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脊梁(书画篇)·走向世界的共和国文化大使·张庆祥作品展
大家好,「珠海文化艺术发展深调研①」“蝶变”之路:“硬设施”提升城市“软实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瑜 文艺
多年前,老同学因为珠海没有剧院“扭头离去”,珠海华发中演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涛对此颇为遗憾。珠海城市这么美,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这让梁涛很不是滋味。如今,这些遗憾已成为过去。
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文化艺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影响居民的幸福指数,也直接反映着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反映着城市的软实力。近年来,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珠海大剧院、珠海博物馆陆续投入使用,每逢周末,愿意走进剧院、走进博物馆的市民多了起来。珠海不仅有蓝天白云,也有阳春白雪。
高端乐团初次光临
珠海“窘迫”接待
时针回拨到21世纪初。2001年,中国、奥地利建交30周年,为庆祝这一盛事,维也纳国家广播交响乐团来到中国访问演出,首秀的“绣球”抛向了珠海。这是维也纳国家广播交响乐团首次来中国,也是珠海第一次接待国际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
回忆起这场音乐会,珠海文化人叶慧深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珠海参加这个音乐会的有1500多人,说起维也纳到珠海访问的事情,几乎大家都知道。”高端乐团的莅临,让珠海既兴奋,又“窘迫”。
当时的珠海既没音乐厅又没大剧院,并不具备接待如此高水平音乐会的硬件设施。和珠海其他大小演出一样,此次音乐会最终安排在珠海大会堂。“化妆间、走廊、舞台、洗手间都是临时搭起来的,连反音板也是临时做的,时间只用了15天。”该音乐会承办单位——珠海赋格文化艺术经理叶慧深说,虽然局促,幸好最后还是“勉强举行”了。
这场音乐会所暴露出的设施问题深深刺痛了珠海的心。珠海虽建市多年,但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和高雅艺术演出场所乏善可陈,与珠海的城市定位并不相符。叶慧深称,没有好的演出场地,很难引进一流的剧团。那些年,受硬件制约,珠海与北京人艺的《茶馆》、杨丽萍主演的《云南印象》、俄罗斯基辅芭蕾舞团及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失之交臂。文化人宋拉成说:“当时引进了不少剧种,但从专业水准看,我们所看到的艺术效果只达到原来的60%。”当年,甘肃的《大梦敦煌》曾来珠海大会堂演出,“卸东西卸了两三辆车后,剩下的七八辆车都不用卸了,因为根本装不上去。最后观众看到的是简装版《大梦敦煌》,效果大打折扣。”
痛定思痛,珠海开始补“短板”。经过长期筹划,2010年,珠海大剧院、博物馆、规划馆、文化馆动工仪式在野狸岛举行,“一院三馆”正式开工建设。其中,珠海大剧院选址位于情侣路野狸岛海滨,由一大一小两组“贝壳”组成,构成了剧院的整体形象,因此得名“日月贝”,它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建在海岛上的剧院。动工前,剧院的投资估算约10.8亿元,面对这笔不小的开支,剧院到底建不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作为专家顾问之一的叶慧深极力支持:“我当场就表示,如果办剧院是想着收回成本,想着挣多少钱,那就干脆别干。”他认为,比起营收,更重要的是打造珠海专属的城市文化地标,而这带来的效益将是无法估量的。
专业场馆陆续落成
“剧院梦”终成现实
让叶慧深等文化人欣喜的是,2014年10月30日,珠海首个国际标准专业剧院——华发中演大剧院揭开面纱,著名作曲家普契尼的未完成的歌剧遗作《图兰朵》与捷克布拉格爱乐乐团音乐会同时开演。这座由英国罗麦庄马公司领衔设计的国际标准剧院,一举结束了珠海没有现代化、专业化剧院的历史,珠海人多年的“剧院梦”终于成为现实。
据了解,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内设歌剧院与音乐厅两个专业演出场地,同时可容纳近2000名观众。对于该剧院,世界殿堂级音乐指挥家祖宾·梅塔毫不吝惜赞美之词:“从演出效果、视听效果等各方面看,这是我来过的中国所有剧院里感觉最好的剧院之一。我喜欢这个城市,喜欢这个音乐厅,珠海值得这样一座音乐厅!”
2016年12月31日,珠海大剧院拉开首演帷幕,来自俄罗斯的世界顶级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现场演出。该乐团是俄罗斯顶级的交响乐团,由俄罗斯著名钢琴家普列特涅夫于1990年创办,足迹几乎遍布世界所有知名音乐厅。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章在歌剧厅回旋婉转,乐团演员谢幕时获得如潮掌声。5年来,珠海大剧院将来自国内外近450个演出院团近900场演出搬到了珠海人“家门口”,让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能找到心仪的艺术佳品,年均观众有效购票上座率达86.7%。在珠海高水平建设文化强市的进程中,珠海大剧院承载了城市的文艺之心。这是地标建筑,也是精神堡垒。
两个剧院的启用,让珠海人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一流佳作。世界十大歌剧之一《蝴蝶夫人》、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保镖》、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玛蒂尔达》、爱尔兰国宝级踢踏舞剧《大河之舞》、陈佩斯话剧《戏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经典名作与口碑佳作轮番上演,让观众大饱眼福。
2020年10月,珠海博物馆、珠海规划展览馆新馆正式启用,免费向公众开放。据悉,博物馆主要承担着文物调查、发掘、保护、征集及历史文化与艺术作品的展览、宣传和研究等重要工作,规划展览馆主要承担珠海市规划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珠海未来发展建设规划蓝图的展示工作。在空间位置上,珠海博物馆和珠海规划展览馆由中央大厅连接。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博物馆得到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以前我们没有专门的文物征集展示费用,2004年经过争取给了20万元,后来增加到200万元,在2011年最多给到1000万元。”珠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振忠表示,文物征集展示费用主要用于购买馆藏文物、奖励无偿捐赠者等开支,有了这笔费用,博物馆馆藏更加丰富了。
文化改变生活方式
珠海开启蝶变之路
如今,珠海博物馆、珠海大剧院成为文化新地标,市、区两级建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13个,投入使用的多个文化场馆延续着珠海的文化积淀和脉络。这些不断增加的公共文化设施也如星星点缀着这座城市,丰富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珠海文化发展持续助力。珠海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是传播全球文艺精品的重要平台,提升市民文艺素养的重要载体,展示珠海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
梁涛说,如今的珠海“文化范”十足。过去,不少珠海人得去澳门看演出,如今,珠海的剧院里常可见澳门同胞的身影。“近两年我们明显感觉到上座率是在提升的,今年的平均上座率已经超过60%。”梁涛说,这一比率虽然没有赶上北上广,但也反映了珠海艺术人群密度的增加,喜欢到剧院的人越来越多了。另外,他还观察到一个可喜的变化:“不管是戏曲也好,相声也好,这两年的上座率都在不断提高,对于不同艺术形式珠海观众的包容性更强了。”
越来越多的居民走进剧院、博物馆感受文化艺术。许多人从不懂艺术到热爱艺术,从外行看热闹一步步变成内行听门道,甚至成为艺术“发烧友”。此前,小野丽莎来珠海“开唱”,原计划只唱一场,结果门票“一抢而空”。于是,剧院决定加演一场,结果门票短时售罄。权威古典音乐评论人赵毅敏认为,好的剧院等文化区域将会逐步改变城市的文化氛围,“原先不怎么关注演出、展览的珠海人可能也会因此改变,逐渐走进这些场所,从而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过去,曾有人戏言珠海是“文化沙漠”,但珠海正以自己的努力,开启蝶变之路。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