青铜薄片或者青铜武士小像以求平安。

第五单元:罗马的扩张

罗马共和国的扩张是罗马帝国建立的基础。这种扩张带有一定系统性,是一些罗马贵族家庭几代人推动的结果,西皮阿家族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发动了对迦太基的战争,最终在公元前146年,摧毁了迦太基,几乎在同时又征服了希腊。一系列的战争让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变化,直到罗马帝国建立。

这个展区的文物很有意思,乍一看感觉和上个单元文物类型很像,也有很多的献纳品,只不过这个地方的献纳大多为的是战争胜利。

尤其是这个盘子,我非常喜欢,它叫做战象献纳品盘。

盘子中间是一头披挂完整准备出征的成年印度象,上面有一个“包袱”,用青铜盾牌加固。这个盘子可能与贝内文图姆战役有关。罗马人和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在和对方对峙时,一只逃跑的小象寻找它的母亲,导致皮洛士的军队出现混乱,因此让罗马人占了上风,说不定这个盘子就是为了庆祝战争胜利而制作的纪念品。

还有一些献纳品是为了体现士兵的英勇,比如说这个凯尔特人和希腊诸神战斗场景雕塑。

除了献纳品,还有一些当时的武器。比如说弩炮用的石弹

还有一些描写战争真实场景,比如说双层桨战船图浮雕


第六单元:城市的规划

看到罗马、城市这两个词,第一反映就是这句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城市是古罗马文明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和“公民组织”绑定的重要条件,因此,古罗马人在城市建设方面投入颇多,现在意大利的首都罗马还有很多的历史古迹,被喻为全球最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

这次展览关于城市的文物不算多,确实也更偏重于城市的规划和建造。比如说这件复原测量仪器。

这件建城仪典浮雕残件,展现了通过犁地形式来确定城市边界的情况,上面的人穿着罗马特色的“托加袍”,头上有装饰带,还有三角形的纹饰。

第七单元:信仰的演变

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原来多样化的诸神崇拜也变成更为普遍的宗教信仰。自此,宗教成为古罗马司法、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基石,也成为古罗马人的生活日常,古罗马人将“献祭”纳入法典。献祭在各种场合举行,目的是对神灵表示感谢、祈求他们的庇佑。

这种信仰不止存在于罗马帝国直接管辖的城市,在殖民市和自治市也有一样的传统,几乎在所有的地方都有对朱庇特(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可以对标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朱诺(罗马神话中的女神,朱庇特的妻子,可以对标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和密涅瓦(罗马神话中的智慧、战争、月亮和记忆女神,可以对标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的崇拜。

展厅中这个单元还混入了几件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文物,非常好玩,可以简单总结为“闪电崇拜”。就是把被闪电劈过的东西埋葬起来的一种仪式,有时候还会为这些东西准备石棺,仪式结束后,这块地方就是圣地,要为围栏围起来,不能再有人进去。查了一下,这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意大利中部伊特鲁里亚地区的习俗,查了一下这个城邦,发现一本书:《伊特鲁里亚人:意大利一支热爱生活的民族》,看着这个“闪电崇拜”,感觉确实挺生活的。

赫拉克勒斯浮雕

古罗马十二神祗神坛

第八单元:奢华的时代

不断地扩张战争,和便利的地理位置,让古罗马人获得了大量的来自各自的资源。比如说来自希腊、非洲和小亚细亚的金、银、大理石这些物质材料,还有很多奴隶也进入罗马,极大地促进了发展,古罗马贵族有了奢华的生活,创造了很多罗马风格的精美艺术品。

这个单元的文物自然也是各个单元里面最为精彩的,而且这个单元的文物有不少都来自于庞贝古城遗址。

比如说这个阿波罗铜像灯座,和真人差不多大,制作精美

这个缠枝纹杯也是非常精致,体现了古罗马高超的玻璃制造工艺

这个棺床也是处处透露出低调奢华

这个送葬仪式浮雕也能看出当时葬礼的奢华


第九单元:众生的面相

意大利首都罗马有个美丽的昵称:永恒之城。意思是这里封存了千万年的历史。古罗马确实追求永恒,这个很大程度体现在人们的肖像上。

奥古斯都像

女性像

公元前2世纪中叶,希腊一位史学家来到罗马,目睹了一场当地权贵的葬礼,令他影响深刻:葬礼上出现了一群演员,都戴着印有逝者祖先面容的蜡质面具,按照古老的习俗,只有贵族才有权拥有这类祖先的肖像,储藏在储物柜中。

这个突然一看好像伏地魔

因此,古罗马的肖像雕塑是一个独特艺术类别,这个单元中就展出了很多古罗马时期的“众生面相”。

女性像

第十单元:凯撒的后裔

凯撒的后裔是罗马帝国的奠基者、建设者与继承者,他们创造了罗马帝国的辉煌,也为古罗马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胜利女神与战利品

胜利女神与纪念物浮雕

胜利之翼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