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大家好,美术生的审美观「美术生的审美倾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周,去朋友的画室里溜达了一圈。原先那帮基础不错的学生,一个个愁眉苦脸,面对刚布置的设计题目,抓耳挠腮。
好不容易,挤牙膏似的画出来几张交作业,老师们的脸色一个比一个青,一个比一个难看。
凡事总有例外。也有几个不错的学生,交上来的设计作业,让人耳目一新,足以打动老师。
同老师们聊了一圈,一致觉得这类同学画得好,不是没有道理的:
1 确实有天赋
2 见多识广,审美水平高。
天赋这个比较玄学,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关于第二点,打心眼里深表认同。
普遍来说,一线城市的孩子,确实是在眼界及发散能力上,比其他地方的同学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话先放在这里,等你上了大学之后,就知道为什么我会这么说了。
大锅饭是吃不饱的。
在考学阶段,如果过分依赖老师的那几节设计课,多半在画的时候,依然不知如何构思和动笔。
虽说审美及设计能力的提高,不是速成的,但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可循:
1 大量的看和细分整理
2 做个有心人、认真分析其中的设计点
3 一比一临摹及二次创意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大量的看和归类、大量的分析、大量的练。
做个有心人,大量地看和整理
大量的输入,是一切的前提。
尤其是对于美学来说,看得越多,想法和设计思路就会越多。起码在构思阶段就已经赢了一半,不至于憋半天想不出来东西来。
再者,在浏览资讯的时候,不要只局限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喜欢动画的可以看看工业设计,喜欢纯艺术的也可以看看设计的东西。
长期以往,你才能在跨界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互联网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只要你掌握一些优质资源的入口,你就会比别人快一步。
为了避免泛滥,只推荐几个常用的:
国外:
behance、dribble、Despiration 【翻墙是一项必备技能】
dribbble截图
国内:
站酷、花瓣
站酷截图
线下:
多看看设计展。这就是北京等地画室的优势了。
你可以在周末的时候,跑出来给自己充充电,千万别犯懒,一线的设计和展览,在北京还是非常普遍的,对你的帮助会非常大。
至于看专业的设计书什么的,并不太建议。就考学阶段来说,这种方式一是太慢,二是不实用。
看过的东西,一定要学会分类整理起来,推荐【花瓣】这个APP,功能非常强大。
花瓣截图
你可以把资料分类整理,存在云端。
这样做,安全又方便。
不至于发生,手机、或者硬盘丢失后,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惨剧。
而且这些APP,在手机、电脑端、iPad端是可以同步的,基本上一个账户可以满足你、在不同设备上随时阅览的需求。
做个有心人、认真分析其中的设计点。
同样是大量的看东西,有的人进步快,有的人则是停滞不前。
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否走心、带着思考去观察。只有带着思考看问题,不停地分析问题,这样你才算真正地看进去了。
在互联网上,大家或多或少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收藏】
看到不错的图,点收藏、看到了好的文章,点收藏,找到了优质的教学视频,点收藏。
好像只要点击了收藏,这些技能模块就会自动被吸收和掌握。
但,收藏和掌握是两回事,极易混淆。
点收藏会让人上瘾。
会让你产生一种【我已经掌握】了的快感,但事实上,你根本就没会多少,而且事实证明,你也极少有机会再翻出来看。
正确的做法是,看到好的东西,就地解决,认真分析和吸收。
拿自己来举例(点开看大图)
我在收藏每一张图的时候,都会【强迫】自己在备注里标明,我为什么会收藏它。有哪些点是在当下打动了我。
是因为: 构图? 配色?设计和创意? 有哪些可以发散的点?
这样1234罗列很多点,强迫自己去分析三个以上的创意点,这样很繁琐、很慢、但在这之后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
1:1临摹及二次创意
大量地看、耐心的分析,这是前提。具体的实操和练习,才是最后的关键。
看了许多,分析了许多,如果不愿意落地去实操,难免会眼高手低。
这样的同学,画室里为数众多。他们往往不屑于老师的示范,或者市面上的范本和教程。
可落实到实操,他又画不出来了。
拿考试来说,呈现最终结果的,就是一张考卷。
无论你有多让人拍案叫绝的设计,不能表现出来,都是白搭。
所以,在画室里,如果你想得到不同于常人的成长。就必须学会给自己加餐,去自发的画一些设计图,去临摹和复原一些设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老师们的课程安排。
跟着老师走,固然安全,但也免不了平庸。
关于练习,初期可以完全复原临摹原图,画过几遍之后,可以自行去挪动一线物体,或者添加一些东西。
一来二去,你就真正地掌握了这张图里面的知识。
人可以暴富,但设计及审美的提高,却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
正因为过程艰辛,不能立竿见影,很多人才会犯懒,坚持不下去去。
但你要记住:
事事怕懒的人,是一辈子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