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为什么京剧是国粹,黄梅戏不是「京剧属于艺术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早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来临的时候,很多戏曲专家学者预测作为传统艺术的戏曲将迎来发展的“第二春”,移动互联网将以其即时、超越地域阻碍等特征,助力京剧、黄梅戏等戏曲艺术迎来更大发展。
移动互联网真的帮助戏曲发展了吗?
京剧
任何事都有利有弊,互联网可以帮助储存戏曲资源,大家看戏听戏更加便捷,线下戏迷交流更方便,但是互联网不是万能的。
任何一种艺术的产生都反映了所属时代的审美特征。京剧和黄梅戏都诞生于生活节奏依旧缓慢的近代农业社会,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其表演流程、念白、舞蹈等都符合当时民众的审美特征。在新媒体时代,生活节奏缓慢,信息庞杂、娱乐方式多样。受众习惯于新鲜的具有冲击力的内容,快餐文化成为主流。可以说,传统的黄梅戏艺术形态“长”且“慢”的特征和新媒体时代“短”且“快”的信息传播形式相驳。
黄梅戏
以黄梅戏戏迷都听过的《天仙配》为例,《天仙配》为黄梅戏“三十六大本”之一,分为七出,故事的核心架构为:卖身—孝感—路遇—织锦—分别—得官—送子,加之黄梅戏常用延长唱腔的方式来增强对情感的表达,所以一般大本黄梅戏全本表演完需要2个小时左右,甚至时间更长。黄梅戏正本大戏中多用的唱腔是平词,它所表现的是具有庄严肃穆和优美大方的曲调特点,使用大段叙述、抒情等较为正式的唱段,从总体上看,具备委婉悠扬的特色,此中最经典的有《天仙配》、《梁祝》等,同时伴随着“拖腔”,既突出情感,又服务于戏曲旋律。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追求“快”,大众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黄梅戏的“拖腔”在传统戏曲里算少的,同时一整本剧目一般只有几出或十几出,比如昆曲的《牡丹亭》全剧长达55出,在相当多的大众眼中黄梅戏的表演节奏依旧有拖沓之感,在一定时间内传达信息量较少。新媒体的主体用户是中青年人,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同时为了避免无聊的剧情,相当数量的观众在新媒体上观看视频时,选择用快进速率播放,黄梅戏的本身节奏比电视剧电影更慢。现代民众的审美习惯逐渐不能适应黄梅戏缓慢的节奏韵律。
京剧
互联网上的信息越来越碎片化,传播的信息“短小精悍”。抖音、快手上的热门视频一般在30秒以内,新浪微博字数限制为140字。简短精要、信息量大的内容成为当下的“优质”信息。但是如此“碎片化”的短,并不利于黄梅戏艺术特性的展示,一个10秒的抖音短视频可能就能唱一句黄梅戏唱词。一整出黄梅戏是统一的整体,新媒体的及时、海量信息,将黄梅戏拆成一句句“分散化”的片段。
为什么过去戏曲会火遍大江南北?现在就不行了?
黄梅戏
实际上还是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艺术样式,娱乐方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当代人娱乐方式多样,看电影、打游戏、看小说等等,戏曲慢慢沦为小众艺术仿佛是不可避免的事了。
你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戏曲艺术衰落了吗?戏曲发展壮大之路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