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走向优质的艺术教育「各种挑战」

时间:2023-01-04 13:41:10 来源:光明网

大家好,走向优质的艺术教育「各种挑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非常时期,技术变革会改变和推动教育发展。

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幼、小、中、高、大学教育被迫“上线”,没有任何暗示和预演,线上教育直接成为所有人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此前,线上教学是配角、补充,现在已成为主角。但是,对于线上教学的形式和质量,大家仍然是茫然。

传统艺术考试坚守线下多年,今年受疫情影响也改为线上进行,接下来的高校教学和艺术专业教育、教学,是否也彻底从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这还有待时间和发展来观察。

高校艺术专业办学的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艺术专业人才,与改革招生考试形式、教师教学水平、办学硬件条件、学校教学特色和历史传承有直接关系。中国艺术专业考试线上进行,未必是一个必然发展结果。

线上教学面临六大难题

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不少。

第一,线上技术是难关。艺术专业教学,需要教师神形兼备,耳濡目染、口传心授的教学能力是核心。但在互联网技术、形式、思维下,教师还缺乏实战经验。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意识到,搭建技术平台、研究实践转型的线上教学已迫在眉睫。网络红人和直播达人的经验和技巧,可以让年轻教师通过观摩学习尽快上手。

第二,课程内容是核心。课程设计、语言表达、传达形式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去适应。线上教学就是公开教学过程,可录、可回放,成为社会监督下的公开课。课程内容、质量、方法、形式、结果,要求都会比课堂上严格。

第三,教师行为的重要性凸显。在线授课,技术支持、声音传播、教师音质、语言流畅、教学稳定、表达清晰等都要求教师有较为强大的艺术专业气场,感染、情境、互动非常重要。在艺术专业中,需要教师展示、示范、操作,体验感比较强,如果教师光说不练,则没有办法保证教学质量。

第四,直播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在直播中,教师可运用PPT展示、语音实时、多人接力、视频穿插、手机视频等,会取得不错的效果。然而,教师同步上课,不可控因素较多,长此下去,师生会有厌倦感。一些艺术专业,由于缺乏互动感、参与感、存在感,课程无法在传达内容和方式上产生吸引力。

第五,技术依赖性较大。在普通高校,线上教学的组织、运营、维护、模式需要很多投入,需要强大团队维护。如果技术标准欠佳,失帧、卡顿、频闪、反复出现,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上课体验差,教学质量就会打折扣。

第六,在线教学的被动性。语音在线教学有一定影响力,但艺术教育更加需要影像及课程主动,所以对教学内容传达和效果存在制约。倒逼教学改革也是形式上,没有内在主动。长久下去,或许会彻底动摇、颠覆艺术行业。

在线教育需要学生的专注和适应,现在缺乏过渡,教师、学生心理没有转变和适应过程。大学艺术教育不是培训,需要反复和重复,甚至需要精心的练习和观摩。小屏幕无法控制学生对教学的兴趣,并保持高度注意力。

线上艺术专业教育如何改革

首先,选择并及时开始精心策划、论证大学艺术专业网络线上教育(不同技术平台)的搭建。应考察现在各高校人文、艺术专业线上教学的硬件、后勤、保障、好的技术方案、具体配套和支撑情况。如果线上教学网络拥堵和技术不匹配,系统实施、落地起来并不简单。加之设备性能或许存在一些潜在的不确定性,需要进行配套摸索和实践。现在非常时期用非常办法,以后或许就是常态化教学方法和形式,在线学习应成为一种平行的备用存在。

其次,艺术院校教师应进行深刻思考。很多长期习惯于线下课堂教学的艺术专业教师没有线上教学应对经验。让教师尽快掌握线上教学方法技巧、积累经验,快速进入状态、搭建平台、投入教学,是未来大学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不要变?怎么样变?变什么?坚持什么?如何改革?线上教师的角色、定位如何适应?这些都需要学习。

最后,针对教师如何应对线上教学、线下学生如何自己准备和学习,应尽快实验、研究出一套艺术专业条件下比较细化的方法。环境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交流方式都会产生根本改变,因此,必须领会原有艺术专业教学课程任务和必要形式的内容表达,保持原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运用相应的教学风格延续艺术视觉感受、内心体验,丰富联想。线上的课程设计、形式以及内容表达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各个大学教师质量的参差不齐,会极大影响和挑战课程推进。

线上艺术教育质量怎么评价

第一,什么样的在线课程是好的?质量应如何进行评价?线上课程的系统、结构、内容、形式应该是全方位的,具有针对教学、复习、考试、实验各个环节的专项要求。实时教学容易让学生挑剔,课程形式还得多功能、多元化和交互性,在技术的支持下,演示、课件、资料、视频、答题、互动是摆在教师教学考核的首位。线上教学没有打磨和日后修正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体验和反馈后,才能教师自己认可。

第二,我们发现,线上教学效果泾渭分明,优劣态势非常显著。线上教学,通过规定情境和技术传播教学内容,需要形式。但是,不要“形式主义”的备课模式,得让学生对教师听其声、见其人、认其事;有交流感、适合度地认同;没有面对面,没有感应和对应,靠什么征服学生?教师的语言就是最大的魅力。必须保证教师的语言形式、教学内容,对学生有吸引力,说话有魅力,干脆利索,直指核心。

第三,艺术专业教学可以天马行空,可以时空穿越。其实,线上教学更多的是要轰炸和启发,给思路,促讨论;介绍经典,分析作品;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不给答案。线下的讲堂,教学互动性和对学生学习的感应性可以帮助教师随时修正方法和内容。线上,教师要提供大量内容和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不建议进行任何形式的作业讲评(视频、录像、影像),学生会事不关己,没有参与感,劣势比较大。

第四,有些艺术专业线上教学,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尽善尽美。艺术类学习对视频尺寸、清晰度、网速、解像力、讲堂互动要求会更高。和线下教学相比,网课容易出现师生没有交流和学生的心不在焉。无论什么专业,线上教学对于技术设备、教师备课、教学方法、传播形式,对于教师的授课艺术、知识面、课件的制作都有更高的要求。在知识的精准传授中,需要更诙谐、生动的语言去表达,多样性的知识传授才能活泼课堂。

疫情之下,在线教育广受青睐,背后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和无法估量的市场。技术如何推动教育,如何迅速捆绑内容,这是需要教育者深刻研究的问题。线上的形式,在艺术有声、有色、有型、生动的情况下,在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网络优势下,我们拿什么拯救在线上嗷嗷待哺的学生,同时也帮助学校和教师,找回我们以往的自信?

(作者系教育部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原校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作者:□张会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